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芳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下肢回心血流通路阻塞,从而导致患肢出现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DVT 作为剖宫产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目前越来越得到临床的重视,目前DVT 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DVT 严重影响到了剖宫产产妇术后的恢复,血栓一旦脱落阻塞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危及产妇生命,此外剖宫产手术后以及哺乳期特殊状况,在临床观察护理医技特殊药物应用治疗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风险[2]。因此,加强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DVT 的发生尤为重要,为进一步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做如下研究:
选择我院2016 年3 月—2018 年6 月间收治的130 例剖宫产产妇,所有产妇均有剖宫产指征,排除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不全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将130 例产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 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37 岁,平均年龄(26.3±1.5)岁,孕周35~41 周,平均(38.0±0.7)周,观察组产妇年龄22~38 岁,平均年龄(26.8±1.2)岁,孕周35~41 周,平均(38.2±0.4)周。两组产妇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及相关健康教育,术后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遵医嘱合理用药。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针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做法如下:
1.2.1 系统健康教育 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对产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术前告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危害、预防及处理方法[3]。将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相关知识印制成卡片发放给每位产妇,通过视频讲解的形式集中对病区内行剖宫产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产妇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正确认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1.2.2 病情观察 剖宫产术后除了应密切监测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外,还应密切观察下肢末梢血运情况、足背动脉搏动以及下肢皮肤颜色、皮温是否正常,是否出现下肢水肿[4],每日测量下肢周径,一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先兆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针对性处理。
1.2.3 肢体护理 剖宫产术后应开放上肢静脉通道进行输液,避免因下肢输液而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术后定期协助产妇翻身,按摩下肢腓肠肌及比目鱼肌,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4h 指导产妇进行下肢抬高、下肢屈伸以及环转足踝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5],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产妇早日下床活动,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
1.2.4 饮食护理 产妇饮食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产妇的饮食干预,为产妇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术后6 h 给予流质食物,待肛门排气后给予半流质食物,如鱼汤、稀粥等[6],同时控制产妇摄入动物内脏、鸡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以免增加血液黏稠度。
1.2.5 去除危险因素 护理人员应对每位产妇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明确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以便针对性的给予护理,积极配合医生对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进行治疗和护理[7-8],以消除相关危险因素,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测量两组患者术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对下肢肿胀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记录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采用SPSS19.0 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 所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比较(cm,)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比较(cm,)
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
随着我国目前高龄孕产妇的逐渐增多,导致胎儿窘迫、产程延长、胎位不正及骨盆狭窄的发生率也会增加,因此剖宫产术成为确保孕妇安全的主要分娩方式,目前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开展,但剖宫产率的升高也导致了DVT 发生风险的增加,因此临床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剖宫产术后DVT 的预防。导致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较多,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皮损伤是三大基本因素[9-10]。妊娠期间产妇凝血机制改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妇血容量增多,子宫压迫盆腔静脉,腹腔压力升高可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加之剖宫产麻醉致下肢肌肉松弛,产后下肢活动减少等因素增加了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对产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术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缓解肢体肿胀程度,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针对性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低于文献[11-12]报道结果(6.4%)。
护理人员应重视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首先应了解剖宫产术后DVT 发生的风险因素,明确高危人群,以便针对性的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健康教育,加强产后病情观察,科学指导产妇进行肢体训练,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尤其加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的监护,去除高危因素,以有效降低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此外应加强对患者的应用管理,临床多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 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用药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