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诺奖,你还应该知道的重要文学奖

2019-09-09 07:47庸枞
创作评谭 2019年4期
关键词:布克奖作家文学

庸枞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在设立之初定的两条基本指导原则—“推动文学的发展”和“促进优秀文学家为全世界接受”一样,世界一些重要文学奖项的意义正在于加强文学和大众的连接,使大众读者在对优秀作品的阅读中拓展对文学及世界的认知与边界。

“即便真正的世界级大师,要走出本国、本洲,还得靠一定的传播渠道”,除了诺贝尔文学奖,世界上其他一些重量级的文学奖项为优秀的文学作品也铺设了为读者所熟知的有效传播渠道。它们让各国读者了解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的人生百态,也对生活的这个世界存在的许多问题有更深切的反思。

普利策小说奖

普利策小说奖是美国最悠久和著名的文学奖项之一,它和美国国家图书奖被视为美国最权威的两个文学奖项。曾有很多著名作家获得过该奖项,包括辛克莱·刘易斯、赛珍珠、海明威、福克纳、约翰·期坦贝克、索尔·贝娄、托妮·莫里森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包括《飘》《老人与海》《愤怒的葡萄》《杀死一只知更鸟》等经典名著。

2016年,美籍越南裔作家阮越清凭借小说处女作《同情者》获得此奖。他1971年生于越南邦美蜀,父亲是北越移民,1975年西贡沦陷后,全家移居美国。阮越清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英语和种族研究学士学位以及哲学博士学位,目前执教于南加州大学。

《同情者》以1975年的西贡开场,集历史、政治、间谍、惊悚等元素,讲述了一个同情共产主义的人逃到洛杉矶,打入一个南越人团体内部从事间谍工作的故事。它被誉为战争小说的新经典,是间谍、讽刺和历史小说的巧妙融合。

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将其归纳为“一个层次丰富的移民故事,一个双面人的辛辣独白,一个横跨越南、美国两个世界的声音”。

2017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是科尔森·怀特黑德构思长达16年的长篇小说《地下铁道》,此书出版后被称为“地下铁道旋风”席卷全美,进入年底全部选书榜单。

怀特黑德本人被媒体誉为“美国在世作家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这位1969年出生于纽约的作家在上东区长大,童年起就立志成为作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毕业后为美国老牌杂志《村声》撰写专栏,同时还是《纽约时报杂志》的专栏作家,获得过麦克阿瑟天才奖、古根海姆奖及怀丁作家奖。 他1999年发表的处女作《直觉主义者》当时已引起广泛关注,第二部长篇小说《约翰·亨利日》进入普利策奖决选名单,约翰·厄普代克在《纽约客》上专文盛赞他为“挥洒自如的天才作家”。因其风格多变,他被《哈佛杂志》称为“文学变色龙”。

《地下铁道》讲述少女科拉无家可归,受到欺辱和强暴,过着没有希望的生活。又一次残忍的鞭打让她下定决心,逃出人间地狱,穿过沼泽的黑水和森林的幽暗,搭乘秘密的地下铁道,一路向北,投奔自由。这是怎样的旅程啊!她沿路看到社会的邪恶,法律的不公,暴力无处不在,善良的光却是那么微弱。好心人一个个倒下,但那身高两米、冷酷无情的猎奴者仍紧追不舍……

阅读此书,你会钦佩于作家的莫大勇气—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无法翻开美国历史最黑暗沉重的这一面!

“他偏爱一种混杂的语言,结合了死掉的非洲话和奴隶的谈吐。从前,母亲告诉过她,那种半拉子语言正是种植园的声音……为了抹掉他们的身份,为了扼杀起义,所有的词语都没了,只有那些仍然记得自己从前是谁的人珍藏了一些。”这是個令人心碎的故事,也是一段充满启迪的旅程,在无望的逆境中寻找生机,在黑暗的地下寻找光明。奥斯卡最佳影片《月光男孩》导演巴里·詹金斯执导了《地下铁道》同名电视连续剧。

2018年,美国作家安德鲁·西恩·格利尔凭借新作《莱斯》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他著有六部小说,畅销书《星空下的婴儿》是其中之一。

《莱斯》讲述了一位年近半百的失败小说家莱斯的故事,他试图在环球旅行中逃脱痛苦,重新发现自我—有评论说,《莱斯》是2017年最好笑的小说,媒体因此以“喜剧小说”定义此作。

格利尔本人的确是个有幽默精神的作家:“在获奖后的24小时之内就有7位普利策奖得主联系了我,唐娜·塔特也来向我道贺。我还得警惕自己膨胀!我上周就有点这样的倾向,幸好有人把我拉了回来。我还是要照常去杂货店以及喂狗—我不能因为得了普利策奖就不喂狗了。”他本人还谈到对喜剧的看法,说美国人对于伟大小说的认知向来是十分严肃的,人们会认为喜剧就写不出严肃主题;但事实上,好的喜剧都是鞭辟入里直击现实的。

