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钦
提起古代人的婚嫁,许多人会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殊不知,古代的未婚男女也喜欢在情人节互诉情意,寻求姻缘。他们举行的招亲会,可不比当下流行的相亲节目逊色。
最传统的情人节是上巳节,也就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即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这一天,小伙子和原本藏在深闺的女子都纷纷外出踏青。女子常在河畔嬉戏、插柳赏花,如杜甫所说“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而男子也分坐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以流觞曲水的方式吸引意中人。如果双方对上眼了则一起漫步灞上,折柳相赠。
在元宵节,古人的活动也是多姿多彩。元宵节晚上,青年单身男女走上街头,借赏灯、逛花市的名义认识彼此。正所谓:“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青年男女,心照不宣,会用眼角余光偷看异性,心里七上八下,憧憬着那份“灯下邂逅”的心动缘分,努力寻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浪漫。单身男女一旦看上心仪的人,便会请朋友上前自报家门,如果对方也有“眼缘”,那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然后,彼此留下姓名与地址。尽管当时没有手机,但双方回家后,会各自禀告父母。之后,父母便可按照明媒正娶的程序,热热闹闹又严肃认真地走一下过场,直到把这个“灯下缘分”送到新婚洞房。
除了情人节外,古代人还举办相亲节。“同年大会”即“新科状元”相亲节,是专门为权贵们挑选女婿而设立的。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节日竟充满了暴力色彩。
唐朝时,每逢朝廷举办科举考试,全国秀才奔赴长安。发榜那天,参加应试的秀才都挤着去看榜,凡中了进士的,便一起凑钱到当时长安城景致最好的曲江池畔,举行“同年大会”。唐代进士非常难考,报名应试数十万人,最后录取的进士却不过几百人,考上的人就显得特别可贵。
古时金榜题名和洞房花烛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在新科进士举行“同年大会”这天,城里权贵家的待嫁美女便倾城出动,拥向曲江寻找意中人。如果相中了,就告诉有权有钱的父母安排去提亲,而且大多是当即举行婚礼。不僅王公贵族这样,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也加入其中。当然皇帝手里有特权,可以借赐宴新科进士之机,为自己的女儿挑选驸马。公主挑选的一般都是状元郎。
但是,新科进士少,而皇帝、王公贵族及富豪家里未嫁的女儿特别多,真可谓僧多粥少。面对这样的情况,京城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在皇帝挑选完后,干脆直接命令家丁们去抢女婿,有的甚至由此还引发群体斗殴。
抢女婿也闹出了不少笑话。北宋开封就有抢错新郎的故事。据说某年进士发榜那天,一个叫曾文斌(新科进士)的小伙子正在看榜,突然被十多名壮汉架起来,并被围观百姓簇拥着到了兵部尚书之家。被架起来的曾文斌既不拒绝,也不喊叫,而是一脸从容。曾文斌被放下来后,一位着高官袍服的人来到他面前,问道:“我只有一个女儿,长得并不丑陋,愿意嫁与公子为妻,不知可否?”曾文斌听完后,不急不忙地深深鞠了一躬,说道:“我出身寒微,如能高攀,固然是件幸事,要不您等我回家和妻子商量一下再说,怎么样?”原来曾文斌已有妻子,围观众人见状哄堂大笑,随即散去。
责编/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