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本质的文物档案价值实现

2019-09-10 16:32倪芳向禹
兰台内外 2019年23期
关键词:价值实现资源

倪芳 向禹

摘要:文物和档案价值的实现过程其实质就是资源的保护、研究、学习和再造资源的过程。文章基于文物和档案价值实现模式,构建文物价值传承和利用的保障机制,包括完善文物管理体制,加强培养文物管理人才,加大研究支持力度。

关键词:文物价值;资源;价值实现

文物作为历史遗物、遗迹的存在,承载着人类社会活动、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内容,弥足珍贵。珍贵正是价值的体现,虽然文物与档案有着分割不清的联系,但又有显著差别。价值并非文物固有的本性,而是人们对其“有用性”的判断和评价。文物“有用性”体现文物的客观存在、属性对人们主体需要的满足。如何实现文物有价值?文章以价值的本源性為基础,提出文物价值再造的模式与实施保障。

一、源于资源本质的文物价值解构

文物承载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特征所具有的属性,文物价值则是以这个“属性”为本源,实现客体属性主体需求转化。正确的解构文物客体属性向人们主体需求的转变,取决于文物价值之本源的诠释。

文物以物质形态存在,其本质就是一种资源。文物的保管、鉴定、利用,都是以“资源”形态,解构文物的价值始于文物资源性。文物作为一种独特资源,其独特性体现资源存在历史性和现代性。文物资源的历史性,即文物是特定的历史时期人们所创造的资源,反应了当时的文化、经济、艺术、世俗;文物资源的现代性即文物利用所创造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文物的材料、工艺、时间、尺寸、承载内容等决定了文物的历史价值;史为今用,体现历史价值当今效用体现,即现代价值。历史价值是文物价值的根本,现代价值仅反应的是历史资源的可利用性,诸如学习价值、研究价值和改造价值等。综上所述,文物的价值是由文物本身的各种因素和人们对文物利用需求所决定的二元价值结构。

二、文物价值的资源形态

基于文物的资源特点,文物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历史资源、学习资源、研究资源三个方面。

1.历史资源。文物作为历史遗迹,客观记录了文物创造者的思想和行为,以及既往各种情况,成为备考、争辩和处理历史事物的真实凭证;文物记载历史事物过程和事实,能够真实地反应当时经济、政治、工艺创造、文化活动等各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作为历史事物的原始贮存形式,能够人们提供大量历史情报和知识。文物是历史见证,凝聚各时期人们智慧,已成为当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文物反映历史事物的本真,是人们了解、认识人类活动和考证历史事实的原始材料,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

2.学习资源。文物作为历史性资源,记录了人类创造历史历程,反应了各时期的文化、经济、民俗、政治。文物是历史的载体,历史依赖文物传承。文物承载着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代表性强,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文物本身的工艺技术成为当今人们重要学习资源;文物承载不同时期的文化、经济、民俗、政治成为当今人们重要学习资源;根据文物实体研究成果、创造成果成为当今人们重要的学习资源。

3.研究资源。历史记录是历史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由于诸多原因历史记录存在三个问题:历史记录没能完整记录各历史时期的一切社会活动和史实;历史记录已遗失或毁没;受历史记录的作者、辑录者个体偏见的影响,记录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和民俗。寻找并还原历史真相,还需要人们对历史记录进行印证、补充,文物为历史记录的印证、补充提供了证据。文物则是在历史长河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遗留下来的幸存者,是当时历史的具体而真实的实物见证。它可以证实历史文献正确性,纠正文献记载的讹误,补充文献记载的缺失。

三、文物价值的实现

文物价值的实现过程其实质就是文物资源的保护、研究、学习和再造资源的过程。保护是文物历史价值的维系的根本;研究、学习、再造资源是文物历史价值现代性的体现。

1.历史资源的保护。文物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保护文物资源是文物价值传承和存在的基础。我国文物保护法规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都由国家保护。”文物的保护,倾向的是原生性保护。一是加强文物理念宣传,让大众认知文物资源的重要性和价值;二是培养专业管理队伍,突出专业能力培训;三是制定完善的法律规律,构建完善的执法体系,落实文物保护的执法工作;四是将文物的保护与科学研究、教育学习进行融合。

2.学习资源的建设。古为今用,就文物资源而言就是将其变为现代的学习资源、研究资源和创造资源。欲让文物变为学习资源、研究资源和创造资源就得必须改变文物“锁在深闺人未识”的格局,让人们能近距离的接触文物及相关读物,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如何让文物走进平常百姓?

