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如
作为拥有2.2 亿用户的问答社区,知乎一向充斥着思想交锋,这里从不乏辟谣、打假、扒皮名人的论战。
三天前,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的评论区“沦陷”了。
在张亮最新的两条知乎状态下,数百位用户留言嘲讽不久前知乎的一次封号行为,他们齐刷刷地换上了被封用户成刚的头像,似乎想以这样的方式“复活”成刚。
5月21日,知乎小管家以“持续发布不友善内容、抱团骚扰持续攻击他人”为由,公开了对6个知乎账号的的永封惩罚,此前,这6个账号活跃在知乎包括历史、动漫、时政等不同的领域,他们的共同点只有一个:长期揭露知乎第一大V张佳玮,批判知乎社区。
另一名被封号的是蛏子圣子(以下简称“蛏子”),和成刚一样,他的头像同样高频出现在张亮的评论区。当他们被小管家宣布封号后,这条官方消息下涌出两千多条评论,绝大多数用户以“???”的方式表达了不可置信,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不解决问题,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被自己使用6年发表回答300+的平台拉黑,并冠以‘恶毒的评价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蛏子说,现在他够格回答这个问题了,“过去一年半会觉得非常失落,甚至抑郁,现在反而觉得松了一口气”。
作为拥有2.2亿用户的问答社区,知乎一向充斥着思想交锋,这里从不乏辟谣、打假、扒皮名人的论战。知乎创始人周源也曾表示:知乎社区氛围的维护,很大程度依赖于用户。
正因如此,用户自主维护社区规则,向官方揭露和举报违规用户,再由平台出面处理,早已成为知乎惯例。今年4月,知乎用户举报了一位兜售区块链的大V,随后平台就做出了封禁处理。然而,成刚等人举报张佳玮的这一次交锋,最终却以举报者被集体封号结束。
在这个被创始人称为有自净能力的平台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如果不是知乎小管家出面处理举报者,张佳玮原本不会陷入今天的尴尬境地。张佳玮是谁?人称知乎第一大V,有粉丝222万。
2010年年底,知乎上线,最早采用邀请制。2011年秋天,在知乎联合创始人张亮的邀请下,早已在豆瓣、虎扑、天涯成名的张佳玮加入知乎,成为最早一批用户。和张佳玮一样,早期的知乎用户大多来自创始人的人脉圈,其中既有李开复、王兴、王小川、马化腾这样的商业大佬,也不乏在科技、媒体、创投、电影等领域颇有见地的行业专家。
在这一批人中,张佳玮不算拔尖,但同样履历光鲜:他19岁就获得新概念作文比赛二等奖,20岁完成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倾城》,21岁被南方都市报列为“八零后实力派五虎将”之一……2006年,张佳玮开始在虎扑撰写篮球评论,被一大批篮球迷喜爱,同时,他在豆瓣美食领域也有不少拥趸。
加入知乎后,张佳玮的创作热情愈加高涨,在知乎的3000多天里,他产出了超过3500个回答,其中十分之一都被平台认证为优质回答。在这些回答外,他还发布了上千专栏文章,涉及领域从体育、文学、美食、时评一路蔓延到武侠、动漫甚至医学。2017年,对于张佳玮的博学多识,知乎曾有提问“张佳玮为什么懂那么多?”与他相识多年的张亮回答:“勤奋+悟性+正确的方法+专注。”
这一解释没能说服众人。同一提问下,一名在知乎围棋领域的优秀回答者“不会功夫的潘達”表示,如今,一个聪明人想要精通多门学科,“恐怕要向天再借五百年”。 他还指出,张佳玮此前在围棋领域的回答并不严谨,对围棋的了解停留在表面,甚至引用了自己曾经的笔误。尽管潘达认为这构不上抄袭,但他觉得作为知乎第一大V,张佳玮应当更严谨,引用别人的资料应当标明来源,并进行查证。
这不是张佳玮第一次遭质疑。早在2014年,张佳玮粉丝达到45万时,他就被发现最高赞回答并不是篮球、艺术、文学等他擅长的专业领域,而是一些情感、人生和职场的大众问题。
对普通人而言,专业和杂而不精,是一个有关学习深度和广度的选择。但对于知乎这样以专业主义起家的平台来说,却是底层价值观的选择。早期,知乎的选择非常明确,2014年在接受《新周刊》的采访时,知乎的运营总监就曾表示:“张佳玮回答问题的美中不足在于过于分散,而知乎向来鼓励专家的领域要细分化、专业化。”
2017年12月,蛏子第一次揭露张佳玮私下与营销号合作写软文,在知乎引发轩然大波。当时,张亮也出面表态会展开调查。
在蛏子揭露张佳玮抄袭的另一篇文章中,潘达的那个例子成为案例,同时,蛏子还找出了医学、漫画等领域回答中,张佳玮引用他人数据、图片和逻辑结构的疑点,以证明长期以来张佳玮塑造的博学人设不可信。他表示,曝光并非私人恩怨,“张佳玮只是个象征,我不是想把某一个人拉下神坛,而是想砸掉整个神坛,想让大家不要盲信盲从所谓的知乎大V”。
从张亮表态至今,一年半过去了,知乎官方调查结果仍未出炉,但爱较真的知乎用户却一直没有放过张佳玮。近期,在“如何看待张佳玮近期伪造读书经历被揭穿后的掩饰行为”的知乎提问下,已经有1700多人关注,219个回答,不少回答爆料了张佳玮的洗稿、一稿多投、夸大读书经历以及写软文的情况,其中以蛏子和成刚等人最为积极。
由于涉及领域极为宽泛,那群人同样不相信所有文章都出自一人之手。在这个以“认真你就赢了”为广告语聚集用户的社区,较真的人很难相信这样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