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统编教材倡导的课外阅读课程化

2019-09-09 06:29余琴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园地大人童话

据有关信息,从2019年秋季开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将在目前小学一至三年级使用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实施。为帮助教师用好统编教材,及时解答教师在使用统编教材过程中的困惑,本刊以“基于问题导向,指向实践运用”为指导方针,特辟专栏,并邀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余琴为栏目主持,由她和相关专家对有关问题作解答,同时择选优秀案例一并予以刊发。欢迎各位教师提出教学疑惑,或就相关典型问题发表观点、提供案例。

联系邮箱:xiaoxuebanyuwen@163.com

关于统编教材中“和大人一起读”板块,部分学生在实践中会遇到找不到大人共读的困扰。那么,设置这一板块是为了在教师指导下开展共读吗?仅仅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吗?该掌握到什么程度?

统编教材中“我爱阅读”板块的教学目标怎样定位?是大致了解内容还是要深入理解并拓展?

统编教材重视课外阅读,努力体现课外阅读课程化。但部分教师没有储备整本书阅读的指导策略。“快乐读书吧”的教学需重点关注书里的哪些部分?需讨论哪些问题?评价反馈该如何呈现?

杭州滨江区、宁波海曙区、绍兴上虞区和新昌县、湖州德清县小学语文教师

衢州江山市、台州临海市、舟山普陀区、金华义乌市小学语文教师

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语文素养的提升有赖于大量的阅读积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小学与初中的九年阅读量做了专门规定: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是基本的阅读量,所有学校都应该而且能够达到,只能增加,不能减少[1]。笔者对4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进行了换算,见右表。

若每年按50周(实际52周)计算,第一学段每周阅读量为500字。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最长的课文《小蜗牛》共208字,第一学段的学生每周阅读类似课文3篇,就超过了500字的阅读量。《课程标准》要求第三学段的学生“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按照这个默读速度,第三学段每周阅读量为10000字,仅需33分钟左右就读完了。可见,《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并不大。但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这个基本的阅读量落实得并不好。

“课外阅读课程化”是统编教材的编写亮点之一。教科书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有系统的书目安排,告诉教师、家长和学生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期可以读哪些书[2],这些书目分别编排在各册教材的“快乐读书吧”板块,并告诉学生怎么读这些书。从教材的目录看,课文篇数减少了,但是学生的阅读量却大大增加了。统编教材重视课外阅读,实现了课外阅读课程化,克服了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体现了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的思想,从而确保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量。

笔者在浙江省调研“教师使用统编教材过程中的困惑”,各地教师非常认可教材的新板块“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一致认为这种编写打通了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凸显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体现了教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编写思路。因为是新板块,教师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困惑,上述教师的困惑指向三个新板块的编写意图、教学标准和操作策略。

◎和大人一起读

“和大人一起读”是一年级上、下册语文园地中的一个固定板块,编选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儿歌,提倡无压力亲子共读,是衔接幼小、口语向书面语过渡的重要桥梁。

选编的十六个文本本身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材料。“和大人一起读”提示了这些内容的阅读环境,是和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一起读。这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指有阅读经验并能带领孩子阅读的人,可以是教师、家长、亲友、哥哥姐姐等。“和大人一起读”也是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和有协助能力的大人共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没有理解内容的要求,只要求学生能静心读、坚持读完,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不同地区的学生家庭状况不同。教师要借助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活动,传递教材的编写意图,可以通过现场讲座、网络讲座,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对于找不到大人共读的学生,可以利用班级微信、QQ群等,用图片、音频、视频传播共读的场景供学生模仿、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陪伴学生阅读。如对于一年级上册第一次编排的儿歌《小兔子乖乖》,借助听一听、唱一唱的方式,在有趣的听唱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一起读儿歌,体验“我能读”的成就感,激发课外阅读的动力。随着识字量的增加,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逐步形成,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和大人一起读”的方法,互相启发、借鉴。

◎我爱阅读

“我爱阅读”是二年级上、下册语文园地中的一个固定板块,由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进阶而来,其编排思想也与一年级的“和大人一起读”一脉相承。这一板块的教学,以学生的自由阅读、自主交流为主,倡导一种非功利、无压力的阅读。

[单   元 二年级上册 二年级下册 园地一 童话《企鹅寄冰》 散文《笋芽儿》 园地二 儿歌《十二月花名歌》 儿歌《一株紫丁香》 园地三 故事《王二小》 童话《小柳树和小枣树》 园地四 短文《画家乡》 故事《手影戏》 园地五 寓言《刻舟求剑》 故事《好天气和坏天气》 园地六 传说《鲁班造锯》 故事《最大的“书”》 园地七 儿歌《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童话《月亮姑娘做衣裳》 园地八 童话《称赞》 故事《李时珍》 ]

选编的十六个文本依然是学生自主阅读的材料,与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的选编内容比较,可以发现阅读题材、体裁更加豐富,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我爱阅读”的核心是让学生爱上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我爱阅读”提倡一种非功利、无压力的阅读,教学这个板块的内容不能有检测的要求。建议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内完成,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自主读通顺,根据前后句子或词语的意思进行猜读。读通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阅读感受,建议从以下方面选择角度进行讨论:一是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讨论,如《企鹅寄冰》中“南极在哪儿,非洲在哪儿”“狮子为什么让企鹅给自己寄冰”等。二是围绕部分不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讨论,如《王二小》中的“儿童团、扫荡、八路军”等。三是聚焦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如《刻舟求剑》中“他能否求到剑,为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的人或事吗?”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四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初步阅读能力进行讨论交流,如阅读《鲁班造锯》,让学生说说鲁班是怎么发明锯的,从鲁班身上学到了什么。

