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内古特的时空观

2019-09-10 23:22金慧玲王璐瑶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金慧玲 王璐瑶

摘要: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创作了很多文学作品,运用了很多后现代写作方法。本文以《五号屠场》和《泰坦星上的海妖》为范例,拟时间和空间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叙事解读,为读者阅读本小說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关键词:冯内古特;双线叙事 ;空间转换

一、引言

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推出来很多文学作品,在创作实验中运用了很多后现代文字游戏技巧,塑造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诞人物,把混乱带给了秩序。本文在国内外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以《五号屠场》和《泰坦星上的海妖》为范例,拟从家园空间和太空空间两个方面对冯内古特小说创作进行深度解读,为读者理解他的作品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二.双线叙事

华莱士(1989:126)认为,叙述是讲故事的行为或活动本身,而被表述出来的故事为之叙事。在国内外的学术领域,“叙事”并不是一个什么新奇的术语,在文学领域它几乎人人皆知。20 世纪60 年代末法国诞生了“叙事学”( narratology), 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叙事学传入我国,掀起了国内叙事学研究热潮。有些人把叙事定义为“用语言讲述一个或多个事件”,而有的人则把它定义为对事件的任何表述,包括非语言的图画。该定义的关键词是“事件”,因为没有事件,叙事就无从谈起从顺序上来说,叙事中的事件通常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事件的时间顺序体现了它们之间的某种关联性或因果逻辑关系。这就是所谓线性的叙事结构,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时间先后、空间转移或因果关系等进行叙事。小说中就产生了线性的( linear) 和非线性的( non - linear) 两种叙事结构。冯内古特打乱和颠覆了故事发生的空间位置,他用跳跃式的空间叙事方式,不落窠臼,呈现破碎虚幻的拼图形式。如果他从正面叙述德累斯顿轰炸,写一本战争回忆录,可能寥寥数页纸就够了,可是他亦真亦幻,一明一暗,两个叙事线索并驾齐驱。小说第二章一开始就交代了毕利患了“时间痉挛症”: “听,毕利·皮尔格里姆摆脱了时间的羁绊。他就寝的时候是个衰老的鳏夫,醒来时却正举行婚礼。他从1995 年的门进去,却发现自己在1963 年,他说他多次看见自己的诞生和去世,随心所欲地回到他生与死之间的一切事件中去”。(1989:3)这种反传统的双线叙事在理解上制造障碍,更能体现战争的残暴和荒谬,激发读者的深度思考。

三、空间转换

在小说创作中,冯内古特坚持着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原则,空间不再单一。泰坦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土星卫星,40亿年后温度将会上升,可能会成为孕育生命的温床。冯内古特在1959年创作《泰坦星上的海妖》时,就对人类的太空探索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小说中空间转换了四次,从太阳系的火星、水星、地球共三颗行星转换到第六颗卫星的泰坦星。加州亿万富翁马拉其·康斯坦特是地球上的吸血鬼和寄生虫,他被拉姆福德预言今后将会被劫持到太空,虽然康斯坦特百般挣扎,却没能逃脱命运安排。他从火星到水星,再到地球,最后到泰坦星。开启了四个星球之间转换的太空之旅,为寻找人类的伊甸园,并终极探索人生的意义。直在临死康斯坦特才明白: 不论谁主宰这个世界,人生的目的就是要爱周围可以相爱的所有人。康斯坦特的临终遗言体现了冯内古特强烈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倾向,这也是冯内古特遭受战争创伤的应激反应症的间接体现。

四、 时空的拓展

在《五号屠场》和《泰坦星上的海妖》这两部小说中,冯内古特将时间延伸到未来,空间拓展到外太空。《泰坦星上的海妖》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经济大萧条之间,时间跨度43 年。《五号屠场》是冯内古特亲历德累斯顿大轰炸之后,失语十几年之后创作的。70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被看成二战历史上最受争议的事件之一。战争的本质, 泯灭了人性的力量, 把人沦为了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的一部分, 所谓的战场是真正的屠场, 没有谁是正义的化身, 无论是战场上敌对双方的相互残杀, 还是战后虐待俘虏, 都揭露出惨无人道的血腥真相。所以冯内古特就寄托想象,去外太空寻找内心的安宁。《五号屠场》的毕利可以随意挣脱时间链,在生命的各个站点随意往返。他在特拉法玛多星球却如同生活在伊甸园,虽然是在动物园被展出,但是他寻求到了一生挚爱蒙塔娜。康斯坦特在四个星球旅行之后,顿悟了生命的意义。冯内古特借毕利和康斯坦特之口表达了对战争的极度憎恶。

五、结语

冯内古特利用后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把当今人类社会拓展到外太空和未来,跨越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多重解读以期激发读者对冯内古特的时空观的深度思考。

参考文献

[1]Vonnegut,Kurt. The Sirens of Titan[M]. New York: Dell Publishing Co.,INC.,1959.

[2]华莱士·马丁 . 当代叙事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3]  库尔特·冯内古特.  五号屠场·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M]. 云彩紫芹曼罗,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89.

[4]  吕同六. 20世纪世界小说理论经典(上)【M】. 香港:华夏出版社:1995.

[5]  罗小云. 拼贴未来的文学—美国后现代作家冯尼格特研究【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