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2019-09-08 20:27咸佩心张冬昊
杭州 2019年38期
关键词:听者外语受众

咸佩心 张冬昊

十八大以来,“让世界读懂中国”被提到战略高度。用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是当前对外文化输出的核心。2017年,浙江外国语学院15届德语系部分学生前往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交流学习,并开展了“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该项目从德国的日常生活切入,考察德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点,并通过在德国小学的社会实践、在德国大学的讲座传播中国文化尤其是杭州文化。基于这些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讲述中国故事的素材选择

第一,注重中国发展模式表述。在当代中国发展层面,用中国概念(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中国制度)讲述中国发展模式是中国故事的核心内容。中国发展模式不仅属于中国历史,也属于世界历史,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增强了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开辟了和平发展的人类文明新路;为人类文明破解难题提供了借鉴。以中国发展模式作为话语表述,在国际交流中作出基于中国背景、中国问题和中国实践的价值表述,有助于消除国外受众惯有的对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所持的疑惑和负面看法。

第二,注重视个人故事表述。考虑到西方受众的交际特征,故事不能仅局限于宏观或名人精英层面,也应该将视角放在普通大众身上。因为情感层面的互动是人类共通的,从个人角度传达的孝道、和谐、诚信等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可以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平民化,从而获得直入人心的效果。当代中国大学生既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的主体,引导大学生从日常故事中加强对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认知理解,并以此为基础向国际受众呈现更加直观、生动的故事讲述能更好地引起听者的情感共鸣,增加民间的理解。

第三,注重选好包括杭州故事在内的生动样本。杭州文化遗产故事项目(良渚文明、白蛇传、梁祝、龙井茶制作等)往往以有趣的技艺或者传说为切口,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全人类的共同情感和智慧,鲜活存于民间,因而更容易被国际受众接受。杭州文化遗产故事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样本,具有元话语和开场白功能,可引导受众在文化维度上进行多层叙事,对“讲好中国故事”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和高度的战略价值。

跨文化语境中讲述中国故事的策略选择

在跨文化语境中讲好中国故事,要以国际受众易于理解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中国故事,才能实现中国文化与价值观的有效传播。

第一,外语表达方法的统一是基本前提。在中国特色概念的翻译表述方面,需要明确并统一中国文化与国情等表达术语。现有研究表明,造成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学生对于本土文化对应的外语表达十分有限。

第二,使用符合国际受众特征的叙事体裁。讲好中国故事,意味着讲述者应当为听者提供好的理由,花力气讲吸引人的故事,而非生硬地加工证据、枯燥地展开推理,或企图单方面灌输思想观念。在当代西方文化中,受众倾向于接受的叙事体裁应包括开场、中场、结尾、冲突、分享、评论等多层结构。让中国大学生了解符合受众特征的叙事体裁是实现中国故事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

第三,提升讲述者的外语口语互动能力是关键。与媒体等单向传播渠道相比,个人层面中国故事的讲述是涉及讲述者与听者的双向传播。讲述者与听者的合作互动直接影響着交际效果。因此,培养大学生等讲述者的外语口语互动能力至关重要。在国际交流中,讲述者优秀的口头能力,可以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提高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听者外语受众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劳工(外二首)
口译语体的顺应性研究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三人成虎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