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体操健身“一体化”再思考

2019-09-09 06:26李健
体育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一体化

李健

摘  要:针对当前问题,梳理并构建“课程建设一体化、家庭协作一体化、社会支持一体化”体系,改善面临的困境,形成体操健身体系和网络,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习的体操内容有展示的机会,有锻炼的场所,有持续不断坚持锻炼的条件保障,继而形成良好的体操健身习惯。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体操健身;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08-0021-03

一、体操在体育课程体系中地位

清政府1904年颁布的《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在小学、中学堂开设体操课,对体操教学内容做了具体要求。“体操,其要义在使儿童身体活动,发育均齐,矫正其恶习,流动其气血,鼓舞其精神,兼养成其群居不乱、行立有礼之习;并当导以有益之游戏及运动,以舒展起心思。”1956年教育部颁发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草案),基本教材包括:体操、田径、游戏。1949-201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9次教材中,体操内容均被保留、完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将体操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载体,发展学生的身心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

体操作为大众健身方式之一,1951年11月24日国家体委公布了第一套成人广播体操;1954-1955年先后公布了第一套少年和儿童广播体操;1954年全国又普及性推广了“劳卫制”(其中有体操内容),这些内容对促进全民健身、增强体质、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至今国家已颁布大众广播体操9套,中小学广播体操12套,可见体操内容在全民健身中独特的推广价值。

二、体操健身面临的困境

体操及其拓展内容的练习对改善学生身体的基本形态,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培养意志品质和审美能力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体操教学及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体操内容学习所期望达到的健身效果,这个问题可从两个层面看,从学校层面有:体操教学安全问题,新兴体操内容拓展问题,体操场地、器械条件差或体操教学硬件资源缺乏等问题。从体操健身的层面看:(1)社会舆论、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对体操的教育意义及健身价值认识不足;(2)健美操、啦啦操等儿童青少年喜爱的内容将成为学生课外有效的健身手段,但需要政策支持和方向引导,另健美操、啦啦操内容,不能替代体操内容(器械体操等);(3)学校、社区、体育俱乐部、社会等针对全体儿童青少年的体操健身指导机制还不够健全;(4)体操健身环境和氛围还需要完善的体系支撑等。基于以上情况,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研究体操的健身功能、建立体操健身环境、重新认识体操的健身价值,构建“学校体操课程建设一体化、家庭协作互助一体化、社会服务支持一体化”的体操健身体系,创建健身环境,完善相关机制,以及保障措施,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三、“全民健身计划”发展对体操健身的要求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頒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其间“全民健身计划”一直在动态发展,2009年10月1日颁布施行了《全民健身条例》,为切实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条例要求:“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等体育活动,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当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活动,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运动会;条例对社会和家庭也提出了要求: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学校、家庭应当加强合作,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校外体育活动。”2010年1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发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五年》白皮书,对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不足体质下降的现状给予重点关注,并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2011年2月15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提出:“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2016年6月23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进一步提出:“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障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绩效考核,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在国家、政府、学校、社会、家长的共同关注下,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改善。

从国家全民健身及健康指导的要求看,体操作为健身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其教育价值和健身功能还未充分发挥出来,还需要构建完善的机制协同统建、协同发展。“推动实现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就是在同一辖区内,建立以优势学校为龙头,街道办事处为依托的社区全民健身工程组织结构,形成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社区全民健身运行机制”。(郭雷祥,2011)从发挥体操健身功能的角度出发,整合优化资源,构建“学校体操课程建设一体化、家庭协作互助一体化、社会服务支持一体化”体系是进一步强化体操健身功能的有效方式之一。

四、儿童青少年体操健身“一体化”发展路径

体操健身“一体化”体系:应构建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纵向延伸的课程体系,同时应创建学校、家庭、社会横向拓展的资源平台,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展示、交流、分享的平台。

基于儿童青少年体操健身发展的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安全性、普及性、娱乐性的要求,构建青少年体操健身发展体系是实施和完善全民健身计划的保障。《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也明确指出:“切实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促进青少年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积极推进体育俱乐部、校外活动中心、户外体育活动营地等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俱乐部联赛制度和管理人员培训制度。”从目前中小学体操教学现状以及体操健身的意识和能力看,需要梳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完善体操课程内容体系;(2)拓展、完善学校内课外体操活动内容体系(常态及常规的体操活动,体操俱乐部、体操社团等);(3)学校体育文化活动融入体操内容(体育节、特色体育活动、班级活动),体操日(全校或年级)的会操展示与表演;(4)社会组织支持、资助体操活动(体育协会等);(5)体育协会及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引导及监控;(6)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参与体操健身活动;(7)拓展全民健身背景下儿童青少年体操健身发展路径,形成“一体化”体操健身体系和网络,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习的体操内容有展示的机会,有锻炼的场所,有持续不断坚持锻炼的条件保障,继而形成良好的体操健身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体操健身课程建设“一体化”

1.儿童青少年体操内容体系构建

体操内容对学生基本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健身习惯及意志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在不同学段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体操核心能力是促进其终身体育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素养的重要方面。因此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发展儿童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促进体操健身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需要系统、有针对性地构建体操课程核心内容“一体化”体系,拓展课程资源,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及体操健身活动建议(以身体素质发展为例)见表1。