◎快乐读书吧

统编教材每册安排一次“快乐读书吧”,对每学期的课外阅读进行系统指导。从课文学习到与人共读的“和大人一起读”,再到学生自主阅读的“我爱阅读”,最后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快乐读书吧”,整套教材形成了一个课内外紧密结合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快乐读书吧”的“吧”,如果读bā,就类似酒吧、咖啡吧、吧台,是一个读书的场所。“快乐读书吧”的“吧”,如果读bɑ,则是一种召唤、提议,倡导大家一起来读书。板块名称就非常有意思。

一、二年级四次“快乐读书吧”的编写体例一致。从内容看,主要是推荐学生阅读童谣、儿歌、童话故事、儿童故事。从要求看,一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展示阅读成果;二是学习简单的阅读方法,如学会看封面,能找到书名和作者,学会看目录,了解主要内容,能找到阅读内容的起始页;三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愿意交换阅读书目,“我喜欢你的书,我们可以换书看吗?”(一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爱护图书,“每次读完书,我都小心地把书收好,不把书弄脏”。(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

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以“在那奇妙的王国里”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经典童话,这是在二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之“读读童话故事”和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元基础上的进阶。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经典寓言,这是在三年级下册“寓言故事”单元基础上的进阶。寓言在低年级作为一般性的故事,从三年级开始作为一种特定的文体进入学习环节。

三至六年级“快乐读书吧”编写体例一致,与一、二年级有很大的差别。教材从一个页面增至两个页面,由导语、“你读过这本书吗”“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和小贴士四部分组成。

以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为例。

导语描述了三个充满想象而又美好、温馨的画面,旨在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你读过这本书吗”和“相信你可以读更多”通过列举经典形象、展示精彩片段、简要介绍故事内容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稻草人》和《格林童话》。这三本童话集编选的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并且贴近儿童生活、趣味性强、想象奇特、语言生动,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你读过这本书吗”推荐必读书目,“相信你可以读更多”推荐选读书目,体现了教材的弹性要求。

小贴士提出了本次读书活动的阅读要素“读童话的方法”。第一个小贴士要求学生读童话时,边读边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童话的奇思妙想。这是对本册教材“童话世界”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的巩固。第二个小贴士要求学生把自己融入故事中,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去阅读。通过读童话方法的指引,学生在阅读童话时读得更深入、更投入,体验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快乐读书吧”的教学建议如下。

1.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

设置“快乐读书吧”的意图是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课程之中,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增强读书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个目标不是仅仅通过1~2个课时就能达到的。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提出了“建议1~2课时”完成,主要是指课堂中能完成的部分,如阅读前的导读、分享交流阅读体会等。这个板块的内容不是用几节课来完成的,而是持续一个学期的。

2.重视阅读全过程的指导

阅读前导读:重在了解学生的阅读起点,制订阅读计划,指导读书方法。对于教材推荐的《安徒生童话》《稻草人》《格林童话》,学生并不陌生。教师先要了解学情,不必拘泥于“必读”与“选读”的要求,按照学生的阅读起点和兴趣选择阅读的书目。阅读计划能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阅读规划。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制订计划,可以是个人计划,也可以是阅读小组计划。指导阅读童话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童话学习的经验,如读《去年的树》时展开想象,走进鸟儿的内心世界;读《在牛肚子里旅行》,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读出相应的语气。将从课文中学到的阅读童话的方法迁移至课外阅读。

阅读中助读:重在引导学生持续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可以随机了解学生的阅读进程,通过展示个性化的阅读记录、每天课前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讲讲最近读的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交流读书计划执行情况,提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到阅读始终在推进中。教师要及时预告阅读后交流分享的方式,便于学生早做准备。

阅读后交流:重在鼓励学生分享阅读收获,提升认识,促进思维发展,从阅读中感到快乐。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分享学生的阅读收获,也可以评选最受欢迎的故事,举办阅读推荐活动,编写读书小报。有条件的班级可以邀请“故事妈妈”“故事爸爸”进校园等。切忌用简单的书面考察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会让学生失去阅读的乐趣。

笔者曾见到这样的书面检测题:

二年级学生读童话检测题:王子是靠(    )找到灰姑娘的。A.漂亮的衣服;B.帽子;C.水晶鞋。参与检测的学生说:“为了答对这些题目,我读书的时候经常要去关注故事中的细节,这样读不好玩。”

六年级学生读名著检测题:两个月内读完《唐吉诃德》,回答20个问题(略),写3篇小论文。参与阅读的学生感叹课外阅读真难啊!

《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评价建议是“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书目,组织多样的交流、展示活动,不能以简单的书面检测作为课外阅读的评价方式。

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靠后天学习而得到的。陪伴学生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閱读,从阅读中学习,是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随本文一起刊发的由温州市建设小学叶托老师执教的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读儿童故事》一课,在全国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与观摩活动中作为录像课进行展示,获得高度赞誉,能给予教师研究“快乐读书吧”全新的视角。该课例也展现了由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曹鸿飞老师领衔的“‘1+X联读:小学语文课文新教学”课题研究的新成果,体现统编教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编写思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56.

[2]陈先云,林孝杰,向瑞.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亮点及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主编答本刊记者问[J].小学语文,2017(10).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310012)

猜你喜欢
园地大人童话
大人的快乐
园地再现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艺术园地
艺术园地
一觉醒来给你大人级卷发
书画园地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