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理论视角下的开放获取S计划及其影响研究

2019-09-09 07:46许洁马青青
出版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开放获取

许洁 马青青

[摘 要] 概述欧洲11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和欧洲研究理事会发布的开放获取S计划(Plan S)提出的背景、目标和原则。研究学术出版商、科研资助机构、图书馆及科研人员有关S计划的讨论,运用场域理论分析各个行动者间的关系。阐述S计划对学术出版场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及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认为S计划有助于消除学术资源获取壁垒,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向更高水平和层次发展。但是同时也存在学术出版商不愿主动改变商业模式、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期刊缺少信任、缺乏研究资金来源的学科领域和国家难以推行S计划、国际合作难度加大等问题。最后,对我国开放获取期刊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S计划 开放获取 场域理论 学术出版场域

[中图分类号] G2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9) 04-0099-06

[Abstract] Aims to analyze the background,target and principle of an Open Access project “Plan S” launched by 11 Europea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e 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Discussions around “Plan S” among academic publishers,research funding institutions,libraries and researchers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ous stakeholders is research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ield Theory.  And then,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Plan S” on academic publishing were described. “Plan S” helps to eliminate obstacles to access to academ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o promot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However,“Plan S” still has many barriers to overcome,such as academic publishers unwillingness to change their business model,trust crisis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implementation difficulties in disciplines and countries which lack of funds and more challeng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Key words] Plan S Open Access Field Theory Academic publishing field

1 引 言

2018年9月4日,由歐洲科研资助机构联盟“科学欧洲”(Science Europe)牵头组织,欧洲11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和“欧洲研究理事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发布了开放获取S计划(Plan S),明确要求2020年1月1日起所有获得欧洲公共资助的科研成果必须在符合S计划规定的开放获取期刊或开放获取平台上出版。S计划一经宣布,引起了各方强烈关注。出版商对S计划持有异议,认为S计划会对学术自由造成限制,其禁止研究人员采用混合出版模式发表论文的规定可能会破坏整个学术出版系统[1]。科研人员对S计划的态度不明朗,欧美科学界支持和反对S计划的科学家数目相当[2]。图书馆和科研资助机构较为支持S计划,开放获取知识库联盟(Confederation of Open Access Repositories, COAR)对S计划表示支持[3],包括中国在内的16个国家的科学资助者和慈善机构也宣布支持S计划[4]。

目前,大部分出版商已经把传统订阅期刊改为“混合型”期刊,即出版商为作者提供单篇论文开放获取选项。混合开放获取(Hybrid OA)实际上并没有动摇出版商数据库订阅收费的盈利模式,但完全开放获取(Fully-OA)会颠覆传统出版格局,必将引发利益相关方激烈博弈。中国作为最大的论文产出国,其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已发表支持S计划的声明。S计划带来了学术界和学术出版界的巨大震动,但该计划能否顺利实施以及中国是否能顺利推行开放获取出版有待观察。在此,本文基于场域理论视角对S计划的各方博弈进行分析。

2 S计划简介

2.1 提出的背景

开放获取运动肇始于1970年代末的“学术期刊危机”。当时大量商业出版机构进入学术期刊市场,营利性出版商逐步控制了学术期刊的出版。科学交流的商业化导致学术期刊订阅价格不断提高,但作为学术期刊主要购买者的图书馆却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图书馆难以承担高昂的订阅价格,全球范围内的学术期刊危机爆发[5]。为了解决学术期刊危机,学术界、出版界、政府机构和图书情报界发起了大规模的开放存取运动[6]。2002年2月发布的《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正式提出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这一概念。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

萌芽阶段,从1980年代末到2001年。这一阶段开放获取还处于构想阶段,免费提供研究成果的意识开始萌芽,出现的开放获取期刊和开放获取平台不多,但免费访问已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的理念已成为众多科研人员的共识。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批在线的免费访问期刊,随后出现了开放获取图书出版商和营利性开放获取期刊出版商[7]。到2001年,全世界34000名学者签署了《给科学出版的一封公开信 》(An Open Letter to Scientific Publishers),呼吁“建立一个在线公共图书馆,提供医学领域已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使生命科学研究成果呈自由访问、完全可搜索且相互关联的形式”[8]。