2.拓展、完善学校内课外体操活动内容体系

体操内容作为中小学校体育课程的重要资源,应在完善体操课程内容体系的基础上,拓展和丰富体操课程内容资源,基于体操学习内容在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许多学校成立了体操社团(包括高参小项目的快乐体操)、健美操社团俱乐部及运动队。课外体操活动还可以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研究“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体操内容的特点、规律,并作为体操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既巩固体操学习成果,又使学生掌握体操健身知识与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

3.学校体育文化活动融入体操内容

学校有丰富多彩的运动会、体育节、主题活动、假日活动,体操作为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学校可在师生共同参与、策划下,将体操内容融入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如体育节、特色体育活动、班级活动中融入体操知识、技能,在基本体操、健美操、啦啦操等会操展示与表演中凸显其健身价值;也可以改变课间操的形式,以丰富多彩的练习及展示活动拓展体操内容资源,使全体学生感受体操文化带来的艺术享受和学习与锻炼效果。

(二)体操健身家庭联动“一体化”

首先,运用学校网络资源、手机、微信等平台,将体操学习内容、体操素质练习内容、体操社团及体操文化活动发布在平台、家长群,使家长既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学习情况,同时也敦促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学校、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学习、共同监督、共同健身的良好环境。其次,学校的运动会、体育节、主题活动、假日活动的体操展示活动,从策划、组织、实施到展示,以及最后的总结,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中,使家长成为“局内”人,使家长同样有参与感、责任感,这样才能使体操健身内容融入学生的家庭生活,营造良好的体操健身环境。再其次,学生参加不同类别的校内外体操、啦啦操比赛,请家长参与、理解、支持,提高学校组织的体操展示活动、体操健身活动的影响力,通过学校教育提高家长的认识、转变家长的观念、改变家长的行为。

(三)体操健身社会服务“一体化”

1.社会组织支持、资助体操活动推广

“快乐体操”是国际流行的通过体操带动语言学习、智力开发的活动,旨在增进青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搭建全民健身平台。欧美体操大国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结合,让练习体操变成一种快乐、人人皆可参与的全民风潮。2014年10月,国务院公布《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操作为适宜全民推广的体育项目,如何在中国发挥其潜力,如加强体操健身指导的针对性,使儿童青少年体操健身有活动场所、有活动机会、有专业指导、有兴趣参与,面向全体满足不同学段、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体操健身需求。社区也可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活动场所、活动器械、活动指导以及为他们提供展示、表演的舞台,提升学生们参加体操锻炼的意识、养成习惯,同时宣传体操活动的价值、意义,使更多的社区居民了解、参与其中,形成全民健身和体育大健康的良好氛围。

2.体育协会及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引导及监控

2016年1月,全国啦啦操委员会通知指出:为进一步推动区域性啦啦操的广泛发展,制定了《全国啦啦操奖项设置》等文件。文件包括《全国啦啦操奖项设置》《“全国啦啦操示范区”评选办法》《“全国啦啦操实验区”评选办法》《“全国啦啦操示范窗口学校(单位)评选办法》(内容有:俱乐部数量、达标人数、参赛队伍和示范学校四项为申报的核心参数,政策、场地、师资、训练等;俱乐部、参赛队伍、达标人数、示范学校等);其目的是推广体操拓展内容的锻炼价值,形成人人会通过体操的内容进行健康锻炼,达到提升运动能力、形成健康行为的目标。另外世界运动会健美操比赛、全国健美操锦标赛等高水平的比赛为进行体操健身的人们提供了高水平的欣赏资源,对体操健身活动的普及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何运用这些资源在提高的基础上,普及体操拓展资源,让更多的学生受益,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学校在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其项目开展的可持续性,使广大学生终身受益。

五、全民健身背景下儿童青少年体操健身发展体系构建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体操内容特点以及学校和社会资源,构建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体操健身体系,宏观——从系统性的角度运用社会资源,将体操健身的内容拓展,使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中观——从层次性的角度结合学校体育文化特色,将体操健身的内容在校园推广,丰富学生文化生活,达到健身的目的。微观——从基础性的角度合理组合和开发体操内容资源,根据学生学段特点及发展规律整合安排学习内容,设定体操学习目标:小学阶段以游戏类体操为主,通过体操游戏发展学生节奏感、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具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初中阶段以技能类体操为主,通过体操内容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身體素质(力量、柔韧、耐力、身体的控制能力),培养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帮助他人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高中阶段以拓展类体操内容为主,提高学生的编创能力及运用体操知识技能设计自我运动的处方发展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展示美、表现美的情感,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全民健身背景下儿童青少年体操健身发展体系构建,见结构图1。

参考文献:(略)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17年度科技计划、社科计划一般项目(SM201750061002)“基于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体操内容体系构建”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一体化
国有企业信息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关于服装局部工艺制作的教学方案设计
独立院校艺术类毕业实习与校企合作改革的研究
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电气设备控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