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文涛,岳 强,冀志蕊,周宗山,仇贵生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辽宁兴城125100)王雅偲(河北农业大学)
苹果轮纹病又称疣皮病、黑腐病、粗皮病、轮纹褐腐病、水烂病,是我国乃至世界苹果产区常见的一种病害。该病可为害果实造成直接减产,也可为害果树枝干,导致树势衰弱。
枝干受害,当年生枝条皮孔稍隆起,在皮孔上形成圆形或扁圆形的红褐色瘤状物,并以膨大隆起的皮孔为中心开始扩大,树皮下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褐色小斑点,稍深入白色的树皮中,病瘤边缘龟裂,与健康组织形成一道环沟。严重时,病组织翘起如马鞍状,许多病斑连在一起,造成树体表皮粗糙。
果实受害,近成熟期可见病斑,初期在皮孔周围形成褐色或黄褐色小斑点,随后向周围快速扩散。病斑扩大后有轮纹型、云斑型及硬痂型3种症状。①轮纹型。表面形成黄褐色与深褐色相间的圆形或近圆形同心轮纹,果肉褐色,渗出黄褐色液体,腐烂时果形不变;②云斑型。形状不规则,呈黄褐与深褐色交错的云形斑纹。果肉烂的范围大,流出茶褐色液体,有酸臭味;③硬痂型。原发点周围形成暗褐色硬痂,硬痂周围稍凹陷,外围病皮暗褐色,无明显同心轮纹,造成果实大量脱落。
枝干轮纹病初期
枝干轮纹病后期
幼枝枝干轮纹病
叶片受害,产生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具同心轮纹的病斑,严重时干枯早落。
该病是由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所引起,病菌也是干腐病的病原。轮纹病和干腐病是相同病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侵染寄主产生的不同症状类型。
果实轮纹病症状
轮纹病是一种高等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病枝和枯死枝上越冬,并可在组织中存活4~5年。在生长季越冬病菌产生大量孢子(灰白色黏液),通过风雨进行传播,侵染枝干的病菌从皮孔侵染为害。当年生病斑上一般不产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及病菌孢子,但衰弱枝上的病斑可产生小黑点(但很难产生病菌孢子);侵染果实的病菌通过风雨传播到果实上,从皮孔和气孔侵入为害。病菌一般从苹果落花后7~10天开始侵染,直到皮孔封闭后结束。晚熟品种如富士皮孔封闭一般在8月底或9月上旬,病菌侵染期可长达4个月。该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现象:病菌幼果期开始侵染,侵染期很长。果实近成熟期开始发病,采收期严重发病,采收后继续发病。果实发病前病菌即潜伏在皮孔(果点)内。
幼果期降雨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在果实生育期,特别是在5—7月,降雨多、雨日多、雾露多,地势低洼地点发病重;树势衰弱,病害严重,特别是老园补植的幼树最易染病;管理不当,偏施氮肥,会加重病害的发生;凡皮孔密度大、细胞结构疏松的品种都易感病,反之则比较抗病。害虫危害严重的枝干或果实发病重。水平生长的枝条腹面病斑多于背面,直立生长的枝条阴面病斑多于阳面。
病菌分生孢子器
刮治适期:发芽前刮除枝干病瘤,轻刮,表面硬皮刮破即可,然后涂药。生长季用药适期:发芽前全园喷施铲除性药剂。果实轮纹病一般从苹果落花后7~10天开始喷药,套袋苹果至套袋后,不套袋苹果至8月底或9月上旬,具体喷药时间视降雨情况,雨后2~3天施药,雨多多喷,雨少少喷。
轮纹病的防治以搞好果园卫生、铲除树体带菌为基础,以生长期保护树体和果实不受病菌侵染为重点。
(1)农业防治。加强果园水肥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适时疏花疏果,防止大小年现象;及时清除枝干病斑,发芽前将枝干上的轮纹病与干腐病斑刮干净并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源;危害严重的果园应推广使用果实套袋,套袋前喷施保护性药剂可有效降低果实轮纹病的发生;春季果树萌动至春梢停止生长时期,随时刮除树体主干和大枝上的轮纹病瘤、病斑及干腐病病皮。
果实套袋
轻刮树皮
(2)化学药剂防治。病瘤部位刮除后涂抹10%果康宝15~25倍液,进行杀菌消毒,可促进病组织翘离和脱落,同时春季刮病结束后最好全园喷1次3~5波美度石硫合剂保护树体;生长期喷保护性杀菌剂,一般从落花后10天开始,可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00~4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等药剂喷施,施药间隔期15~20天。采前喷施1~2次内吸性杀菌剂,采收后用仲丁胺200倍液等浸果3~5分钟后贮藏,可增加防治效果。
(3)贮藏管理。贮运前严格剔除病果及受其他损伤的果实,并用仲丁胺200倍液或咪鲜胺、噻菌灵、乙磷铝等浸果,晾干后低温贮藏(0~2℃)。
苹果轮纹病防治技术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