第二阶段,2002年至2014年的开放获取运动发展期。2002年2月,开放科学框架(Open Science Framework, OSF)发布了第一份关于开放获取的国际声明《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提出推动科技文献交流的开放获取计划,并明确开放获取的两种实现形式即开放存储与开放出版[9]。2003年10月,柏林会议通过《关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开放获取的柏林宣言》(以下简称《柏林宣言》),明确开放获取的对象,即经科学界认可的人类知识和文化遗产的综合性信息资源[10]。《柏林宣言》的通过使开放获取的倡议得到学术界和公众的积极拥护。全球范围内兴起开放获取运动热潮。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基金会、出版商、图书馆等积极制定开放获取政策,鼓励开放出版与开放存储。这一时期,开放获取所倡导的观念被人们广泛认可,“延迟的开放获取”期刊(Delayed OA,指文章先付费阅读,一段时间后才开放获取)、混合型开放获取期刊(Hybrid Journals,指传统付费期刊里的某些文章在作者向期刊付费后,立即免费开放)和完全开放获取期刊(Fully-OA journals,指文章一经发表即免费开放)成为3种主要的开放获取出版模式。

第三阶段,2015年至今的开放获取运动成熟期。开放获取运动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发展至攻坚克难阶段,即将传统商业学术出版的订阅模式彻底转变为资助机构或作者为学术成果免费获取付费的完全开放获取模式[11]。如何变革原有付费订阅的商业模式,向完全开放获取转变是亟需解决的问题。2015年5月27日,欧盟竞争力委员会(the Competitiveness Council of European Union)宣布欧盟制定了一项学术资源开放获取的战略计划,称之为OA 2020路线图。该计划的目标是:至2020 年,欧洲所有的科学论文和研究数据将实现开放获取。OA 2020充分考虑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向开放获取模式大规模转化的可行性,判断全球订购经费中有充裕的资金可以支持在没有财务风险的情况下完成向开放获取的转变[12]。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otion)下属的研究与创新指导委员会(Research and Innovation)于2016年2月出台《OA2020 计划行动纲要》(The Open Access 2020 Initiative),为实施开放获取转变的具体步骤提供指导纲领。2017年5月,“欧盟地平线2020”(European Horizon 2020)项目发布了资助开放获取的相关政策。2018年9月4日,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研究理事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支持下的一批国家科学研究资助机构宣布成立名为“cOAlition S”的联盟,并由该联盟牵头提出S计划,要求由这些组织资助的所有研究成果只能在完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

2.2 目标与原则[13]

S计划明确要求转向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具体目标是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所有获得欧洲公共资助的科研成果出版物必须在符合计划规定的开放获取期刊或开放获取平台上出版。这些公共资助包括来自欧洲国家科研资助机构和欧洲研究理事会的科研资助。

S计划的10项基本原则如下:(1)作者没有任何限制地保留其出版物的版权,但所有出版物必须提供“开放许可”(open license)证明,最好是“知识共享署名许可CC BY”(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Licence CC BY),所有开放许可应符合《柏林宣言》规定的要求。(2)所有资助者将共同为符合S计划要求的高质量开放获取期刊和开放获取平台制定完整的标准和要求。(3)如果尚未存在此类高质量的开放获取期刊或平台,资助机构将协同合作,提供激励措施,以便适时建立和支持开放获取期刊或平台,必要时还会为期刊或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4)开放获取的出版费用应该由科研资助机构或大学承担,而不是由科研人员承担;即使所属机构的科研经费有限,其科研人员也应该能够以开放获取方式出版科研成果。(5)整个欧洲,开放获取出版费用必须标准化并设置上限。(6)S计划要求大学、科研机构和图书馆调整其政策和战略,确保其透明度。(7)上述原则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学术出版物,但实现学术专著和图书开放获取的时间可以超过2020年1月1日。(8)认可开放存档(open archives)和存储库(repositories) 在托管研究成果上的重要作用。(9)“混合型”期刊不符合上述原则。(10)资助者将监督原则遵守情况并制裁违规行为。S计划的发起人          罗伯特·施密茨(Robert Smits)表示“S”代表科学、速度、方案和震撼[14],S计划旨在加速向开放获取出版转型,但会对现今的學术出版业造成冲击。

2.3 影响与作用

科研人员发表研究成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和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传播,扩大自己的学术影响。但期刊订阅付费模式垄断学术成果,严重阻碍了科研人员对学术成果的获取。付费文章已然成为科研进步的一道壁垒。S计划旨在打破学术付费墙,使学术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任何限制,从而真正实现期刊的价值。S计划禁止获得公共资助的科研人员在传统订阅期刊上发表学术成果,迫使出版商转变商业模式。由学术出版商主导的订阅业务模式可能因此终结。S计划的强制性、革命性和颠覆性极大震动了出版界,必将引起学术出版的大变革。