(1)建立通用的文物标识。文物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内容、形式、性质、成分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消除文物源头的多样化影响,客观上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合理的分类体系和编码标准。科学的分类和统一的编码标准,保证了文物可识别性。分类、编码是文物科学管理的基础。编码便于区分、查找和计算机检索。人们以文物分类为基础,制定统一的编码规则。编码的合理性,取决于查找、利用、处理的便利性。编码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一是以文物实体为基础建立包括文物类别、时间、来源、材质、保管地点组合单元;二是建立编码结构:文物名称-所属类别-件号-时代-保管地点;三是选择易于识别的、简单的字符进行标识。

(2)建立开放的文物信息共享平台。文物散落在全国各地,文物要成为大众学习资源和研究资源,就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平台,通过平台大众可以接近各类文物。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理念下,融合GIS(地理信息系统)、3D扫描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进行文物等进行文物数据分析、挖掘、梳理,将其传到国家统一的平台上,构成丰富多彩的数据库,再通过专业人士的整合,构建成具有阅读、检索、统计、分析等集成体系,给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尽可能的便利性。通过“互联网+文物”建立通用的数据库,考虑到文物数据库庞大,需要从整体层面制定文物数字化标准。文物数字化标准至少包含基本内容:文物名称、物质形态、材质、时代、图像、文物简介、文物收藏地。统一的文物数字标准将保证文物基本要素元数据的规范化。

建立通用数据库,文物驻点起中枢作用。文物驻点文中指的是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文物单位,如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文物管理机构。文物驻点作为文物保管单位,贮藏丰富的文物资源,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库,各驻点自愿、自觉将已有的文物和后来收集的实体文物按统一规范数字化,发送到文物平台。数据库仅是对散落文物资源的数字化汇聚,为文物数据服务搭建了全面化和专业化的知识结构。各文物驻点上传文物知识结构分布是一种网状结构的数据空间,大众要在数据量非常庞大的网状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物知识,获取异常困难,也很难保证获取文物知识的系统性。因此还需要文物专家根据大众的兴趣,推行个性化文物知识服务的主动推送服务。主动推送服务保证推送过程的自主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大众性。除建立共享平台外,文物传承通过人们熟知电视栏目进行宣传报道,如家喻户晓的央视节目《国家宝藏》,采用新颖的节目方式向人们介绍文物。

(3)利用文物创造新资源。文物作为一种资源形态,其价值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创造新的资源。利用文物创造新资资源,标志文物“活态”正在形成。文物资源经过人们整理、挖掘、加工,完全可变为新的学习资源。 利用文物,创造新的资源途径包括:国家文物局根据现有文物情况,编制文物大全,在全国范围发行出版,并进行推广;根据文物包含历史真实,编撰历史故事,并进行出版发行;制作与文物、历史人物相关的电视剧。

四、文物价值的实现保障机制

文物的价值实现是一个涉及国家管理政策、体制、制度、法律、工作实际的多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部门、各单位要增强文物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充分认识文物古迹保护和利用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好宣传工作,调动各方积极性。按照文物价值实现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保障,推进文物传承利用的改革历程。

1.完善文物管理体制。文物管理体制的完善制约着文物价值传承与利用效果。文物管理体制的改革应体现推动文物价值的传承与利用。当前,我国尚未建立文物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文物价值的传承和利用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要求文物管理体制改革、改进。按照文物价值传承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明确文物管理与文物管理部门的事权,明确各管理部门的机构地位,明确各级政府文物管理单位在全国文物统一管理框架下的职能,建立文物管理综合决策机制,完善文物协调处理机制。

2.加强培养文物管理人才。复合人才是推动文物管理体制改革和模式创新的基本条件之一。在文物价值传承并利用中,应加大文物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爱岗敬业的复合型的文物管理人才队伍。以文物价值的利用为根本是促进文物管理事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文物管理取得更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应积极发挥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培训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强化文物管理专业化骨干的培训力度。

3.加大研究支持力度。文物的范围很广,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工艺、文化、医疗、宗教、习俗诸多方面。经从史出,考镜源流,以古为新,需要对文物进行大量研究,并能将文物包含的文化和智慧渗透到当今的各行各业中来,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实现文物价值效用,当前应加大对文物的研究。国家从宏观层面给予研究政策支持,加大文物研究和利用力度,并对其有所倾向。同时,支持文物研究成果转化力度,建立文物研究成果转换为生产力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文物保管暂行条例[Z]1961-03-04.

[2]薛欢雪.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中可移动文物数据库的开发构建[J].数字图书馆,2019(1):36-40.

作者简介:倪芳(1979-),女,湖南益阳,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為档案管理研究、档案信息化系统研究;向禹(1976-),男,湖南芷江,教授/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档案信息化系统研究、现代档案学基础理等。

猜你喜欢
价值实现资源
外卖房等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
解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下“微课”应用价值的实现
个人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营销策略分析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