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字源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 01:40:38李国辉张朝红
教育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字源校本识字

李国辉 张朝红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目前,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形义分离,把汉字当作笔画的拼接来认识,违背了汉字形义结合的特征;二是非语文手段激趣,教师精心设计出优美的课件,学生感兴趣的是课件而非汉字本身。为此,需要思考如何达成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使学生的学习重点从浅层的表层之趣过渡到深层的字源之趣。

“字源识字教学”研究的历程

为寻求提高识字效率的途径和手段,遵循汉字构字规律,引领教师将学生生活经验、汉字学知识与小学识字教学整合,深度开发识字资源,我校开展了“字源识字教学”的系列研究。

我们于“十五”期间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整合研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开展了小学字源识字教学实践研究;“十三五”正在进行小学语文字源识字资源应用与创新的研究。依托高校资源,由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专家、学者引领,我们开展了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字源识字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团队通过专业学习、同伴互助、课堂实践、外出考察、总结成果、实践验证等形式分阶段展开工作。

第一阶段,提高语文教师专业水平。自2006年9月起,组织语文教师编写字源识字教学教师用工具书,2011年12月《字源识字教学手册》正式出版发行。

第二阶段,开发校本课程。自2008年9月始,开发“汉字天地”校本课程,逐步构建出较为完整的科学的识字教学體系。

第三阶段,探索字源识字教学模式。从2009年9月起,将字源识字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2012年9月已初步创建了以字源识字为基础的多元识字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阶段,开展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自2013年起,依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开展了数字化字源识字资源建设和课堂识字教学案例研究。

第五阶段,字源识字资源的深度研究。自2017年6月起,依托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校本研究专项课题,开展小学语文“字源识字资源”应用与创新研究,2018年3月开发了“我喜欢字源识字”等4个校本课程。

“字源识字教学”研究的成果

开展“字源识字教学”研究以来,我们提出了“字源识字教学”的实施原则。在“字源识字教学”的研究中,我们总结出了适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文化传承原则、发展性原则。

编著《字源识字教学手册》。该《手册》依据汉字学的构字理据,对小学语文教材(北京版和人教版)中的所有生字进行科学解读,对汉字的演变进行详细解说,对字义加以阐释,帮助学生“由字及词”丰富词汇、“由词及句”积累佳句。该《手册》作为教师工具书对帮助教师走出识字教学误区,设计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方案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时任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同志对此书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为此书题写书名。

创建“字源识字”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以关注学生的识字兴趣、尊重学生认知规律为前提,开展了字源识字课堂实施模式研究,并积累了一批字源识字教学实践案例。字源识字课堂教学模式按初始识字、再现识字、拓展识字分为三个阶段,以引导学习、提供路径、合作探究、评价提升为序设计了实施流程的四个环节,确定了以科学性为前提的情趣、自主、高效的课堂识字教学目标。

开发“汉字天地”“我喜欢字源识字”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的编写遵循汉字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以趣味识字为起点,让学生通过词语与句子的练习熟悉汉字、掌握汉字,了解汉字的构字及发展,感受汉字的魅力,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开发“字源识字”信息化资源。“字源识字”信息化资源包括课件、系列微课,为全区识字教学研究与资源共享提供了服务。“字源识字”信息化资源以“乐”为导向,创设趣味、形象的情境,把抽象的识字过程变得具体、直观、形象。课堂上,学生只要轻点鼠标,便能了解生字的音、形、义等。

学生“字源识字”学习成果显现。学生置身于汉字文化的大背景下,在课程中、博客中、生活中、阅读中、甚至娱乐中,感受精彩纷呈的汉字文化,收获汉字学习成果。学校楼道文化墙张贴着学生的汉字学习成果,展现着学生的汉字文化底蕴,学校将学生识字成果汇编成册,《我用彩笔画汉字》和《汉字魅力展展展》两本集子,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智慧结晶,更是学生“字源识字”学习的硕果。

“字源识字教学”研究的实效

《字源识字教学手册》的应用,提升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的培养。学校编写校本课程,制作微课,对《字源识字教学手册》内容进行分类提升,包括易错字、形近字、偏旁部首、新生成内容、汉字起源、汉字造字方法、情境与对话等内容。

“字源识字”资源的研发,提升了教师课程研发能力。“汉字天地”“我喜欢字源识字”两个校本课程的编写,遵循了科学性、基础性、趣味性、传承性、发展性的原则;开发的微课主题鲜明,遵循学生学习汉字的规律、关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师在研发过程中,学习汉字、查阅资料、研讨交流,提升了课程研发能力。

通过开展“字源识字”教学研究,积累了“三三三”经验。一是总结出三种教学方法:常见字的渗透法,易错形近字的比较法,易错同音字的描述法。二是明确了三种不讲情况:对记住字形没有帮助的不讲字源,学生能轻松掌握的汉字不讲字源,与现在的字义没有联系的不讲字源。三是总结了三种学习方法:单元整体识字法,课文随文识字法,园地实践识字法。

字源识字教学研究在全国产生影响。2011年12月,全国八省市第二届高质量学习暨微型课堂开发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广东、福建、山东、山西、江西、内蒙古、深圳、湖北等地的校长与培训机构负责人及骨干教师代表等近百人参加会议,听取了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和识字教学研修经验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崔增亮教授将识字教学成果带到全国“小语会”交流现场,使更多专家了解了我们识字教学研究的历程。中国教育学会原副会长郭永福,称我校借助高校智力开展的识字教学是可行且有成效的,认为我们的字源识字校本研究走出了一条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路。

如今,我校的“字源识字”教学实践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教学工具书的撰写提升了教师汉字学文化底蕴;校本课程和信息化资源的研发实现了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增强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性,为学生识字用字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知识积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促进了他们以积累、阅读、写作等语文训练加速识字进程,最终达成了让学生高效识字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天竺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姜乃强

猜你喜欢
字源校本识字
求“源”有度,识字有“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5期)2019-04-13 00:41:26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49:30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天一阁文丛(2018年0期)2018-11-29 07:48:18
识字
启蒙(3-7岁)(2018年8期)2018-08-13 09:31:10
探寻字源妙处多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7:58
识字儿歌
随文识字学词丰富语言积累
江苏教育(2017年1期)2017-03-10 19:36:48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