3 场域分析

“场域”(Field)概念来自1960年代晚期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对艺术社会学的研究以及对韦伯宗教社会学的解读[15]。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16]。具体而言,布尔迪厄认为人类社会是由诸多彼此相关又有所区隔的具有层次的场域和子场域组成的有机场域系统。个体或群体通过所拥有的各种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取得进入特定场域的合法性,并在场域中通过资本互动进行资本和权力竞争和形成相对稳定的习惯,从而维持或改进其在社会秩序中的地位[17]。

布尔迪厄认为,科学场域的内涵概念与其他场域一样[18],但也有不同于其他场域的特性。科学场域有自己的一套资本体系,美国科学计量学家卡西迪·杉本(Cassidy Sugimoto)曾提出过“科学资本”的概念[19]。科学资本是经济、文化、社会和符号资本在科学领域的投射。科研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科学资本,遵守其所在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奖惩制度,完成机构支持和鼓励的任务,放弃机构不支持或反对的事业[20]。权力通过学术声誉发挥作用,掌握一定资本的行动者能够在场域中施加某种权力,从而影响那些占有较少资本的行动者[21]。学术出版场域依托于科学场域,以下我们借助科学资本的概念及场域理论的相关分析框架,分析S计划对学术出版场域的影响。

3.1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行动者关系

场域理论的视角是一种关系视角。学术出版场域也可以看作是一个“高度配对”的关系型结构[22],如图1所示。在学术出版场域中,科研资助机构控制着政治资本和经济资本,对科学研究有着指引作用。它通过选择研究課题和确定资助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科研人员进行探索的研究领域,并规定其研究产出的类型。科研人员掌握科学资本,在科研资助机构的资金支持下进行科学研究并产出学术论文,将其投稿给出版商。出版商通过自身的平台资本,吸引科研人员投稿、组织同行评议并将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出版商通过订阅付费方式获得收益,将平台资本转换为经济资本。大学图书馆、科研机构等向出版商订阅或购买大量学术论文供机构内科研人员使用,增强机构自身的资本,以期在学术出版场域获得更多话语权。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在这个过程中被广泛传播,通过被引频次、下载量等计量方式获得一定影响力,从而为科研人员带来学术声誉、职位等符号资本。场域中的行动者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促进科学进步。布尔迪厄指出,场域具有斗争的特点,场域中行动者互相斗争,以资本为筹码,争夺场域中合法性的定义权[23]。在学术出版场域中,科研资助机构、科研人员、出版商和图书馆之间相互斗争,争夺场域中“游戏规则”的制定权,为自身争取最大利益。

3.2 对学术出版场域的影响

在以传统订阅模式为主的学术出版场域中,出版商拥有的平台资源和人脉优势占据场域中的有利位置。科研人员将自身的科学资本转化为场域中的“幻象”,即学术声誉等符号资本,其主要获得途径是将论文发表在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拥有较高影响因子期刊的出版商有较多资本。出版商通过机构用户订阅期刊将自身的平台资本转换为经济资本。大学图书馆和科研机构拥有绝大多数的经济资本,但由于场域的限制性(如受政治场域限制),在场域争夺中处于弱势地位。完全开放获取出版模式中,出版商反过来向作者收费,大学图书馆和科研机构能减少一大笔期刊订阅预算,将拥有的经济资本用于其他方面,如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投入和个性化服务等,从而增加自身的符号资本,改变其在学术出版场域中的弱势地位。

S计划将对出版商造成较大冲击。科研资助机构有压制出版商的倾向。非欧洲出版商可能会失去来自欧洲大部分科学家的稿源,需要根据作者授权和资金来源等数据,权衡是否改变商业模式。在科研资助机构裹挟的经济资本和政治资本冲击下,欧洲出版商也将不得不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以适应S计划。

3.2.1 积极影响

首先,S计划促进付费订阅商业模式的改变。科研人员一般都会在传统付费订阅期刊、混合型期刊、延迟开放获取期刊和完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学术成果。现今,开放获取期刊的数量增长迅速;但至2016年符合S计划标准的期刊只占所有期刊数量的15.2%。2016年欧盟国家发表的论文达61.4万篇,占比26.7%,远高于中国的42.6万篇和美国的40.9万篇[24]。如果S计划严格执行,那么以付费订阅为盈利模式的期刊将失去大部分欧洲科学家的稿件,不利于积累符号资本。为了获取优质稿件,依赖于自身规模和声誉获取经济利益的出版商可能会改变商业模式。付费订阅商业模式的改变会冲击“付费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

