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远 姚嵩
航空旅行一般被认为是非常安全的,虽然发生空难的概率只有1400万分之一,但一旦发生,万劫不复,生还者少之又少。
空难事故,多因一果,一个问题导致另一个问题,进而风险加剧,以至不可收拾。有史以来世界10起最大的空难事件,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带血的教训,说出来都是泪。
1. 1977年3月27日,在西班牙特内费里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荷兰航空747的机长错误理解塔台指令,认为塔台允许起飞,与正在滑行穿过起飞跑道的泛美航空747相撞,583人遇难,是航空史上最严重的事故。
2. 1985年8月12日,日本航空123号航班机翼撞上山脉,失去控制急速下降,迅速翻转尾部触地着陆,随后飞机尾部失压性爆炸,520人遇难,仅有4人生还。事后调查,7年前的修理不当是事故原因。空难1个月后,日本航空的一位维修部门的官员自杀,留下一句遗言:“我以死谢罪”。
3. 1996年12月12日,沙特阿拉伯航空763号航班与哈萨克斯坦航空1907号航班在印度北部查基达里途中相撞,致使前一架飞机312人、后一架飞机37人全部遇难。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空中撞机事故。
4. 1974年3月3日,土耳其航空981号航班由巴黎飞往伦敦途中,起飞后10分钟在巴黎郊区坠毁,机上346人遇难。主要原因是设计缺陷,其左后货舱门因门锁闭合问题被风吹掉,导致机舱失压爆炸,切断了连接驾驶舱与升降舵、方向舵以及两个引擎的线路,飞行员失去对飞机控制。
5. 1985年6月23日,印度航空182号航班由多伦多飞往印度萨哈尔国际机场,在爱尔兰海岸坠毁,遇难人数329人,原因是锡克教极端分子巴巴尔·哈尔萨将一枚炸弹带上飞机货舱,属恐怖袭击。
6. 1980年8月19日,沙特阿拉伯航空163号航班从沙特首都利雅德机场起飞,前往吉达,数分钟后,因货舱起火返回利雅德机场紧急迫降。然而,当飞机着陆后,飞行员并没有开始紧急撤离,而是将飞机滑行回机场,在跑道上停了近3分钟。随后,发动机停止工作后,救援人员花了约23分钟才进入飞机。当舱门打开时,所有301名机上人员都因吸入浓烟窒息死亡。起火源是货舱内的两个丁烷炉。
7. 2014年7月17日,马来西亚航空17号航班由阿姆斯特丹飞往吉隆坡,在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边境附近被击落,机上298人全部遇难。
8. 1988年7月3日,伊朗航空公司655号航班从德黑兰飞往迪拜途中,被美国海军“文森斯号”导弹巡洋舰击落。机上290人,包括66名儿童和16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9. 2003年2月19日,伊朗空军伊尔II-76因大风大雾恶劣天气,在伊朗克尔曼市的西拉山坠毁,机上275人全部遇难,均为革命卫队成员。事故归类为可控飞行撞地。
10. 1969年5月25日,一架DC-10型客机从芝加哥起飞后,左侧引擎从机翼上脱落,飞机在空中翻转,撞向仅离跑道一英里远的地面。飞机“瞬间蹿出火柱,浓烟在8英里外仍然可见”。机上全部271人以及地面上的两人遇难。事故原因是,工作人员为了省事,将机上引擎卸下维修,折裂了将引擎固定在机翼上的铝制部件。
2018年5月14日,刘传健驾驶的3U8633航班火了。探寻追梦少年成长为英雄机长的足迹,可以说是事故偶然,事迹必然。
他争强好胜。即使是玩游戏,比如推铁环、打纸包,他也拼尽全力。同学回忆说:“他从小眼疾手快,做事细心,抓泥鳅特别厉害”。这次成功迫降和他从小培养起来的应变能力密不可分。他吃苦耐劳。刘传健的堂哥刘传彬说:“小时候挑20斤重的煤回家,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但刘传健从不喊累,也不叫苦。”高中同学曹大华回忆,刘传健生活上勤俭节约,每周都带咸菜到学校,很少吃肉。他学习优异。刘传健的姐姐说:“他从小就很聪明,从小学到初中,不考100分也至少是99分”。刘传健的高中老师回忆说,他当时学习刻苦有钻劲儿,上课听讲很认真。
那时的刘传健人小志气大,梦想就是成为一名飞行员。虽然第一次高考以几分之差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但他立下鸿志,“只要學不死,就往死里学。”复读重考时,终于啃下了“拖后腿的英语”这块硬骨头。
经历高考落榜,就像经历凤凰涅,使他在今后面临人生的挫折、困难时,非常淡定,没有一蹶不振;面临人生大风大浪时,如履平地,训练了心理素质,跨越了心理障碍。
空军招飞预选淘汰率非常高,一个省只招收十至二十个,名额很少,入航校后淘汰率更高,最后真正能成为飞行员的,可谓凤毛麟角。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位追梦少年,千里挑一,终于梦想成真;终于可以融智慧和力量于一体,与英雄和勇士为伍,让大地和群山仰望,驾铁翼和雷霆出征;终于以更有力、更健康、更成熟的姿态,像一只雏鹰,展开双臂,飞向天空,追逐着从军报国的梦想:“空天时代,因你而精彩;空中力量,因你更强大;空军未来,等你去开创”。
为何刘传健能够如此沉着、冷静、安全地处置迫降“高原雄鹰”3U8633?这得益于他平时练就的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
在刘传健眼里,工匠精神是一种情怀、一种坚守、一份责任;是对待工作的持之以恒、全心全意;是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态度。成百上千次的飞行实践告诉人们,只有不断学习专业技术知识、熟练特殊情况处置程序,让尽善尽美、苦练精飞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从容不迫、正确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