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躁动的顺风车正在回归。6月6日,有用户爆料,高德地图开始在广东和武汉招募顺风车车主,这也意味着高德地图即将上线顺风车业务。
对此消息,《财经天下》周刊第一时间向高德地图求证,对方表示,“高德公益顺风车确已开始部分城市车主招募,计划近期上线试运营。高德公益顺风车将坚持不抽佣、不营利的真公益、真顺风模式。用户对顺风车有着很强的需求,对于顺风车的上线高德也非常慎重。我们会通过公益顺风车的模式来保障真顺风出行,还会通过更强的安全机制保障用户的利益。”
2018年3月,高德地图凭借地图导航的优势杀入出行市场。按照其计划,首先在成都、武汉两地上线,随后再逐步扩展到全国更多城市。与此次高德强调的一样,当时高德顺风车业务与其他顺风车平台不同,主打公益顺风车,称没有商业化目的,对车主用户不抽佣,也不打补贴战。
但2018年受滴滴顺风车接连两起“黑天鹅”事件影响,整个行业都陷入了顺风车是否真正“顺风”的质疑。之后高德出于安全的考虑,主动下线了顺风车业务。
虽然滴滴、高德前后纷纷下线顺风车业务,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行业都偃旗息鼓,处于默默整改的状态。但是行业玩家没有人能够轻易放手顺风车业务,顺风车并不会完全消失的信号始终都在。
在滴滴、高德按下暂停键的同时,除了像嘀嗒这样的未下线平台顺势崛起,还有很多新玩家趁机进入分得一杯羹,并在领跑者的视线内持续发力。
今年1月,哈啰出行宣布旗下顺风车业务正式展开试运营。首批上线的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广州、东莞、合肥、成都。去年年底,哈啰先是在其App内招募顺风车车主,并打出“48小时急速审核,月赚2000”的车主招募口号。根据其当时公布的数据,20天内顺风车车主注册量即突破百万。
滴滴似乎也在不断释放顺风车期待重启的信号。今年4月,距离滴滴顺风车停摆已经过去9个月后,滴滴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张瑞发表公开信,再次致歉此前发生的顺风车事件,并公开了目前的整改方案。包括“回归顺风车合乘出行本质,对车主的接单次数和常用接单区域进行限制,尽全力抵制非法营运”、“去掉个性化头像和性别等个人隐私信息显示”等五大方向的进一步整改。
对于滴滴来说,想念顺风车的回归并非没有道理。此前曾有媒体报道,滴滴顺风车在2017年的GMV为200亿元左右,占滴滴总GMV的15%,而订单量仅为快车的十分之一,其中顺风车净利润接近9亿元,占滴滴整体净利润的九成。尽管滴滴方面否认了这一数字,但在滴滴的整个业务体系中,顺风车业务能够贡献庞大的正向收入确是不争的事实。
高德曾解释推出公益顺风车的业务逻辑,出发点是基于交通出行服务的自然延展,而非追逐短暂的风口。目前部分平台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依靠大量补贴拉拢新车主,人为地刺激了道路车辆的增加,使得交通压力不降反增。高德反其道行之,利用现在的车辆解决出行需求,不增加拥堵。
对于高德来说,大量的地图导航用户群成为延伸新业务的基础。QuestMobile2018年12月数据显示,高德地图月活跃用户已超过4亿,并聚集了国内最大数量的车主用户,平均每天为用户提供高达3.4亿次的出行路线规划。此外,高德地图在去年的发布会中曾明确表示,在北京五环范围内有16.4%的出行需求高度重合,顺风拼车市场前景巨大。
另一方面,按照顺风车的匹配机制,运力的最大化取决于能否把真实的顺路司机和乘客进行匹配,和快车相比,不仅包含了行驶路线还有使用时间。从这个角度上看,顺风车平台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订单的撮合,还需要大量和用户出行需求和习惯相关的数据。而地图平台上的大量用户出行需求,和亿级的自驾车主用户,使其在使用场景上与顺风车能够实现高契合度。
当顺风车回归公益本位,对于用户的好处是,顺风车不易偏离其“好意合乘”的内涵。但从公司经营上,顺风车业务也不会出现高速狂奔的增长。这对于顺风车业务平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德方面曾表示,高德地图在阿里经济体内的定位是基础设施,本身无营利压力,不会为了融资和估值的压力,为了业务的高速增长而牺牲用户价值。
《财经天下》周刊发现,在启动招募顺风车车主的同时,高德地图还在App内上线了一个用户调研活动,主题为“你需要什么样的顺风车。”该活动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共享出行分会与高德地图联合发起,调研问题多与公益相关,包括“在你眼里,什么才是真正的顺风车”、“顺风车产品如何能做得更好”等。
重启顺风车势在必行,但是即使主打公益的标签,顺风车的“下半场”能否成功开启,依然取决于曾经顺风车面临的一系列质疑和问题。如何确保安全、合规运营,褪去盈利性质成为重中之重。
在滴滴曾经主导顺风车市场的很长时间里,平台只是单纯提供信息撮合,作为资源提供方和最终用户之间的信息平台的“连接”或“中介”,但是其过度营销让很多用户潜移默化地将顺风车混同于低价网约车,进一步加剧了顺风车的“走形”。
目前市场上,不少顺风车平台对车主或多或少都抽取佣金,少则5%,多则10%,甚至有的更高达到20%。此外,为了提高平台抽成所采取的砸钱补贴拉升运力的方式,也导致了大量网约车司机进入顺风车市场,乘车安全系数也被拉低。这就在无形中埋下了很多隐患。
在不久前由城市智行研究院主办的“顺风车健康发展座谈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就认为:郑州、温州两起“顺风车”司机杀害乘客案件,相关平台的安全问题是表象,背离顺风车的本质特征才是根本。
早在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成为网约车、顺风车发展的根本方向。其中第十项规定,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拼车、顺风车,是“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的共享出行方式”。以北京市为例,据此指导意见,北京市落地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以合乘名义开展非法营运”。
《指导意见》还要求,合规顺风车需要满足“车辆在本市注册、七座以下非营业性小客车、车辆所有人为个人、通过环保检测和车辆安全检测、投保车上人员责任险”等条件。总而言之,合规的顺风车应该遵循两个核心要素:真顺路和真便宜。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此次即将上线的公益顺风车,高德在给《财经天下》周刊的独家回应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公益”,显然是有意在和过去的顺风车玩家做出区隔。
整改后的顺风车也在重塑。曾经为了增加两端的“流量”,在各个平台承担促成其连接的重要功能——社交已经被摒弃。在确保“真顺风车”这一点上,几家出行平台也在不断强调对车主的审核。
滴滴在去年12月的声明中已经表示,整改期间的顺风车已去除社交功能,禁止司乘双方自主编辑内容、评价对方,评价形成满意程度仅与出行行为相关,不向第三方展示,依法保护用户隐私。在哈啰提出的对顺风车的“一系列规范和专业技术设定”中,“从产品上杜绝相关社交功能”也被排在第一位。高德方面也强调,会通过公益顺风车的模式来保障真顺风出行,还会通过更强的安全机制保障用户的利益。
就像公益解决不了顺风车的所有问题一样,但或许有助于让行业走出困境,走向更健康的轨道。曾经偏离了“顺风”轨迹的顺风车,能否真正地全面回归,能成为理想中解決拥堵方案的优先选择,依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