其次,S计划的实行会倒逼出版商盈利模式转型。据统计,cOAlition联盟的成员每年提供的科研经费达112亿美元[25],几乎占据欧洲科学资助体系的半壁江山。加上欧盟的明确支持态度,欧盟委员会研究与创新中心主席罗伯特·施密茨表示未来将有更多国家加入这项推动科研成果开源的行动中[26]。学术成果越过采用订阅付费模式的出版商实现公开传播,后者通过“打包订阅”协议将电子期刊数据库及其相关资源销售给各大学图书馆的盈利模式会被废弃,因此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盈利模式以维持在场域中的地位。

最后,S计划将直接推动开放科学发展和知识无障碍流动。开放获取出版使学术论文免费、没有限制地传播,绕过传统订阅模式中的图书馆订购、个人订购等环节,节省流通过程中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为发展中国家的知识输入提供极大便利。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科学发展,减少场域中科学资本丰厚的发达国家对占有资本较少的发展中国家的权力影响。

3.2.2 消极影响

首先,科研资助机构有可能控制学术交流。根据S计划的要求,所有接受公共科研基金资助的科研人员从2020年起必须把研究成果发表在完全开放获取的期刊获平台上。这意味着他们也不得不放弃把论文发表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和《柳叶刀》(The Lancet)等付费订阅顶级期刊上的机会。这意味着S计划的实施不可避免地将改变一部分科研人员的投稿选择,科研资助机构则将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研究的出版平台。事实上,科研资助机构本身就拥有极大的权力资本和经济资本,S计划的实施可能会使科研资助机构控制从科研人员培训到研究成果出版的整个科学研究流程。而其所资助的项目一般都具有经济目的或政治目的——对在外部场域不能产生影响的基础类科学研究资助较少。一些获得不到资助的研究成果得不到传播,可能会使学术出版场域的自律性和自治性遭到破坏。其次,S计划忽略了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巨大差异,客观上可能造成知识鸿沟。对于缺乏资金的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来说,S计划可能难以推行。而且,科研经费相对有限的大学和机构的作者也可能会因缺少资金支持而不能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其次,S计划可能导致学术科研人员面临更大的发表障碍。完全开放获取模式下,科研人员需要为每份出版物支付高额的文章处理费,学术传播的总成本可能会上升。较难获得基金支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可能会因为高昂的文章处理费用而放弃发表。 而且,即使有资助,将大量资金花费在文章处理费上,对科研人员来说也不明智。另外,科研人员需要通过发表研究成果将自身拥有的科学资本转变为声誉等符号资本。接受签署S计划的科研资助机构资助的科研人员将不能自由地选择发表平台,可能失去发表在顶级刊物上的机会,因而不能最大化符号资本。一位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社会科学学者向我们透露,由于其所在院系支持S计划,他必须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发表论文。而当其向所在院系申请资助以便支付高达2000美元的论文处理费时,被告知当年的出版预算已经用完,只能排队申请明年的预算。因为支付不起费用,又不能投稿订阅模式期刊,该学者只能被迫投稿给收取较少论文处理费的 “无德期刊”(predatory journal)。

4 总 结

S计划鼓励开放存储和开放出版,致力于与研究人员、大学、图书馆和出版商合作,为研究者提供一个免费、开放的科研环境。科研资助者为开放获取论文的加工处理付费,虽然目的是为了科学发展,且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可行性,但S计划实施也存在以下4方面问题。首先,学术出版商主要通过“打包订阅”协议获得巨额利润。在此订阅模式下,学术出版商在学术出版场域中占据优势地位,他们没有理由放弃现有的巨大利润而选择获利不明朗的开放获取模式。即使S计划强制要求欧洲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出版,美国的大出版商也可以通过不发表仅占2%到3%的欧洲科研成果解决此问题[27]。其次,科研人员对于开放获取期刊的质量缺乏信任。《研究双周》(Research Fortnight)上刊载的一项对7个国家100多名年轻科研人员的访谈研究表明,年轻科研人员更关注期刊的影响因子[28]。虽然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态度越来越积极,但年轻科研人员担心开放获取期刊的同行评审质量以及打着开放获取旗号的质量低劣的“无德期刊”的增加。他们更倾向于将质量较低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上。另外,S計划忽略了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巨大差异。在某些学科领域完全禁止订阅期刊可能不适合。最后,如果S计划只局限于欧洲市场,没能在全世界推行,国际合作项目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如索引、开放授权、可持续性存储以及机器可读性等问题。

