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时代下中国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

2019-09-09 08:14张恰
数码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消费心理信息时代

张恰

摘要:电影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代人对电影消费的增加,我国电影的票房暴涨,我国电影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在我国电影行业中存在电影口碑和电影票房不成正比的情况,类似于电影《1942》这样的电影就出现口碑好但是票房不理想的情况,也出现口碑一般票房却十分可观的电影,比如《富春山居图》。目前,我国的文化消费资源多种多样,一部电影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胜出就必须清楚的掌握受众的消费心理。中国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到底是什么样呢?本文将从电影受众消费心理产生的动因来进行分析,从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剖析信息时代下中国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

关键词:信息时代 电影受众 消费心理

前言

在对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进行剖析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受众”和“观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受众”这以概念是来自传播学,在研究群体心理时也用“受众”这一概念来表示大众现象。简而言之,当影视作为大众传媒出现的时候,“受众”和“观众”就是不同层次上的相同概念。目前,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休闲娱乐方式。电影受众与电影的口碑,票房等息息相关因为电影受众的受教育程度、个人偏好、人生经历以及心理需求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的受众对电影的需求程度也不相同。所以,掌握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是保障电影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的关键性因素。

1电影受众消费心理的“使用与满足”

受众选择某一类大众媒体进行消费的原因是什么呢?“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受众看作有特定“需求”的一类人,将他们选择大众媒体的这个过程认定为“满足某种需求”的行为。也就是在电影的物质交换中,受众利用自己的金钱与时间换取电影带给自身的某种价值,在此过程中获得“满足”。通常人们在选择某一类大众媒体进行消费时一定是为了获取某种“满足”,但是因为受众的年纪、性别、职业等社会因素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社会阶层的受众对大众媒体的需求也会不同。以下将从三个不同的需求来剖析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

1.1娱乐需求

电影是一项娱乐性质极强的大众文化商品,受众通过电影中的影视效果冲击、电影故事情节等多方面来释放自己在生活中的压力,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满足”。这种娱乐需求体现在当代的很多高票房电影中,比如2012年创下当年票房最高记录的电影《泰囧》就是此需求层次的代表,这样的电影就是为了娱乐,在整个电影中就是卯足劲让观众从头笑到尾,这样的电影作品极其符合受众的娱乐需求,最好的证明就是这样的电影拥有极高的票房,正如《泰囧》创下12亿的高票房,在泰上映的同时段其他电影票房平平。

1.2社交需求

在“使用与满足”理论中认为受众可以通过媒介内容来寻求相同社交话题,利于人们的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建立社交圈,以这样的方式来满足受众的社交需求。当电影成为一个热点话题时,它就成为受众谈论的话题之一,它也就具备了社会交流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电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茶余饭后的讨论内容时,还没有关注该电影的人就会无形中产生一种交际危机感。所以就算对电影本身不感兴趣也会为了解除交际危机而去关注电影,进而为电影贡献票房。在获得谈资的同时,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1.3自我追求需求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其实电影也就是一种艺术作品,所以电影也往往是源自生活的。对于某些受众而言,可以从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正义感以及英雄主义等让受众的内心梦想或是内心情绪得到寄托。此外,受众在观看电影时可以在电影中映射出自己生活的影子,将电影中主人公的命运和故事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受众找到一个情感的宣泄口,所以电影也会对受众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思考和影响。很多电影可以引起受众共鸣,唤醒受众的某一种难忘的记忆,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唤起了受众对青春时光的美好记忆,让受众不禁去追忆和怀念自己的过去。所以,好电影除了能让受众感受到欢乐之外,还需要具备引人深思和教导观众的功效,让受众从电影中感受时光的变迁和追寻自我。

通常那些符合大众心理预期及故事情节设计的电影最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容易在日常中引发谈论,进而获得高票房。一部电影想要获得高票房就必须满足上述需求中的某一个或同时满足多个需求,这样才能使电影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只有这样受众才愿意用金钱和时间来换取内心的“满足”。

2中國电影受众心理的异同

通过上文对受众需求的分析可以知道,不同阶层的受众对电影题材的选择是不同的,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不同的受众需求,也就是不同的受众消费心理。通常来说,一些拥有权力、金钱和地位的上层阶级都是一些较为年长、知识水平较高、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受众群体,这类受众对历史题材、年代题材、制作精良的大片正剧格外的关注。但在实际的生活中,中层阶级的人群占受众群体的大多数,所以中层阶级也就更能够代表大众的审美偏好。对中上层的受众群体而言,往往需要从电影中获得社会的归属感和亲切感,这类受众通常是受教育程度较高、涉世未深的精英人才,需要从电影中找到社会认同感,这类受众更偏向于反应社会认同愿望的电影。对于中下层受众而言,通过电影主要是为了缓解生活中的压力,这类受众通常是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劳工人民,他们更偏向于娱乐感较强、能缓解压力的喜剧影片和贺岁影片。

这样看来,电影是不是应该将针对人群细分再细分呢?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将电影进行细分极有可能造成电影收益减少,市场效果不佳。其实,不同阶层的受众群体在某些心理需求方面以及很多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是相同的,因为大家都处于同样的社会体制之下,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都有同样的认识,所以不管是什么题材的影片,只要是表现中华传统美德和相同价值观的电影皆能引起不同阶层受众的共鸣。满足不同受众内心价值观念的电影通常电影的口碑和票房都是不错的。

3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决定电影价值

我国市场经济中常有这样一句话“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在电影逐渐市场化的环境下,我国的电影为了获得较好的票房则会生产更偏向于受众审美和受众需求的影片,就像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的出现带动了青春爱情电影钓消费市场,随后就出现了像《致青春》这样的同类型电影,也收获了很好的口碑与票房。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也表示“电影受众不是上帝,电影受众是对手”,在他的眼中,电影制作人如果不重视受众的消费心理而盲目创作,则电影随时都有可能被消灭,由此可见,电影就是受众自身创造和选择的,它主要来源于受众的偏好和个人需求。

一部电影的口碑与票房与电影的前期广告营销、明星效应以及院线排挡等联系密切,但是除此而外也与电影的使用价值等有关。一部电影若是全凭明星效应以及广告营销来创造口碑和票房基本上是不科学的。一部电影如果对受众没有使用价值,不能满足受众在某一层面上的“需求”,无论多厉害的营销手段都拯救不了电影的票房和口碑。其实,就目前来看,电影既是艺术也是产业,只有艺术性没有商业价值的电影始终得不到很好的口碑与票房,这就是为什么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惨淡的原因,前期强悍的营销宣传也没能让这部文艺片逃避票房惨淡的结果。一部口碑好、票房高的电影除了具备必要的艺术技巧和新颖的艺术手段外,还需要充分掌握电影受众的消费心理。

参考文献

[1]陈立丹.传播学纲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姚双喜,郭龙生,媒体与语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夏咏,中国电影受众消费心理分析[J].观察与思考,2013(08)

[4]黄琳,看不见的手

消费心理决定电影成败[N].中国艺术报,2012 - 10 - 24(009)

猜你喜欢
消费心理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信息时代初中全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信息时代
信息时代,阅读别丢掉“笨办法”
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
浅析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未来是一个概念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