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死亡之海”隐居百年的“野人”族

2019-09-06 16:46白佳丽
新传奇 2019年27期
关键词:野人胡杨沙漠

白佳丽

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海心”的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百年来隐居着一群曾被视为“野人”“遗民”的神秘克里雅人。这里没有互联网、微信、高铁等现代文明,有的只是为了生存而劳作的生活。在这里,一切都那么原始、简单。

位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海心”的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百年来隐居着一群曾被视为“野人”“遗民”的神秘克里雅人。他们在宁静的时光里,默默用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保留了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感情。在这里,一切都那么原始、简单。

“沙漠深处发现长尾巴野人”,他们来自哪里

塔克拉玛干沙漠以33万平方公里之浩瀚,成为中国最大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达里雅布依”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神奇绿洲,369户,共1342名牧民世居于此,游牧于原始胡杨林之中。

“达里雅布依”,意为“大河沿”。这条大河,就是克里雅河,在维吾尔语中是“漂移不定”的意思。它发源于昆仑山,自南向北流去,纵贯于田县,沿河形成了一条东西宽10公里、南北长300多公里的绿色长廊。

1895年,沙漠深藏的古老历史和克里雅河书写的古代文明,被瑞典籍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他在著作《亚洲腹地旅行记》中说:“树林中的老居民是真正的隐者。”他称这里是“通古斯巴孜特”,他把这些居民称为“半野人”。

除了中外探险家、考古和科研人员,对外界而言,达里雅布依是一个陌生的名字。1982年,一支石油地质勘探队从新疆沙雅县向南,乘坐沙漠越野车走进克里雅河绿洲。车辆发出的巨大声响,吓得沙漠放牧人转身就逃。“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发现长尾巴野人”的消息,传出了沙漠,震惊了世界。

所谓“野人的尾巴”,是克里雅人别在腰后的斧头长柄。不用牧鞭的克里雅人离不开斧头,他们砍伐胡杨树枝让羊吃树叶,还要劈斩枯死的胡杨,作为烧饭取暖的柴火。

这些自称克里雅人的居民,他们的祖先是谁?他们又从哪里来?至今没有文字记载这个族群最早来自何方。不过,关于克里雅人的来源,一直有五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西藏阿里古格王朝后裔,17世纪中叶,古格王国(公元9世纪诞生于西藏阿里地区)在遭到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多年进攻后,城破国亡,有两支百人小分队翻越昆仑山,沿着克里雅河开荒造田,放牧狩猎。饱受战争之苦的他们,选择了与世隔绝的生活,并延续至今;第二种说法是,克里雅人原本就是沙漠土著民族;第三种说法最具传奇色彩,说克里雅人是2000年前神秘消失的古楼兰人的一支;第四种说法是,克里雅人为欧罗巴高加索人种;第五种说法是,克里雅人是当年于阗国居民的后裔。今天的于田县,古名“于阗”,是古代西域佛教王国,汉唐时为丝绸之路重镇之一,唐代为安西都护府安西四镇之一。自喀喇汗国吞并于阗,将其佛教寺庙悉数焚毁,于阗人亡命他乡,居住于达里雅布依。

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保留了最原始的感情

逐河而居、与河共生的克里雅人,凭借最贫瘠的生存资源,维持最简单的原始生活。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极端干旱的天气、随时淹没居所的流沙,在外人看来严酷的生存环境,却成就了他们与自然相互交融最易满足的生活。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他们居住的“芭子房”时,克里雅女人早已下地挖大芸(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去了,男人们则放羊、拾柴,一天的劳作就这样开始。目所能及都是黄沙与胡杨,整个世界寂寥而空旷。女人们脸上的神情那么平静,男人们的表情如此豁达,他们把日复一日的清贫生活,视同四季的轮回。

没有互联网、微信、高铁等现代文明,有的只是为了生存而必须劳作的生活。在这里,一切都那么原始、简单。

没有泥土和石头,克里雅人就用他们的智慧,因地制宜修建起了“芭子房”。作为达里雅布依典型的传统民居,房子全部用胡杨、红柳和掺入芦苇的克里雅河淤泥建成。

饮食也极其单调。“库买其”是克里雅人最常吃的食物。胡杨木燃成的炭火将黄沙烧得滚烫,拨开炭火与沙子,把和好的面团放置其中,再用沙子掩埋烤制。不久,撩开沙子,金黄色的“库买其”散发出麦香,拍打、吹擦干净,再用刀分割装盘,就是每天的食物了。

最原始的生活方式,保留了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感情。无论参加什么活动,克里雅人都充满神圣的仪式感,人人穿戴讲究。

如今,每周一,乡政府大院内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这已成为克里雅人的一个节日。一大早,男人们身着整洁的服装,女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从远近不一的家中出发,汇聚到这里。国歌响起,湛蓝的天空下,鲜红的国旗缓缓升起,参加升旗仪式的克里雅人满脸肃穆高唱国歌。那一刻,原始和现代、隔绝与开放、过去与现在,交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这里是960万平方公里上神圣的一角。

克里雅人的根永远在大漠深处

克里雅人一直沿袭着原始的生活方式,他们朴素的生活哲学和顽强的生命力,令人体会到与世无争的自在和远离喧嚣的恬淡。然而随着克里雅河间歇断流、荒漠化加剧,克里雅人正在失去他们坚守的家园,那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必将成为历史。

另一方面,克里雅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环境中,整个于田县亦属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发生率高达19.3%,165个村中有114个深度贫困村,达里雅布依乡自然是扶贫重点。

2016年,于田县政府综合研究后决定,对达里雅布依进行易地扶贫搬迁,翌年在离原乡约100余公里处建立新村。2017年,當地的102户共396名贫困户告别苦咸水与风沙,搬到新搬迁点。他们将羊和大芸托管给亲朋,并在政府帮助下,一些人有组织地赴区外或本地就业。每家除每人25平方米的新房外,还增加了20平方米的旅游接待标准间,以便今后达里雅布依发展特色旅游时增收。

随着搬迁,深入沙漠200余公里的达里雅布依乡政府周边的店铺已渐渐失去往日的热闹,克里雅人也有着故土难离的乡愁,不过更多的是他们对新生活的渴望。

未来的路就在前方,克里雅人的根却永远在大漠深处,因为那里有他们世代守护的绿洲,那永远灿烂的星空,那死而不倒的胡杨,那见水就生的芦苇,还有大漠带给他们的独有的原生态人生。

猜你喜欢
野人胡杨沙漠
美到极致的胡杨
胡杨为什么能在沙漠中生存
沙漠之旅
走进沙漠
走进沙漠
家风伴我成长
穿越沙漠
野人迷踪
人鹿奇缘:抹不去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