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是推动成都面向未来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回应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是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使命担当。金堂全域纳入东进范围,淮州新城是东部新城的重要板块,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更是将淮州精准定位为成都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和以环保、通航、应急产业为支撑的绿色制造基地、现代职教基地,就是要充分发挥淮州新城具有成德绵、成遂渝双轴交叉“黄金三角带”的区位优势和巨大承载空间,重塑城市和经济版图,更好推动金青新一体化发展、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成渝相向发展。
聚焦城市发展摆位,建设成都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
坚持把市委对淮州定位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导向,切实抢抓西部大开发、东进建设、大港区大开放等历史机遇,实心干事,科学作为,全力推动淮州新城崛起成势。
全力打造区域经济中心,构建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新经济为主的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依托产业生态圈建设,集聚人口、财富等资源要素,提升经济能级,增强对区域的整体支撑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全力打造区域商业中心,围绕沱江发展轴重塑功能布局,打造沿江经济、夜游经济,培育主题消费、创意消费,布局建设一批特色街区、主题公园、商业综合体,构建多元化高品质消费场景,打造成都东向北向开放的高端消费引领区。
全力打造区域生活中心,坚守公园城市理念,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优化生活场景,加快市民中心、淮州综合枢纽站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树德中学领办校、淮州三甲医院等公共服务供给,增强城市宜居度和吸引力。
全力打造绿色制造基地,聚焦节能环保、通用航空、应急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以创新生态链体系构建产业比较优势,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全国一流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国家综合类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中西部领先的通用航空制造及服务业基地。
全力打造现代职教基地,按照“政企共建、产教共融、城教共兴、校社共享”思路,以国际水准规划建设成都现代职教园区,加快集聚高端职业院校和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深化校社企合作,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教融合示范区。
聚焦转变营城思路,以新理念引领淮州新城规划建设
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对接落实东部新城总体规划,兼顾抓当前与管长远、统一优旧城与立新城、融合兴产业与聚人气、统筹保生态与享生活,围绕“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策划包装实施一批重大基础性功能性项目,实现淮州新城早日成势成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按照“生态路网、条形公园、社区绿地”公园城市生态体系,规划建设“八山十水”,重点抓好外江内湖江滩公园、杨溪湖湿地公园、滨江绿道等环境提升项目,构建“生态带、微绿地、大通道”相互衔接的城市空间结构。
坚持规划管控,优化形态,对标国际,充分借鉴吸纳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连廊城市、韧性城市等先进规划理念,正确处理山、江、城市、建筑之间的关系,对城市格局、城市功能、天际线和城市形态、城市色彩、建筑尺度的设计和建设进行全程把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坚持开门开放编规划,设立优秀设计单位、建筑大师专家库,先期提升“一轴一园两社区”起步区(即沱江发展轴、杨溪湖湿地公园、通航产业社区、白果新城产业社区)规划,优化城市整体形态。
坚持基建在前,做强功能,遵循“规划优先、公建优先、功能布局优先”的科学时序,推动成金简、金简仁等骨干道路加快建设,争取加快启动轨道交通S2、S4线等前期工作,前瞻性布局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增强城市韧性,高标准布局建设会展中心、通航商务中心和学校、医院等公服配套项目提升城市品质。
聚焦转变发展方式,以高质量发展要求塑造产业形态
坚持以产业功能区建设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以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理念推进经济工作组织方式转变,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产业社区,遵循“人城产”逻辑,聚焦环保应急、通用航空、菌乡融合发展三大产业功能区,实施“产业功能区前瞻布局、城市社区场景打造、主导产业成群成链、生态圈敏感要素同步聚集”四大工程,合理布局建设邻里中心、研发中心、标准化厂房、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复合、业态多元的新兴特色产业社区。
大力引人聚才,坚持以人为本、人城并重,依托成都现代职业教育园区建设推动功能聚人,立足三大主导产业需求推动政策聚人,着眼人才环境优化推动服务聚人,加快从县域人口回流引入到五湖四海人才汇聚,充分积累和释放人口红利、人才红利。
优化营商环境,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为契机,落实优化营商环境“1+9”行动方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双挂钩”要求强化招引促建,推动政务服务做“加法”,企业负担做“减法”,招商引资做“乘法”。
壮大民营经济,以“个十百
千万”思路为总方针,按“十行业五专班六平台”路径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实现让民营经济成为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支撑”的总目标,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十大民营经济行业”,搭建“百大应用场景”,引进“千个带动型项目”,培育“万名民营经济双创人才”。
聚焦转变建管模式,用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城市开发机制
坚持以深化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破解新常态下发展难题的重要路径,创新城市开发机制,推动淮州新城跨越式发展。
持续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强化金淮一体和县域“三区联动”推进机制,突出全域统筹、各有侧重,组建专组专班,提升工作质效,力促以淮州新城为核心的中部组群崛起、以县城区为核心的西部组群提能、以竹篙镇为核心的东部组群振兴。
持续创新区域协同机制,依托沱江发展轴,积极推动与空港新城、简州新城及简阳城区协同发展;积极融入大港区大开放格局,共建成都国际铁路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金青新一体化发展;精准切入成德眉资同城化之势,加快推进与中江凯州新城互联互通、相向发展。
持续创新城市运营模式,遵循市场化、商业化逻辑,坚持片区开发思路,深化与央企、省属国企及市属国企多层次、全方位战略合作,全面开展淮州新城区域投资融资、开发建设及运營管理。
持续创新要素保障机制,遵循城市开发价值最大化原则,加大清理低效闲置用地、争取用地预留指标,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券、增强县属国有公司“造血功能”等方式创新资金筹措机制,多渠道保障新城建设用地、资金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