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019-09-10 07:22刘银燕
河南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知识产权教材

“一带一路”的伟大蓝图构想,为世界各国企业间合作提供了全新的模式,在沿线各国的共同助推下,已有了早期的收获。中国企业作为“一带一路”的主力军,在深入参与和走出去的过程中,利用资金、技术及管理方面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与保护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因此,对高校来说,培养什么样的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如何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成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价值追求。目前,传统的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如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该课程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能熟练应用,已成为课程教学迫在眉睫的新任务。笔者认为,梳理当下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策略实为必要。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程目标定位不准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作为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目前高校在课程名称的定位和开设上比较混乱。有的高校称之为“知识产权管理”,有的高校称之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还有的高校开设的是“知识产权管理”,实际上课讲的却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内容。因为课程名称的定位不准确,部分高校教学目标设计就比较含糊,如设计的教学目标不能做到与课程定位一致。还有的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也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方面来定位,目标内容看似清楚,但并没有针对高校自身的层次和具体学情来进行详细设计。因此,也不能做到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实际需求相一致。

师资力量薄弱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是一门跨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背景、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熟悉经济、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相关业务知识。还要求教师对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形势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捕捉力,能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教师只具有单一的法学学科背景,缺乏相关学科知识,短时间内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即便是临时网上看一些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和有关的文章、著作,也只是略懂皮毛。众所周知,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需要一桶水。没有系统的知识体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教师即便是硬着头皮走上讲台,内心还是忐忑的。目前薄弱的师资力量已严重影响到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课程体系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学模式的重要依托,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它由特定的课程理念、目標、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组成,其中课程观起主导作用。由于部分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课程观混乱,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存在着课程目标定位把握不准,教材选用随意,课程内容安排重点不突出,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僵化等缺陷。导致课程体系不完整,教学模式不理想等问题。

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教学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良好教学效果的获得,除了外在客观条件的配合,主观上还需要师生课内课外的共同努力。由于学生和社会普遍存在对大众化教育的误解,加上高校严进宽出的现象普遍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离开了家长,进了大学就可以随心所欲,放飞自我。还有一部分学生整天沉溺于网络社会,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出现了厌学、弃学的现象。在这个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极为丰富的人工智能时代,如果学生不能从情感上认同学习,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内因不能发挥作用,其他外因也无法使真正的学习发挥作用。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作为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引导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起,是课堂教学需要重点努力的一个方向。

实践教学环节缺乏

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热门新兴专业,近年来受到了许多高校的关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为了乘上知识产权兴国战略的快速列车,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有的高校设置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学院,还有的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尽管近年来各高校都加大了对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但由于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处于初创阶段,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还是极度缺乏,甚至有的学校还是空白,这使得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学生在实践环节得不到有效训练,那么就不会拥有完整的知识结构,走上社会也是纸上谈兵。

造成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作为高校的一门初创课程,虽然在实践中已轰轰烈地开展,但从授课的效果上来看,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没有分层次选择合适的教材

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都是知识产权管理本科专业,少部分高校开设的是专科专业。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作为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的核心课在业内已达成共识。但在教材的选用上,有的高校使用的是知识产权管理教材,有的高校选用的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教材。大部分高校没有根据自身的层次选择合适的教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范式;二是部分高校意识到知识产权管理在商业组织中的关键地位,在法学院、商学院、工程学院开设了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笔者认为,无论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是作为专业核心课开展,还是作为非专业核心课开展,至少在课程名称、教材名称上应该统一,教材内容和体系应当是完整的。然后才是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侧重点。

师资培训力度不够

知识产权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仅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师资培训方面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有的高校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成立师资培训领导小组,制定出完整翔实、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这类高校也不注重和其他高校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开办培训班,使教师接受系统培训。二是有的高校没有为教师创造和提供更多、更好的条件进行全方位的培训。比如建立教学团队、提供有关网络课程让教师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大赛、安排教师外出进修、访学,参加学术研讨会议等方面。三是有的高校没有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及时总结教学问题。这导致了教师吃不透教学大纲精神,不能及时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教法也不能适应教学需要,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

实验实训硬件建设薄弱

为满足企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各高校都加大了对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力度。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部分高校领导对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由于没有現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对如何建设还没有成熟的规划方案。另外,由于师资力量的薄弱,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还处在探索之中,对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如何进行实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实训方案。有的高校虽然也有尝试建设,但还处在初创阶段,实验实训建设方面相对薄弱。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优化策略

完善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定位关系到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的导向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目标定位尚未形成范式。由于教育部规定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大部分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带有明显的法学特点。有的高校认为知识产权管理更多的是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所以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干脆就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还有部分高校认为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不仅仅只是企业层面的管理,它也涉及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的定位上应当侧重管理。然而,社会对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行政管理人才、执法人才、审查人才方面的需求,也有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方面的需求。根据目前各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课程目标设置百花齐放的现状,笔者认为,各高校应当联合起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相互交流,多加研讨,尽可能达成一致意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严肃性。另外,还可根据各自的层次、专长、培养能力等,有针对性地体现自己的特色,培养满足社会不同层面人才的需求。既然更高管理层面对知识产权人才界定的路径不同,那么就需要各高校和社会市场通过自下而上的大量的实践来检验真理,最终让事实来说话。相信经过数年的磨合,各层面最终会达成一致意见。

优化课程体系并创新教学模式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问题的解决,关键要在优化课程体系和创新教学模式上下功夫。准确的课程目标定位、丰富的课程内容设置、清晰的课程结构搭建和丰富多元的教学模式可以使课程体系更加优化。笔者认为,有了准确的课程目标定位后,再要想优化课程的内容设置、搭建清晰的课程结构,还需在教材建设上下功夫。随着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的兴起,目前市面上可供选择的教材比较丰富。不同教材的内容、难易程度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大部分教材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教材的建设上,以实用性和前瞻性为基础,实行校企合作,结合本校实际开发出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实用型教材。另外,教师的授课是对教材的二次加工,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构建教学模块,对授课内容再作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课堂教学的反馈,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

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对教师来说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挑战性。要想熟练地驾驭课堂,引导学生热爱课堂,还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人工智能时代对课堂教学来说是把双刃剑,如果教师不创新教学方法,很难把一些思想开小差的学生拉回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理论授课教师可采用对分课堂、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教学模式。运用市场调研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其身临其境,主导课堂。学生在课堂作出行为后,教师要及时给予恰当的课堂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比较重要。总之,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爱上学习。

创新实践教学形式

学生的实践技能需要通过实践环节的动手训练才能真正掌握。高校绝对不能让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必须更新观念,加强研讨,创新实践教学方式,让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要想改变目前实践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要想办法实行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室和生产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物质条件。二是聘请校外专业人士来校授课,建立“双师同堂”授课制度,形成体验式授课模式,让校外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弥补校内师资薄弱短板。三是让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类展会,深入企业和社会进行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进行汇报研讨,促进学生共同学习。四是定期举办各种实务类讲座,模拟法庭训练,强化学生对前沿实务的进一步把握。通过多方努力,实践教学一定会取得理想效果。

总之,知识产权管理课程作为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的受重视程度和课程建设还远远不够。笔者希望通过此文抛砖引玉,让该课程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在课程的建设上加大投入保障和管控力度,积极支持课程建设。让同行们行动起来,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快课程建设力度。从而实现知识产权管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作者简介:刘银燕(1979—),女,法律硕士,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知识产权。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知识产权教材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教材精读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