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圣钦
(尤溪县竹业生产开发管理站 福建尤溪365100)
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 是禾本科竹亚科酸竹属植物, 为大中型竹类, 地下茎复轴型, 乔木状、散生、 直立, 高可达12 m, 是笋竹两用经济竹种,笋期4—5 月[1]。 笋质脆嫩、 味甜可口, 鲜笋、 笋干均深受人们喜爱, 一直以来市场销量年年增长。 黄甜竹竹材节间长、 秆通直、 纤维长度和宽度均较大,韧性好, 是良好用材竹种。 黄甜竹自然分布于我国福建、 江西、 浙江等省, 适生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尤溪县是种植黄甜竹的理想之地。 已有的研究显示, 地形因子影响着黄甜竹的生长效果[2], 但不同立地质量对黄甜竹生长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本文通过调查不同立地质量种植的黄甜竹生长情况, 分析种植黄甜竹的经济效益, 以期为黄甜竹的高效栽培提供参考。
试验地设在福建尤溪县西城镇玉池村, 位于东经118°7′00″—118°7′20″, 北纬26°10′25″—26°10′35″,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8.9 ℃,1 月份平均气温9.7 ℃, 7 月份平均气温26.5 ℃,年平均降水量1 500 mm 左右, 年蒸发量1 400 mm左右, 年相对湿度83%左右, 无霜期300 d 左右。试验地造林前为荒山、 荒地和荒芜山农田, 海拔160~280 m, 坡向南, 坡度10° ~18°, 试验地面积3 hm2, 土壤分别为成土母岩花岗岩发育而成红壤、 砂壤土, 土层厚35~90 cm。
设置3 种不同立地质量的立地类型: Ⅰ类地、Ⅱ类地、 Ⅲ类地。 Ⅰ类地为位于山坡凹部的旱地农田, 坡度10°, 土壤为砂壤土, 土层厚度90 cm 左右, 腐殖质层厚度3 cm; Ⅱ类地为位于山坡中下部的旱地农田, 坡度15°, 土壤为红壤, 土层厚度70 cm 左右, 腐殖质层厚度2 cm; Ⅲ类地为位于中坡的荒山荒地, 坡度18°, 土壤为红壤, 土层厚度35 cm左右, 腐殖质层厚度不足1 cm。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 重复4 次, 每个处理样地面积为25.82 m ×25.82 m, 四周设立固定桩[3]。 各处理样地的经营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于2011 年2 月种植黄甜竹。 母竹均选用2 年生、 胸径2~3 cm、 生长健壮的竹子, 来鞭留20 ~30 cm, 去鞭留30~40 cm, 笋芽3 个左右, 枝叶留3~5盘, 母竹兜带足宿土, 随挖随种[4]。 初植密度均为1 350 株/hm2, 株行距3.0 m × 2.5 m, 穴规格70 cm ×50 cm × 40 cm; 每穴施复合肥0.2 kg、 草木灰20 kg, 回填表土[5]。
种植后每年6 月锄草1 次, 并在每个母竹周围施复合肥0.05 kg。 第1 年留新竹1 500 ~2 000 株/hm2; 第2 年、 第3 年分别留新竹3 000 ~4 000 株/hm2; 成林地保留母竹1.0 万株/hm2左右[6]。
从2014 年开始, 每年对12 块试验样地进行挖笋、 砍竹, 分别调查、 记录各样地黄甜竹的产笋量和竹材产量, 并记录造林当年至2018 年每年的投资成本和销售收入; 分析各样地的投入与产出情况。
从2014 年至2018 年各处理的笋、 竹材产量调查结果来看(表1), Ⅰ类地黄甜竹生长效果最好,笋、 竹材的累计产量均最高, 分别为2 810 和5 330 kg/667 m2; 其次为Ⅱ类地, 笋、 材的累计产量分别为2 440 和4 150 kg/667 m2;Ⅰ类地、Ⅱ类地黄甜竹5 年的累计笋产量分别是Ⅲ类地的1.38 倍和1.20倍, 累计竹材产量分别是Ⅲ类地的1.93 倍和1.50 倍。
表1 不同处理各年度的笋、 竹材产量 kg/667 m2
