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木兰
摘要:首先对女书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概括性研究;其次深入剖析女书的字符结构特征,提炼女书字符系统当中最具代表性字符作为视觉化转变的设计元素;在女书字符排列阅读方式中运用“直接表现法则”,呈现出科学性、识别性和美观性的信息传达方式,同时尝试采用“二次表现法则”将女书字符拆分与重构,进行创新性视觉化转变,形成较有视觉张力的图形文案,保证女书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同步体现,力求达到与现代美学设计接轨。探索女书字符在视觉化转变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延伸女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女书字符;女性文字;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化
一、什么是女书
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女书”是江永民间农家妇女们流行的女性文字,是目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女性专用的奇特文字,堪称世界一绝。2006年,女书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女书是湖南省向国家推荐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抢救保护的唯一项目。女书文献内容有自传、书信、民歌、祭祀等,书写载体主要有纸质布面手抄本、纸片、扇面、布帕、花带等。女书群体成员用这种女性专用符号工具,来获得对身份、角色的自我肯定、自我认同。
二、女书的现状分析
2004年9月20日中午12:00,公元1909年的阳焕宜去世,她是最后一位经历女书文化的百岁老人,她的去世给女书时代写上了一个句号,标志着原生态女书历史的结束。女书文化在现代化的发展中面临的不是失传的问题,而是失去了它所存在的而真实性。这关系到一笔文化遗产能否科学地加以保护、真实有效的加以传承和推广。虽然女书群体随着女书传人的离世而清亡,但其在当时的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无法抹杀。尤其是女书文化背后所潜在的经济效益,是极为可观的。我们将女书字符转化为图形融入到创新设计的研究中,注入新鲜的力量,为女书文化及女书产业中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女书的字符特征
1.女书写本行款
女书写本仿循古代汉线装书,上下留有天地,行文自上而下,走行从左到右。女书字体如蚊,清丽纤细,古朴俊秀,有其独特的书法美。在艺术设计中,斜线的飞跃与灵动在女书中有了鲜明的呈现。女书最開始只是用小的笔在各种材质上清晰勾勒,随着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了解并有意识地传承与弘扬,女书书法家也开始出现,他们研究出“楷体式”“直头式”“刀笔式”“重头式”以及“回头式”“减笔式”等数种女书艺术形式,排列工整的女书小字作品更是清新秀美,这些艺术特征使女书有了更高的美学研究价值。
2.女书笔画与笔顺
女书字基本由点和弧线两种笔画组成,其弧线大都由上至下书写,没有提、勾、折,没有绝对的横、竖,圆也是由两笔弧线围成,不是一笔圈成的。女书字的外观形体特征是呈长菱形的“多”字式体势,右上高左下低。斜倾修长、秀丽清瘤。
从现存女书作品来看,女书有着浓厚的美学特质,不少字体和甲骨文稍有相似之处,但细细看来却独具一格,与众不同。女书文字字体有别于汉字的横平竖直、浑然大气、端正饱满的感觉,而是呈菱形,斜线交织,刚柔相济。女书在书写中多用圆弧形笔划,自然随性中轻盈飘逸感呼之欲出,这种灵活的律动感和审美效果让设计师们甚为喜爱。透过女书的字形结构,不难感受到江永劳动妇女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平等,追求原始美感的真实心态。
四、女书字符的视觉化转变
1.直接表现法则
在女书字符排列阅读方式中运用“直接表现法则”,呈现出科学性、识别性和美观性的信息传达方式。我们可以将2000多个女书原字进行筛选,选择最具代表性也极富现代时尚的符号,以图案的形式直接运用到平面设计的创作中,如图所示。这种将女书文字直接化的表现方式,带给人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使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接触和认识女书文字,这不仅是一种文字的传承,更是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设计。
2.二次表现法则
采用“二次表现法则”,将单个女书字符做为设计元素,对字符进行二次表现。大胆的将将女书字符拆分与重构,进行创新性视觉化转变,形成较有视觉张力的图形文案,保证女书文化与艺术价值的同步体现,碰撞出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的火花。
五、结语
女书文化作为世界上女性唯一的专用文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与发展的同时要充分好利用好文化资源,以文化为载体,以传承为灵魂,作为我国产业发展的新能量。在今天这个不断追求个性化的时代,女书字符在视觉化转变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也赋予了女书文化新鲜的生命力,延伸了女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吴艺鸣.江永女书文字造型及设计应用研究[C].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库,2013.
[2]王璐珉.基于女书的文字设计及其衍生产品的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4:57.
[3]张 娴.“女书”文字与现代设计[J].大舞台.2014 (1):60-61.
[4]段圣君,龚忠玲.女书与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的切合点[J].包装工程,2007 (10):178.
[5]段洁馨.基于女书传统文化元素在江永瑶族服饰上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