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蓉 田密娟
摘 要 以《中国教育技术标准》为基础,主要从教师、学习者和学校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和探究,初步总结出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标准。要实现其深度融合,任课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学习者的教育技术能力、学校的基础设施等都会对其起到重大作用。
关键词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教育技术;教育教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4-0114-03
1 前言
当今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为主要手段的信息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并在经济、医疗、军事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但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效果不明显,大多只是停留在方法、手段的表面应用上,因此,如何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很多学术课题、论文都提到“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而很多一线教师也熟练掌握了教育技术能力,但这是不是就做到了深度融合呢?怎样才算是做到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呢?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
2004年,我国颁布《中国教育技术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者、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技术职业人员等人员的教育技术基本要求和绩效指标。笔者认为做到这些要求和指标,并不能说明就做到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那怎样才算是做到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2 教师是否做到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师要做到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要做到《中国教育技术标准》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中国教育技术标准》中明确指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为:必须掌握相关学科专业技术、技能和知识;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对教与学的评价进行改进;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具有信息意识,遵守与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法律和法规。当然,教师不仅要做到这些基本要求,还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学习者特点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教学方案,这就使得教师必须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教学中不是为了使用教育技术而使用教育技术,造成形式脱离内容的现象,教师必须要有更高的素质,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是信息咨询者,同时是课程开发者,更是学习者知识体系的建构者。
1)教师在教学时,从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情感建设、思维发展特点等领域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信息环境,更深一步将教育技术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将教育技术完美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并尽可能地优化教学过程。
2)教师在使用教育技术过程中,尽可能地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教会学习者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学习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让学习者获取有用信息。教师能认识到不同学习者有不同的学习需求,能运用技术手段和教学策略支持学习者的不同需求,使得学习者获得必要的、个性化的学习经验。
3)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会日新月异,教师思想上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身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的融合
1)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者认知能力的要求,将教学内容中静态的、抽象的文字合理转化为直观的、动态的多媒体。
2)资源也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信息时代下的学校已经接入互联网,图书馆增多,师生可利用的资源越来越多。面对众多的资源,教师要知道从哪里可以快速、有效地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源;能从众多资源中判断、筛选出最有效的资源;能对已有资源根据教学需求进行修改、处理;能根据教学需要快速、高效、大范围地发布已有资源。
教学方式方法的融合
1)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利用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高。
2)教师必须掌握本专业相关工具软件,能制作高质量的课件和微课,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合理使用教育技术开阔学习者思维,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并能对教学环境的建设起到较大作用。
3 学习者是否做到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育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学习者,要做到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习者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中国教育技术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了对学习者的教育技术能力基本要求:必须掌握相关技术的基本知识、使用方法和技能;能运用相关技术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并提高学习效率;能运用相关技术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能运用相关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处理实际问题;具有基本信息意识,遵守与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法律和法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不仅要做到以上基本要求,还需要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以往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授、学习者被动记录加理解的模式,教学效率高,学习的知识系统化,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却不能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学习者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而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大增强了学习者的學习主动性,使学习者可以自主安排学习的内容、方式和进度,运用计算机的记录功能还可监控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进一步发展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
学习者角色的转变 学习者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学习者在学习时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能独立自主地使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并懂得在实践过程中获取各种有用信息。
学习者学习的方式方法的融合
1)在学习中,学习者能利用多媒体课件、信息化平台和资源,自主培养学习的兴趣,培养想象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并能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持续地进行跟踪、追寻。学习者还能利用各种学习环境来增强自身的学习参与性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能使用信息化资源组织协商活动,并进行小组协作学习,培养自身的合作学习能力。
3)在生活中,学习者能通过各种信息化资源平台表达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个性化思维、创新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生活中有太多的资源,学习者要能快速、高效地获取、收集、处理和发布资源。
4)学习者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能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和各种资源分析问题,并做出合理决策,以此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学校是否做到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学校的软硬件设备是学校的基础设施,要想做到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就必须要有软硬件设备作保障。除此之外,学校的领导机构还需要从思想的角度认识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并能积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中国教育技术标准》中明确写出了对教育管理者教育技術能力的基本要求:掌握相关技术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相关技术对教学环境进行优化;运用相关技术支持各种教学活动;运用相关技术支持管理活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信息意识,遵守与技术相关的伦理道德、社会责任、法律和法规。
学校软硬件设备的融合
1)在硬件方面,学校所有教室都需要配备计算机、电子白板和视频展示台等设备,这些设备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保障,能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并开拓学习者的思维,而且在课外辅导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学校网络是全校师生使用,为了使用网络流畅,方便随时下载、上传各种资源,网络必须达到百兆带宽。学校需要提供开放式机房,供学习者随时查阅、搜索资源使用,以达到随时进行网络学习的目的。
3)在软件方面,学校自建的教学资源应占总体资源的50%以上,这些自建资源能更体现本校特点,更适合本校学习者。学校的教学资源不仅教师可以用,也必须要有针对学习者使用的专有资源,应有50%的资源是专供学习者使用的。
教育管理过程中的融合
1)现代社会提倡无纸化办公,学校也应有自己的办公OA系统,用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学校办公用计算机需要连到互联网,以此方便各种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等。因此,学校应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信息环境,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2)学校应使用技术手段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发挥他们的优势。
3)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应制订相关规划,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具有认识和评价教学资源的能力,能运用相关技术与教师、家长、学习者和上级主管等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此提高管理能力。
校园网的深度使用
1)学校必须要有完整的校园网,校园网中有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资源供师生学习和参考,也有课内辅导、知识拓展等资源供学习者课外练习,并且每个学习者在校园网上都能根据自身情况找到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
2)教师在校园网上要有自己的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师生能通过这种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学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同时实现师生之间的网络互动。
3)校园网上要有本校的数字图书馆,通过数字图书馆实现对图书的管理,方便师生实现对图书的浏览、查询等操作。
5 结语
要实现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任课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学习者的教育技术能力、学校的基础设施等都会对其起到重大作用。可见,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衡量标准必须从教师、学习者、学校三个方面来看,看其是否让教育技术对教育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看其是否让原本的教学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从而看其是否真正做到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2):58-62.
[2]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19-23.
[3]中国教育技术标准[D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fb9911f9f90f76c661371a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