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认知、认同到践行

2019-09-09 06:13靳丽静赵海月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1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践行

靳丽静 赵海月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实践的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基本、最重要和最崇高的信仰。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形势的进一步演变,有许多人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这对凝聚民众力量和维持社会精神均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要维护国家发展的长治久安和稳固我党的执政根基,就必须解析并破解当前出现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迷局,以顺利实现党中央制定的“两个百年目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  认知  认同  践行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4.010

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员的唯一信仰,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正如邓小平所说的那样,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动力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却出现了危机,这种现象的蔓延对于国家、社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只有破解当下出现在我国社会中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迷局,才能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稳固党的执政根基,[1]顺利实现党中央制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迷局的表现

信仰强度减弱。弗洛姆认为,信仰是一个人对于某个人、团体或思想理论等的基本态度。[2]可以将信仰按“强度”划分为若干级别,态度差、态度较好和态度坚决。当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最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信仰强度弱化。或者说,有相当一部分社会群体——尤其是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持有轻视、漠视甚至是蔑视的态度,有些党员已经把马克思主义排除在其精神领域之外,更遑论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其生活。具体谈及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度的弱化,其有不同表现,一种是公开弱化,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普通民众身上。某课题组调查显示,普通民众仍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仅占被调查人数的43.1%,尚不足半数,与历史数据相比,比重下降非常大。[3]第二种则为隐蔽弱化,隐蔽弱化的这类人士虽然以马克思主义傍身,却可以称其为假马克思主义者,他们言必称马克思主义,目的却是谋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是真正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信仰对象混乱。弗洛姆说,信仰能使人毫无幻想地面对现实,并依靠信仰而生活。[4]的确,现实与信仰关系紧密,一方面,坚定的信仰能够使人对现实有清楚的认知,并能指导人在复杂的现实事件中作出积极正确的反应。另一方面,现实可以对人民的信仰造成冲击。对于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而言,现实的诱惑很容易使其信仰发生改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富与金钱愈益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于是一些人的信仰便发生了改变,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武装其头脑的精神武器,在这些主义的指导之下,物质财富也就成为了他们最大的追求;此外,在“百花齐放”的社会发展多元背景下,宗教信仰呈现多元化,在佛教、基督教等之外,一些邪教也趁机蠢蠢欲动。

信仰价值畸变。马克思主义体大思精,内涵深刻。一些专研马克思主义的专家学者也不敢妄称完全领悟马克思主义哲学,更遑论普通民众。大部分民众对马克思主义,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实。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许多人不仅不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曲解了马克思主义。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曲解都是因为“无知”,还有一部分是有意为之,亦即价值观的变化影响了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是共产主义,[5]它要达到的目的是实现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将社会从私人占有的剥削制度改变成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这一内涵,很多人——尤其是党政干部——是耳熟能详的。但是,一些人在物质利益和金钱诱惑面前,逐渐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精神价值的追求,将信仰让位于现实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实际上,这部分人因个人价值观扭曲而曲解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导致信仰价值扭曲。

马克思主义信仰迷失下的道德失范。综观我国的社会发展情况,在道德失范的现象中不乏一些恶性的违法案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考虑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发展差异化导致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在社会中都有着相对独立的社会分工,社会利益的分配也是相对公平的,一旦在社会中的利益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许多人就会产生不平之感,继而有一些失范行为,并最终导致信仰受到影响。

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迷局出现的原因

国内原因。一是政治原因。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党的建设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对普通民众而言,共产党员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态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党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党员干部存在贪污腐败、脱离群众等问题,我们必须严格进行查处,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全党上下必须高度警觉。共产党员的贪污腐败必定使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强度减弱,而对贪污腐败的严肃治理则会使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强度增强。

二是经济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改革的态度和信心。国外经济学家用基尼系数来综合考察一个国家的经济收入差异状况,一般情况下基尼系数低于0.2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公平,而基尼系数0.4以上则表示社会收入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在2012年,西南财经大学研究团队发布的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61,这反映出我国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分配不均的问题,基尼系数的导向意义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在收入分配极度不均衡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容易出现信息方法不对称等问题,导致一部分人产生错误的判断,同时还会受到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