对2018 年各处理的笋、 材产量分析可见, Ⅰ类地、 Ⅱ类地的笋、 材产量均优于Ⅲ类地, 笋产量分别是Ⅲ类地的1.33 倍、 1.20 倍, 竹材产量分别是Ⅲ类地的1.96 倍、 1.56 倍。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不同处理间笋、 材产量均呈极显著差异水平(F笋=23.9 >F0.01=9.78、 F竹=130.8 >F0.01=9.78)。 进一步多重比较分析显示, 笋产量的LSR0.05(2, 6) =64.2, LSR0.05(3, 6) =66.6,LSR0.01(2, 6) =97.3, LSR0.01(3, 6) =101,Ⅰ类地、 Ⅱ类地与Ⅲ类地的笋产量间均呈极显著差异, Ⅰ类地与Ⅱ类地的笋产量间呈显著差异; 竹材产量的LSR0.05(2, 6) =142.9, LSR0.05(3, 6)=148.3, LSR0.01(2, 6) = 216.4, LSR0.01(3,6) =224.7, 竹材产量Ⅰ类地、 Ⅱ类地、 Ⅲ类地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差异。
根据当地的市场调查, 黄甜竹笋价格4 元/kg,采笋工资0.5 元/kg; 竹材价格500 元/t, 竹材生产工资300 元/t。 2014—2018 年各样地的笋、 材销售净收益见表2。 可见, 2014—2018 年Ⅰ类地、 Ⅱ类地、 Ⅲ类地的笋纯收 入分别为9 835、 8 540、7 140 元/667 m2, 竹材纯收入分别为1 066、 830、552 元/667 m2; 5 年间Ⅰ类地、 Ⅱ类地的总收入分别是Ⅲ类地总收入的1.42 倍和1.22 倍。
表2 不同处理各年度的笋、 材销售净收益 元/667 m2
每块样地投资成本包括: 土地租赁费每年60元, 整地挖穴工资450 元, 基肥331 元, 施基肥工资135 元, 种苗款153 元, 苗木种植工资150 元,每年锄草施肥工资100 元, 复合肥单价3 400 元/t。2011—2018 年各年度的投资成本见表3。
表3 试验样地各年度的投资成本 元/667 m2
以Ⅱ类地为例进行投入与产出分析。 样地各年度的现金流量表见表4。 可见, 2011 年开始造林,第5 年即可进入当年盈利阶段, 到第8 年不包括已建成的竹林价值, Ⅱ类地样地还可得到总盈利6 079元, 这是未考虑投资收益率的净现值。
表4 黄甜竹Ⅱ类地样地现金流量表 元/667 m2
计算竹林经营的静态投资回收期(Pt)[7], 可得Pt=4.7 年, 亦即黄甜竹Ⅱ类地造林在5 年内可全部收回前期的造林抚育投资。 从表4 还可以看出, 黄甜竹造林样地资金投放累计最大量为造林第3 年的1896 元, 从造林第5 年开始可获得纯收益。
计算竹林经营的年平均效益(K)[8], 可得K =0.3, 说明黄甜竹Ⅱ类地样地造林8 年期间, 每投资1 元平均每年产生0.3 元的直接经济效益, 这不包括已建成的竹林价值, 说明黄甜竹造林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1) 试验结果表明,黄甜竹在不同立地质量土地上生长效果不同,笋产量和竹材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以Ⅰ类地上的生长效果为最好,试验期间累计笋产量和竹材产量均最高,分别到达2 810 kg/667 m2和5 330 kg/667 m2,分别是Ⅲ类地产量的1.38 倍和1.93倍。 因此,生产上黄甜竹宜种植在山坡中下部土壤较肥沃的土地上。
2) 在相同的经营投入与管理措施下, 不同立地质量种植的黄甜竹获得的净收益不同, 2014—2018年的5 年间Ⅰ类地、 Ⅱ类地的笋、 材总收入分别是Ⅲ类地总收入的1.42 倍和1.22 倍。
3) 黄甜竹在Ⅱ类地上造林, 第5 年即可进入当年盈利阶段, 造林后5 年内可全部收回前期的造林抚育投资成本, 造林后第8 年不包括已建成的竹林价值, 还可获利6 079/667 m2元, 在造林8 年期间每投资1 元平均每年可产生0.3 元的直接经济效益,说明黄甜竹造林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