陈小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分别从用结构教结构、单元目标引领、整体设计三个方面探索“部编本”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路径。
关键词:初中散文教学结构化教学读写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教学占据半壁江山:教材选编的篇目以散文为主(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散文约占语体文的50%),写作教学大有散文化趋势,语文测试中散文成为必不可少的文体。学生的起点与个性各不相同,阅读能力参差不齐,他们从同一篇散文中所获得的东西也是深浅不一的。
鉴于此,我们对散文教学的课堂模式及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度探究,试图进一步厘清散文教学内容的有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助于教材编写特点,用结构教结构
依据部编版语文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我们将阅读课分为教读课和自讀课两种。教读课,每一单元选取有代表性的两篇课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学习课文,习得方法;自读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教读课上学习的方法,自己去阅读、去体会、去运用,逐渐提高阅读能力。
在教读课的教与自读课的学之间,我们借鉴了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在语文课中采用了结构化教学的模式。具体到散文教学方面,课堂整体设计为四个环节:引读、细品、深悟和精练。其中,引读是采用情境或激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朗读或阅读,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文意;细品是对文本内容及语言表达的品读过程;深悟则偏重于对文章主题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或者总结借鉴结构章法;精练是从文章语句的仿写、情感的表达或主题的领会等层面选择一个角度让学生进行当堂练笔。以《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为例:
1.引读——初读课文,厘清结构。引导学生关注直接点明“说”和“做”特点的语句,圈画关键语句(过渡句和总结性语句),梳理文章内容,体会夹叙夹议的结构特点。
2.细品——品读细节描写和精练语句,感悟形象。精读第3-6段和第10-18段,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反复诵读典雅的语言(四字短语、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
3.深悟——再读课文,悟写法。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独到之处,初步体会叙事散文取材广泛自由、中心集中的特点。
4.精练——语言的迁移与运用。用文中四字短语来表现闻一多先生夜晚工作的情景。
二、用“目标——结构”引领单元整体目标设计
深度教学的整体设计下,语文课堂一定是以目标来引领的,以一条主线进行单元的整体框架的构建,制定单元学习目标,然后在此框架下细化每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在语言艺术、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值得揣摩学习,名人的良好习惯和治学方法以及他们的崇高品质和奉献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去把握课文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并能有自己的理解、感悟和评价。
《邓稼先》不同于一般写人叙事散文,作者没有系统选取邓稼先的具体事例,而是在历史大背景中写邓稼先,从而使文章显得大气、厚重。材料安排上,这篇课文以小标题串起内容,结构清晰明了,可以做速读训练,培养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选材和构思上体现了写人叙事散文谋篇布局的特点,适合学生模仿借鉴。作者围绕“学者”和“革命家”进行选材,精选几件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再现人物精神,并以议论结构全文,从而使文章脉络清晰,详略有致。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构思和语言。《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可以用两篇精读课文所学的有关散文知识引导学生自学。《孙权劝学》中人物对话是一大特色,除了积累文言词语和文化知识,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的情态。
根据以上分析,对于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制定了如下的单元学习目标:
1.通读全篇,抓关键语句或段落,梳理内容。
2.精读片段,揣摩品味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
3.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4.学习写人叙事类散文的选材和构思。
三、由教材的浅层使用到教材的深层开发
在深度教学中,教师要摆脱教材是客观真理的陷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参与教材的设计,教材只有经过教师的创新、解释、演绎、构思,经过师生的共同探究实践,才能称为真正的教材。教材的多次设计创造,既是一个重新发现和挖掘教材的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更是师生思维的碰撞。
在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教学中,我们避免按部就班地照搬书本呈现教材内容给学生,而是整合单元教学内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
以下是我们对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读写结合教学的尝试。
本单元写作教学内容的整合既考虑了每一篇课文的独特性,也兼顾了单元写作训练。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把读和写结合起来,适时地进行练笔,使课堂练笔和阅读教学有机结合。《邓稼先》阅读课结束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课外搜集的有关邓稼先的资料,为其撰写“两弹元勋的颁奖词”。设计此微型写作的目的是实现对文本更透彻的领悟,引导学生由点及面地进行思考,感受这类人物的精神品质。《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中大量的四字短语是本文的语言表达特点,课堂中让学生写小练笔,读中品,读中写;文章结构清晰,让学生学写过渡性语句和人物评价性语句。而在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教学过程中,再一次学习了通过典型细节刻画人物,直接让学生完成单元写作实践——《我的好朋友》。在整个单元的多项写作活动中,收到对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统整、共促的效果。
因为教材编排的需要,单元专题写作只是一种书面的固定,在何时进行教学,视单元整体教学需要而定。专题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不限一课,将写作实践《我的好朋友》放在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中完成。单元写作内容适当地分解到阅读教学中去,使教学有梯度,有利于学生写作。
深度学习实质上是“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本单元我们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整,将单元知识要素联结起来,用结构教结构,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迁移运用,再建构自己的新的认知结构。通过单元整合,由“一篇文章”到“一类文章”、从“点状”到“结构状”,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学习散文,对写人叙事散文认识得更清晰、更全面。
责任编辑:丁 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