写《莱斯》的初衷是因为他觉得《断背山》确实是个动人故事,但它“无法让人对可能到来的浪漫未来充满希望”,他决定自己写一部,既要讲述同性恋在这个世界上所遇到的困难,也要让人看到欢乐的可能。

曾有《卫报》记者向他提问:“你会想要送什么书给别人?”他答:雷蒙德·钱德勒的书,他的《长眠不醒》或者《漫长的告别》。“现在人人都想成为一个阅读者,但又不主动去读书。如果我送给他们一本雷蒙德·钱德勒的书,他们一定会重新爱上阅读,因为雷蒙德的作品精彩绝伦又极具文学性。”

卡 夫 卡 奖

此奖全称“弗朗茨·卡夫卡奖”,由捷克弗兰兹·卡夫卡协会2001年创设,只要作家有一部作品被译成捷克文,就可成为提名对象,奖金1万美元。

2014年,有“神实主义”风格之称的阎连科成为第一个获得卡夫卡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2016年,意大利当代著名作家克劳迪奥·马格里斯获奖。1939年出生的他在大学教授德国当代和现代文学。他同时还是深具影响力的日耳曼学专家、文艺评论家与翻译家,著译有多部著作。2005年,他获得奥地利欧洲文学大奖。近年来他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

1986年,马格里斯发表了著名小说《多瑙河》,这是一部在公众和评论界引起较大反响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书中,他请古怪的老妪、博学认真的工程师、思想家等对多瑙河的源头在哪里等问题做出解释,语言充满了传奇色彩。最后,他指出多瑙河是条混杂的文化之河。1997年他的小说《微型世界》问世,小说时间跨度极大,上起罗马帝国,中到萨沃依王国,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书中处处体现作者的爱国之情,对人们遭遇的历史苦难深表同情。小说没有吸引人的情节,没有热闹的场面描写,却有太多的议论与历史的感悟。

2017年,获得卡夫卡奖的是77岁的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这位与马格里斯同龄的女作家有着广泛的国际声誉,也为中国广大读者熟知。她是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也是国际女权运动在文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阿特伍德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后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此间她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于1970年与加拿大小说家格雷姆·吉布森共同生活。

1969年,她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可以吃的女人》,之后作品频频获奖。1985年,她发表幻想小说《使女的故事》一举成名,获提名普罗米修斯奖和星云奖,以及英国文坛最高荣誉布克奖,而她的第10部小说《盲刺客》为她摘得了卡夫卡奖的桂冠。这部小说有两位主人公:一个是劳拉,小说一开始就在车祸中死去;另一个是她姐姐艾丽丝,生活在死者的阴影中,回忆着快被湮没的往事。有关《盲刺客》的故事是劳拉生前写的,描述了在动荡的20世纪30年代,一个富家小姐和一个在逃的穷小伙子的恋情。同时,这对恋人想象出了发生在另一个星球的故事。这个虚构的故事里充满了爱、牺牲和背叛,而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艾丽丝嫁给了富商理查德,在外人看来,这是一桩美满的婚姻。殊不知,理查德将魔爪伸向了小姨子劳拉,于是,劳拉的车祸就令人产生了怀疑……

或许,它迷宫般的叙事结构是其亮点,像一座用马赛克拼贴的城堡,展示了阿特伍德的创作底蕴以及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她兼具诗人的气质、调侃的智慧与反思的理性,其小说展现了当代加拿大人生活的画卷,反映了工业文明给人带来的暴力、压抑、疑虑和恐惧。

这是个有开阔格局与社会意识的女作家—她十分关注美国文化对加拿大无所不在的强大影响和加拿大日益美国化的倾向,她为支持以弘扬加拿大民族文化为宗旨的阿南西出版社的发展做了很大贡献;她帮助成立了加拿大作家协会,并曾担任该协会的主席;她关心妇女的出路问题,主张妇女为平等权利而斗争。

作为一名女作家,她在作品中以细腻笔触与独特的视角揭示现代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与困境;她批判将女性变成商品的社会与文化,认为女性遭受着被消费的威胁。

成长的女性意识,是阿特伍德作品中一以贯之的主线,她通过女性视角观察女性之间、女性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性别政治”是她在小说和诗歌中反复探讨的主题。

2018年,捷克诗人Ivan Wernisch獲得卡夫卡文学奖。这位一脸络腮大胡子的诗人资料非常少,我从维基百科译了点:他生于1942年,现居布拉格,是诗人、编辑和学院派艺术家。有一段时间,他在一所陶艺学校搞研究,离开学校后从事过许多工作,多数是体力劳动。1961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迅速成为那个年代最好也是最被读者喜爱的作家。在70年代和80年代,他做广播节目;“天鹅绒革命”之后,他开始在报社工作。目前,他是当代捷克诗歌图书馆的编辑,也是翻译家,把德语、荷兰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法语和俄语翻译成捷克语。