三是文化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与全球的联系也愈加紧密,可以说,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与经济全球化同时进行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逐渐缩小为地球村,各个国家的协作与配合亲密无间。但是,全球化很容易导致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甚至导致文化入侵等现象的出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西方文化、韩流、日流等纷纷涉足中国,多元文化的形成已经成为一个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思想和信仰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西方文化、韩流、日流等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在这当中不乏一些具有攻击性的思想,这些思想会给人民群众带来负面影响,这同样也给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几个国家内部逐渐兴起了改革浪潮,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重大历史事件深刻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形势。这些国家相继发生了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国际共产主义事业陷入了发展的低潮期,很多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信仰危机,更使原本就处于低潮的社会主义制度跌入谷底,整个世界的发展格局受到很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的存在是暂时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将会逐渐成为整个世界的主流社会制度。在20世纪,共产主义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扩张,但实际上,资本主义制度不仅存在,而且发展强劲。苏联解体后,美苏争霸被打破,世界格局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逐渐向“一超多强”发展。

20世纪50年代,“和平演变”战略的提出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战略格局,这一战略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在战略实施过程中不采用暴力。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给予一些便利性优惠条件等促使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逐渐朝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这一战略对于中国来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具体而言,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美国人民逐渐把新自由主义作为生产和生活的指导思想,这一意识形态的产生给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机会,很多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播资本主义文化思想,以这种方式来遏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进步。同时,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给青少年灌输相关理论思想,不断提高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认可程度,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很多形式,其中就包括非政府组织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政府间的直接交流不同,非政府组织的政治性相对较弱,同时也更容易接触到对应国家的人民群众,有着相对亲切的特点,随着世界格局的转变,各国非政府性组织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然而,一部分非政府组织由于其特殊的组织背景,名义上从事卫生、教育等事业,但在实际交流中却开展政治性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相关国家的价值观。此外,在其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还通过与民众接触来获取重要信息。

如何突破当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迷局

理解: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内涵精神。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构建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全面认识其科学化的内涵。“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没有信仰的民族和国家很难自立。信仰教育在尊重和满足民众不同层次信仰需求的同时,应该努力提升民众的信仰水平,注重信仰共识的建构。”[6]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以更加贴近人民日常生活的形式来进行呈现,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其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避免产生刻板化的理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论断相结合,充分挖掘其中的内在价值。除此之外,相关科学研究人员应该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态度,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向纵深化扩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应该充分考虑到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系统化的理论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应该更加通俗化,应该考虑到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人民群众的理解程度。

强化:以提高马克思主义教育水平为媒介。当下,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十分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育,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本质是一种信仰教育,但是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更加注重于理论教育,逐渐忽视了信仰教育的本质。这种理论教育的方式仅仅停留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表面,并没有从马克思主义内涵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信仰教育的实效。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根据信仰主体的规律进行,马克思主义主体信仰的选择十分重要,马克思主体信仰的建立将会深刻影响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理解。同时,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需要采取较为特殊的方法,正如前文所提,仅仅依靠传统化的知识灌输方式的教育并不能使人们从根本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甚至还有可能产生抵触心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需要多方面的有机配合。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人们能够认识到生活的意义以及相关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而引导人们从生命的本真意义出发,探讨生命的本身价值和含义,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素质。除此之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高度关注人的能力培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之后,马克思主义教育应该逐渐转变为人们情感共鸣的培养,只有人们拥有对于公平、正义的热爱才能从本质上认同马克思主义。

践行:以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根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能单单停留在课堂中,必须逐渐走向实践。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提供各种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提高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水平。以党政干部而言,可以采用分层施教法,即根据对象的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相应的内容进行区别教育,并提出不同的要求。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根据不同层次党政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信仰教育,帮助其强化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使他们自发地从内心产生公共服务动机这种心理需求,从而使整个党政干部群体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以此激发更多党政干部主动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视界下制度治党理论研究”和吉林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成果,项目编号分别为:16YJA810005、MYL013)

注釋

[1][2]张曙光:《“信仰”之思》,《学术研究》,2000年第12期。

[3]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79~80页。

[4][德]康德:《逻辑学讲义》,许景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59页。

[5]荆学民:《人类信仰论》,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年,第25页。

[6]姜海龙等:《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的当代价值与路径》,《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第12期。

责 编∕马冰莹

Abstract: Marxism is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spiritual impetu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e of r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d is the most basic, most important and lofty belief of the CPC and the Chinese people. However,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the further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many people have encountered a crisis of Marxist belief, which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coalescing the people's strength and maintaining social spirit. Therefor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China and consolidate the ruling foundation of our Party, we must analyze and resolve the current confusion over Marxist beliefs in order to smoothly achieve the "two centennial goals" formulat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Party.

Keywords: marxist belief, cognition, identity, practice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践行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网络多元时代如何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哲学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