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琴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选取的3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以下就具体护理过程实施回顾性分析。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方便抽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3例。常规组的33例患者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在56岁-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5.67);实验组的33例患者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在58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5.8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差异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运动康复护理:①对患者的各项身体状况进行检测,并进行记录。把健康教育的理念全面的向患者讲解,提升患者的认知度。详细地向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阐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知识,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1]。②依据患者的各项体征数据为患者制定相应的运动康复计划。例如,帮助患者进行小幅度运动,弯曲、翻身运动等[2]。③在患者能够下床活动时,要让患者进行静坐训练,提供肩颈部的按摩训练。对于心脏功能较好的患者要进行站立训练以及行走训练,确保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患者的劳逸结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心功能指标从左心室射血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指标来判定;生活质量从患者的健康水平、活动能力和患者的心理环境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数据资料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护理前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用t检验,表示为均数±标准差(Mean±SD),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明显,P<0.05(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实验组患者的健康水平、活动能力和患者的心理环境评分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Mean±SD)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Mean±SD,分)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是患者的心脏功能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出现老化,心肌收缩功能减弱,不能维持正常的心脏供血作用,心脏负荷加剧,引发慢性心力衰竭。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相应地提升。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以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基于运动康复护理方式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当中的运用,为患者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把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贯彻到了护理流程当中,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能力,优化了各项护理服务方式,提升护理质量的同时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取得了更加优异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康复护理,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