布 克 奖

布克奖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影响最大的大奖之一。从1969年开始颁发,最初只有英国、爱尔兰,以及英联邦国家的英文原创作家有资格入围参评;2014年起,全世界所有用英语写作的作家(不限英国籍,但参评作品必须是长篇小说)都可以参评布克奖。

中国读者熟悉的作家奈保尔、伊恩·麦克尤恩都曾获得过此奖,《辛德勒的名单》《英国病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曾榜上有名。

布克奖几乎已经成为“最好看的英文小说”代名词,它背后有管理委员会运作,负责选出每一年的评委及主席,其评选过程严谨又保持高度的独立性。每位评审委员几乎只有一次参与布克奖评选的机会,评审团的组成兼顾专业和社会背景,降低了派别潮流与个人好恶左右的机会。

布克奖颁发后,不仅是得奖者的荣誉,对作品销售的帮助也很大。布克奖分小说、非小说、诗、青年文学四类,共有16位决选入围者。

从2014年开始,布克奖开始对美国作家开放,这也引起了欧洲评论界对于“美国文学污染”的广泛争议—人们担心,著名美国作家的参奖会使得英联邦国家里那些默默无闻的作家出头无望;而此前,这些作家曾是布克奖最大的受益者。

就在布克奖对美国开放的第三年,2016年,美国作家保罗·比蒂凭借小说《出卖》捧得布克奖,成为获此奖项的第一位美国作家。他的小说在获奖宣布后的一周内销量翻了六番,而在获奖之前,他的书曾被英国出版商拒绝了18次。

有评论称比蒂的笔调属于精准而辛辣的黑色幽默,而他实际是一位“前诗人”。在写出小说《出卖》之前,比蒂曾出版过两部诗集。这位诗人兼小说家还拥有心理学和创意写作两个学位。他的小说扎根于他所生活的美国社会,长期在黑人的生存境况和自我认同方面进行深耕。

写作《出卖》,保罗耗时七年。小说以讽刺与幽默的口吻,讲述了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的生命遭遇:年幼时被父亲严厉对待;父亲惨遭不幸后他回到家乡南加州的黑人聚居区,亲历了有着畸形主仆关系的温情以及白人黑人在教育、人际相处各方面的冲突,最终选择站上最高法庭,要求恢复奴隶制并实行种族隔离。

令人惊讶的是,2017年,布克奖再次颁给了美国作家,这次是凭借小说《林肯在中阴界》获奖的乔治·桑德斯。1958年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桑德斯已出版六本短篇小说集和一本非虚构长篇作品。他的写作生涯开始相对较晚,起初想成为一名地理学家。在科技写作上小有成就后,他才开始创作短篇小说。1996年,他出版了第一部短篇集《衰退时期的内战疆土》。10年后他获得了麦克阿瑟天才奖和古根海姆学者奖;2014年,他凭借小说集《12月10日》成为首届弗里奥文学奖得主。

2018年,56岁的安娜·伯恩斯凭借小说《送奶工》获奖,成为第一位获得此奖的北爱尔兰作家,赢得了5万英镑的奖金。

安娜出生于爱尔兰岛东北沿海的贝尔法斯特。她以自己成长的经历为原型,书写了一个“关于残忍、性侵犯和抵制不信任的故事”。这部以第一人称写就的小说通过一名年轻女子的视角,呈现了北爱尔兰地区“问题”时代(指1960—1990年代在北爱尔兰的长期暴力活动),18岁的女主角试图将自己与这些冲突和动荡隔绝,然而却与一位已婚送奶工陷入了诡异的关系之中。由于送奶工在社区中的地位和力量,她必须屈服于他。

在小说中,作者并没有着眼于外部的可见的暴力,而是以精细的笔触刻画了宗族主义、服从主义以及无处不在的不信任与恐惧,尤其是女主角在日常生活中的沮丧、创伤等心理。

安娜·伯恩斯曾在2002年凭借No Bones—也是以北爱问题为背景讲述女性成长历程的小说,入围橘子奖短名单。“这位女性生活于一个分裂的社会之中,被一个利用社会的分裂赋予他权力的男性骚扰。北爱尔兰的分隔主义和分裂主义在小说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北爱尔兰并非是唯一有这个问题的国家……”

布克奖评委对《送奶工》的评价是:“这本小说绝妙地描绘出了一个紧密封闭的社区中流言蜚语和社会压力的影响,展现出代表社群抗争的个人如何滥用社群赋予自己的权力,所以这本书并不是关于一时一地,而是关于一种普遍的社会经验。”而安娜本人在接受颁奖后说:“作为一个作家的工作就是‘展示、在场和呈现。我得等到我的主人公开口向我讲出他们的故事。”

