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迎超
(山西焦煤集团霍州煤电集团有限公司吕梁山公司方山木瓜煤矿,山西 吕梁 033199)
由于煤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开采历史,赋存条件和地质状况较好的煤炭资源已近消耗殆尽,并且国民经济对能源需求急剧增加,导致开采深度越来越大。随着埋深的增加,巷道的掘进和支护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问题,埋深大的岩石更为软弱破碎,导致巷道围岩难以自稳,支护系统承担更大的压力,巷道具有更大的形变,支护难度增加。目前,深部巷道占我国巷道综掘进量的29%左右,这类巷道的返修率高达70%[1],给煤矿采掘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与浅部巷道相比,深部巷道的矿压显现特征表现为:①深井巷道变形量一般都能达到甚至超过500mm,巷道围岩破裂区也比较大,通常为4m以上,塑性区的宽度有时候能达到10m以上;②在深部由于巷道围岩变形周期更长,导致巷道支护与维护时间更长;③深部巷道的各向异性、构造的复杂性以及应力的不均匀分布,使巷道的变形呈现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规则;④巷道支护通常只是对顶板和两帮的支护,而底板处于未支护状态,不利于承压拱的形成,也不利于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深部巷道常出现底鼓形式的变形,底鼓在顶底板移进量中占三分子二以上。
开挖导致巷道周围岩石内的应力在浅部不均匀分布,出现应力集中区[2]。若集中区的应力超过岩石强度,则巷道围岩就会破碎,形成通常所说的塑性区松动圈,如图1所示。
切向应力是在巷道断面较大时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关键性因素,以往经验表明,当巷道围岩所受应力大于其单轴抗压强度时,就很可能会发生破断失稳。切向应力由原始应力转化得来,成正相关,而原始应力又与埋深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1 巷道周边岩体内的应力分布情况
随着巷道掘出时间的增加,塑形区逐渐向周围岩体内部扩展,围岩的位移变形也在进一步增加。当巷道围岩变形过大时就会威胁到岩体原本的自稳结构,使周围岩体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挤压力增加,在支护体的作用下围岩又重新趋于稳定。但是当支护结构与围岩作用的周期及其变形不相适应时,围岩松动圈扩大导致支护体遭到破坏,巷道发生冒顶、片帮等事故。
图2 巷道围岩稳定性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实践工程中,深部锚杆支护巷道的破坏形式常表现为:
1)在巷道顶板岩石比较破碎的情况下,锚杆不能有效的加固巷道顶板浅部的破碎围岩,锚杆端部附近的岩石发生小范围冒落,从而形成小的冒落拱,如图3(a)、3(b)所示。
2)对于顶板岩层离层严重,锚固体形成复合形式或镶嵌型结构的离层性巷道顶板,锚杆的失效会使顶板大范围整体性垮落,如图3(d)所示。
3)当巷道两帮煤岩体的力学性质比较低,整体性不强时,巷道发生破坏如图 3(c)、3(e)、3(f)所示。
图3 深部锚杆支护巷道常见破坏形式
根据上述常见的深部锚杆支护巷道的破坏形式,总结锚杆支护失效的原因包括:
1)锚杆各种参数的选择和设计不符合实际。当锚杆的设计强度不足时,就不能使巷道围岩及支护系统形成稳定的承载结构,巷道的变形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影响煤矿的正常生产。但是过于要求锚杆的安全性能,也会使支护成本大大增加。
2)锚固失效。当上覆岩层中发育有较多的结构弱面时,巷道顶板上部围岩将发生错动等局部破坏,导致锚固岩层中锚杆的锚固力急剧减小,引起锚固失效,最终可能导致巷道大范围冒顶。
3)粘结失效。锚杆通过锚固剂与围岩联结为一个整体,如果粘结材料与锚杆杆体之间发生了相对滑移错动,锚杆就会丧失加固围岩的作用,即发生粘结破坏。锚杆锚固力的大小由粘结材料与锚杆间的粘锚力决定,试验得出不同材质锚杆与常见煤层伴生岩体的锚固力见表1。
表1 不同材质锚杆与常见煤层伴生岩体的锚固力
由表1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形式的锚杆与不同围岩之间锚固力的大小不尽相同,因此当进行巷道支护的锚杆、锚索锚固段长度参数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围岩的力学性质,选择合理的锚杆材质来实现足够的锚固力,通过控制锚固力的大小来提高锚杆的支护性能[3]。
4)托盘失效。锚杆安装时通过托盘施加一定的预应力,改变岩体的受力状态,将围岩更好的联结为一个承载体,充分发挥锚杆的作用,如果托盘安装不合理,会严重影响锚杆的支护效果[4]。有无托盘对应锚杆的轴力与剪力如图4所示。
图4 有无托盘对应锚杆的轴力与剪力图
为了有效控制深部巷道围岩的变形与破坏,在进行锚杆支护设计及施工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及时支护原则,即巷道支护要紧跟掘进作业,及时对巷道进行有效支护,使围岩充分发挥其自承载作用;②主动支护原则,即对深部巷道支护主要采用高强度锚杆(索),利用锚杆(索)的主动支护作用将围岩固化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围岩的自承载能力;③有效支护原则,即严格保证巷道支护工程质量,确保锚杆(索)支护后能达到设计的锚固力与预紧力,对于失效的锚杆(索)要及时进行补打,确保整个支护体系始终处于良好状态;④动态支护原则,即根据巷道工程地质条件合理进行巷道支护参数设计,巷道支护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是一次完成,因此需加强巷道围岩变形等矿压观测,及时收集矿压数据,并对所提出的支护参数进行对比优化,实现巷道围岩有效控制;⑤可靠支护原则,即锚杆(索)等支护材料选择合理,锚杆(索)长度、直径、间排距等支护参数可靠,一次成巷支护质量高,降低巷道返修率。
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实现深部巷道围岩安全稳定的支护对策是[5]:
1)首先利用高强度锚杆(索)+金属网的联合支护方式对巷道围岩进行及时主动支护,将巷道表面围岩固化,从而促进巷道围岩充分发挥其自承载作用。大量成功的工程实践经验及理论研究表明,随着巷道转向深部,对支护体系的要求越高,提高锚杆(索)支护强度势在必行。
2)深部巷道支护采用高强度、高预应力锚杆(索)+金属网进行,尤其提高巷道顶板的支护强度,防止顶板离层及垮落现象的发生。
3)同时应加强巷道两帮的支护强度,同样采用高强度、高预应力锚杆(索)进行支护,以减小巷道两帮的位移量。
4)通过在巷道帮角处增加底角锚杆(索)以减小巷道底鼓变形。
5)增强锚杆(索)的锚固力、预紧力,使巷道支护体系的强度得到提高,对应围岩自承结构强度及稳定性更好。
6)对巷道进行动态矿压观测,当巷道围岩所处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掘进施工工艺发生改变及围岩出现大的变形时,需及时对巷道支护参数进行调整。尤其在地质构造带、围岩变形破碎严重区域,需要改变支护参数并进行补强支护,以保证巷道掘进施工的安全进行。
浅部巷道的支护大多以围岩松动圈为基础,用锚杆、锚索等常规支护手段增加松动圈的稳定性。而深部围岩由于地应力大大高于浅部巷道,岩体表现出很大的流变性,围岩可能出现多种变形破坏方式,使得巷道支护面临着更加艰巨的挑战。因此,在选择巷道支护形式以及确定各个支护参数时,就应更加小心谨慎,选择合理的支护形式,达到深部恶劣围岩条件下巷道变形控制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