S计划旨在推动全面开放获取,消除学术资源获取壁垒,促使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向更高水平和更高层次发展。中国已经是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大国。中国政府和中国科技界一直在积极支持公共科研资源的开放共享[29]。在这项国际行动中,中国也不能置身事外。首先,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虽然已经宣布支持S计划,但在我国科研体系中只占极少部分。除非制定全面系统的强制性开放政策,公共资助项目产出的研究论文立即开放获取才能在我国得到实质性发展。其次,国家层面应该设立和鼓励全面开放获取的资助基金,解决因缺乏资金不能开放获取的问题。第三,我国应该抓住机会,大力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质量,推进其实施全面开放获取,实行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对开放获取期刊和平台进行质量监督,建立适合全面开放获取发展的科研评价制度,为开放获取出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后,作为正在崛起的世界科研大国,我国应该积极参与新的国际学术交流环境建设和规则制定,为国际合作提供便利的科研环境。

注 释

[1][14][26]Radical open-access plan could spell end to journal subscriptions [EB/OL]. [2018-12-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6178-7

[2][4]Researchers sign petition backing plans to end paywalls [EB/OL]. [2018-12-19].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7632-2

[3]COARs response to draft implementation requirements in Plan S [EB/OL]. [2018-12-19]. https://www.coar-repositories.org/news-media/coars-response-to-draft-implementation-requirements-in-plan-s/

[5]李锐.中外开放获取资源现状比较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10:10

[6]胡德华.生物医学类开放存取期刊学术质量评价及其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1

[7][8] An Open Letter to Scientific Publishers [EB/OL]. [2018-12-15]. https://www.webcitation.org/6AhOrks2R?url=http://www.plos.org/wp-content/uploads/2011/05/Signers-List-111610.pdf

[9]刘兰,李麟,王丹丹,等.科技信息开放获取的历史进程[J].图书情报工作,2009,53(7):63-68,14

[10]宛福成.开放获取运动、政策与服务综述[J].情报科学,2006(11):1746-1751

[11]许洁,王嘉昀.Open Access 2020战略背景下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版现状:第十二届欧洲学术出版会议综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7,28(7):593-598

[12]郑建程,赵艳,肖曼,等.学术期刊从订阅模式向开放获取模式转化的经费可行性研究:OA2020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12):75-80

[13]10 Principles [EB/OL]. [2018-12-09]. https://www.coalition-s.org/10-principles/

[15]斯沃茨著;陶东风译.文化与权力:布尔迪厄的社会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91-92

[16]布尔迪厄著;刘晖译.艺术的法则:文学场的生成和结构[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263-265

[17]宁传林,夏德元.场域理论视角下网络文学作者、编辑、读者的角色认知[J].编辑学刊,2018(1):13-18

[18]蒋颖.科学实践的场域结构:布尔迪厄的科学场理论[J].理论界,2007(2):175-176

[19]Sugimoto C, Thelwall M, Tsou A, et al. Scientists popularizing sci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of TED talk presenters[J]. PloS one,2013,8(4)

[20]Louise A, Beatrice W. Adolescent boys' science aspirations: Masculinity, capital, and power[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14,51(1)

[21]朱彦明.布尔迪厄的“科学场”观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1):18-21

[22]布尔迪厄著;李猛,李康译.时间与反思[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3-134

[23]王一. 自主性·斗争性·科学性[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12-18

[24]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8 [EB/OL]. [2018-12-15]. https://www.nsf.gov/statistics/2018/nsb20181/report/sections/academic-research-and-development/outputs-of-s-e-research-publications

[25]As Support for the Plan S for Open Access Ramps Up, Scientists Around the Globe Draw Attention to its Risks and Implications [EB/OL]. [2018-12-20]. https://openscience.com/as-support-for-the-plan-s-for-open-access-ramps-up-global-scientists-draw-attention-to-its-risks-and-possible-implications/

[27] Mark Piesing. At Frankfurt: What is ‘Plan S and Why Are Many Publishers Worried? [EB/OL]. [2019-05-29].https://

publishingperspectives.com/2018/10/what-is-plan-s-and-why-are-many-publishers-worried/#.W8RTfjUDn1w.twitter

[28]David N. Plan S offers little for the people it will affect most[N]. Research Fortnight,2018-12-12

[29]張晋朝,梁伊琪.我国开放获取期刊现状及发展分析:以DOAJ为例[J].出版科学,2018,26(5):87-96

(收稿日期:2019-03-05)

猜你喜欢
开放获取
浅析图书馆在开放获取中的作用
浅谈MOOC与信息素养教育
国外开放获取平台对我国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
开放获取对国际眼科学期刊文献计量学指标的影响
澳大利亚大学图书馆的开放获取出版新模式
基于开放获取的图书馆科学数据资源与服务
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开放科学数据服务
公共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财政资助科研论文开放获取的利益冲突及其解决机制探讨
新型出版模式下的图书馆馆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