2019年3月,国际布克奖公布了2019年度奖项入围长名单。值得一提的是,66岁的中国女作家残雪凭借长篇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入围。该书以爱情为主题,讲述了在一个荒诞而具有超现实色彩的世界中,一群卑微小人物的故事。《纽约时报》评论该书,“在一个看似病入膏肓的世界中创造了新鲜的语言”。

这本小说同时体现了残雪在写作方面的哲学追求。无论是主人公翠兰还是其他的女性,她们在追逐爱情的同时也在追逐着不可见的精神自我,在回乡的旅程中接触到现实;而在叙事的走向中,这些看似现实的情节又具有了超现实的荒诞色彩。

伦敦时间2019年5月21日,国际布克奖揭晓—来自阿曼的女性作家Jokha Alharthi凭借新作《天体》获奖。这是阿曼作家也是阿拉伯语文学首次获得国际布克奖。Jokha Alharthi将与她的作品译者、来自美国的评论家Marilyn Booth共同分享5万英镑奖金。

小说《天体》(Celestial Bodies,暂译)讲述了一个阿曼乡村里三姐妹的传奇故事,她们所在的家庭多年命运变化,折射出普通大众对阿曼在现代化过程中,从一个奴隶贸易中心变成一个石油生产者的形象之后,从而产生了抵触心理。“这本小说让外界了解到阿拉伯文学的想象力,通过文学进入阿拉伯文化地图,它或许能推动彼此更多的思考和对话。”

美国国家图书奖

美国国家图书奖建立于1950年3月16日,评奖分为小说类、非虚构类、诗歌类和翻译类,以及青年文学类。有不少大师如威廉·福克纳、索尔·贝娄、菲利普·罗斯、苏珊·桑塔格等都曾获此殊荣。

值得一提的是,1956年生于辽宁,后移居美国的作家哈金凭借长篇小说《等待》获得了1999年度美国国家图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作家。

2016年的获奖作品是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2017年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作品,前文已有介绍)。获得2017年该奖项的是《歌唱不朽地歌唱》,作者杰斯米·沃德,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两度荣获此奖的女作家(2011年她曾凭借小说《拾骨》获得该奖)。

《歌唱不朽地歌唱》》一书实际上与《拾骨》题材类似,两者都聚焦于美国南方密西西比河地区穷苦黑人家庭的生活,都以成长中的青少年视角展开,触及种族问题,揭示当代黑人家庭的生存困境和面临的诸多严峻问题,强调黑人群体对家的认同、他们之间爱的链接及其带来的力量。

不同的是,《拾骨》将冲突集中在一家人躲避飓风的12天里,突出他们患难与共的亲情,揭露美国南部乡村物质与精神上的贫瘠而荒芜的现状。而《歌唱不朽地歌唱》则以一个黑人家庭的遭遇为线索,将个体的当下命运放在种族历史的背景下观照,既有揭露现实的目的,也有安置历史的意圖。

从这几部获奖作品以及其他各项重要文学奖项的公布也可透露出:在美国文坛近年来复兴的新现实主义写作中,对种族问题的关注再度升温。这些获奖作品为读者理解当代美国非裔文学提供了新视角,或许也为解决当今的种族冲突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2018年11月,居住在纽约的女作家西格丽德·努涅斯凭借她的第七本小说《朋友》荣获最佳小说奖。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女人意外地失去了此生最好的朋友与导师,只能与这位挚友留下的小狗相伴。她抗拒着失去的悲痛,悲痛却由于这只小狗而更加剧烈。这条狗因为主人突然离去受到重创,还被公寓楼的驱赶、威胁,搞得不得安宁。女主角逐渐脱离了世界,迷恋于照料狗的日常生活,还试图去读懂它的心思……

除了以上奖,还有法国久负盛名的龚古尔文学奖、弗朗索瓦·索默文学奖,意大利的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西班牙的纳达尔小说奖,德国的托马斯·曼文学奖等。当然,这些重要文学奖并不意味着某种对文学的最终裁判。事实上,任何一个民族、一种文化都有自身文学艺术的审美标准,也因此,每个奖项的评选标准都有差异性。

但无论如何,这些重要的文学奖项基本代表了一个文学水准的刻度,除了引领大众阅读外,这些奖项也奖掖了那些潜心从事真正严肃创作,对文学发展有推动意义的作家。

(作者为自由职业者)

猜你喜欢
布克奖作家文学
作家谈写作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布克奖破例开“双黄蛋”,两女性获奖
2019年布克奖获奖名单公布
我和我的“作家梦”
文学小说
韩国作家首度入围布克奖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