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
摘 要:在可操作性和可延伸性两大关键方面,信息技术应用可以说是具有绝对的优势。这种优势有效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同时,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以“教育现代化”为未来中国教育的基本发展方向和技术支撑点,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对国家教育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最终达到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目的。接下来,笔者将在文中详细论述目前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可以打破这些僵局的手段,同时对其内在关系进行解读。
关键词:教育教学变革;教育中的困境;信息技术;策略
1.当前教育信息化所遭遇的困境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深入与广泛应用为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经出现了如微课、慕课、网课、翻转课堂、远程教育、在线模拟平台等新型教学方式,由于它们具有极强的互动型与便捷性,因此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可能。但是,想要真正彻底实现信息化教育,传统学校必须拥有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平台,这意味着学校应投入大额资金和获得政府批准,以及学校拥有稳定的合作平台,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同时相关教职员工也要相互响应并进行配合——这涉及到相关教学思想的掌握和教学观念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育信息化得到最大限度的推进。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学校对于教育信息化缺乏整体性认识,加之学校资源配置难以达到信息化标准要求。部分学校的教学设施因在构成方面落后于时代背景与学生学习需求,导致难以进入教育信息化的框架。例如,部分学校未配备相应的多媒体和多功能教室,相应的校园网络覆盖和应用平台也未准备,这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的不完整性。
2.信息技术的介入推动教育与教学变革的具体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它对于教育的介入导致教学变革成为了可能。尽管由于部分地区在教育投入上较为落后而导致部分学校无法充分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但是,相关的教师和学校领导者应该有相应意识,明白信息技术的介入对于教育教学的巨大变革力。为即将全面到来的信息化教育做好思想准备,即所谓的“设备未动,意识先行”。教师应当明白,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根本目的是找到一种行之有效、兼容性强的教学模式,在这套教学模式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化与高效化的在学习方面的提升。在由信息技术所构建的高仿真学习环境中,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理论实践和思路发散等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训练,同时,由于学习内容因信息技术的改造而显得更加接近生活,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和发展。不仅如此,借助信息技术的高灵敏性和强大观测性,教育公平和应试公平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1]。
3.教师具体应该具备的观念
教师应该在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改革中做好传统的“口授”教学模式被彻底颠覆的思想准备。因为信息技术能够以更加快速的方式来将相应信息传递到人的大脑中。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传统的线性教学思路进行重构,将教学重心放到学生身上,通过提供更多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实践活动,将其与信息技术平台相结合,让学习的选择权、主动权和探索权彻底的交到学生手中,教师则作为助手、指引者和资源提供者,尽可能弱化自身的“独占”作用。接着,教师自身通过加大对教育资源的分享力度,让更多优秀的教学资源能够通过互联网传递到社会各处,打破学校内学校外的界限,让学生能够不受空间和时间的约束进行自主学习,而教师则能够通过线上交流进行跨时空指导,彻底的让学习能够渗透到生活当中去,从而使学生能够不自觉或自觉地将学习作为一种习惯。这样一来,教育教学方面的变革就充分地体现出来:提倡自主选择性学习,颠覆传统“教师—学生”式的“上—下”的教学模式,同时,超越时空束缚,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在任何一个地方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形成一个“无处不可教,无处不可学”的“信息化教育与学习社会”。可以预见,此类社会的形成,不仅将极大程度改变教育和教学模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破解当下教育中出现的一些不公平现象,更可以使得潜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成为可能。如此广阔的前景,应该成为每一位当代教师所具备的意识[2]。
结语
“十三五”中对于教育现代化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的确定能够成为推进教育教学变革的最佳策略。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5G移动通信)等与传统教育资源的结合,教育教学的变革成为可能。但是,仅仅技术方面进步是不够的,相应进行教育实施的广大教师应该提前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要有能够在这一变革浪潮中顺势而上的决心和对策。文中提到的教师对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学方法、具体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成为共同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助力。而教师自身对教学主体转变的不断探索,也是在教育变革到来之际所应有的。
参考文献
[1] 卢国强. 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87(14):38-38.
[2] 羅绵强.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课堂变革策略[J]. 教育科学论坛,2018,32(10):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