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楼兰王国兴衰史 中共塔城地委党校

2019-09-06 15:48程晓毓
新丝路(下旬) 2019年2期
关键词:罗布泊楼兰

程晓毓

摘 要:学术史早期关于楼兰一直都是一个谜,自从罗布泊地区各古墓地的考古工作以及楼兰古城的发掘并保护,这一神秘文明渐趋明朗,这一段历史也再次被世人认识。曾经的国度如今只有长眠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下面,王国覆灭,文明绝迹,绿洲变沙漠,只有考古的力量才能揭开这神秘的国度,解释这神秘的文明,而更深层、更奇妙的秘密还有待更多知识分子去探索,去发现,去完善整个楼兰文明。该篇便从考古与文字两方面的资料介绍楼兰及楼兰王国如何兴起又如何灭亡,以及楼兰古城消逝的原因。

关键词:罗布泊;楼兰古城;楼兰;鄯善国;河流改道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传颂着多少英雄豪杰竞折腰的故事;千秋万代遗残卷,佛光普渡映楼兰,佛教的神圣教义曾到达这片土地;“外来医生能看病,远方和尚会念经”,楼兰的医药也是名噪一时,许多名贵中药材像肉苁蓉、麻黄皆传自这里,造福万代;随着楼兰美女的神秘面纱被揭开,楼兰文明也随之展开,这里是一个语言、文化及艺术的大熔炉,更是不同人种混居的家园,吐火罗文、佉卢文与汉文的简牍说明这里是政治文化交流频繁的地方,西方金碧辉煌的建筑在揭开层层黄沙时尚可依稀辨认。楼兰,库鲁克塔格山与蒲昌海之水孕育而成的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丝绸之路经过这里,这里曾是驿站性的军事重镇,尽管在4、5世纪之交消失于一片沙海之中,然而她沉睡千年的秘密终将被打开。楼兰又是怎样的一个神秘异域呢?将从以下的文字中找到星星点点的答案。

一、发现楼兰

1.探险调查

对于这深处沙漠地带的地区,层层黄沙湮埋更是为其披上朦胧的面纱,中外探险家及科学家更是前赴后继进入这神秘异域:1876年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的第二次中亚考察,就曾进入楼兰古国境内,此后李希霍芬对他提出质疑,指出普氏的“罗布泊”是淡水湖,与中国地图上的咸水湖“罗布泊”不符,即普氏并没有找到中国地图上标注的罗布泊;之后从1890年起,斯文·赫定先后6次到中亚探险,他此行的初衷即为探索罗布泊变迁的真相,赫定的第二次塔里木河下游考察并在考察孔雀河古河床时取得重要发现即这条宽有90米深达6米的河床足以证明塔里木河在历史上曾经注入孔雀河;1874年福赛斯爵士率英国考察团的新疆之行以及随后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4次赴中亚考察都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还有中国学者,1884年新疆建省直到1889年刘锦堂离任魏光涛代理之际,郝永刚等人来到罗布泊以及附近地区居民也都寻访过楼兰古城,其中《辛卯侍行纪》卷六记载了从吐鲁番南下,越过库鲁克塔格山,经罗布泊到敦煌之路;1901年3月斯文·赫定在当地维吾尔族向导奥尔德克陪同下重返罗布荒漠,首先调查了奥尔德克发现木雕残片的那个废墟;后来又在英国考古学家编号为LB.Ⅱ佛寺的遗址,其次赫定探险队在这片废墟东南一线发现了颇多烽火台,构成一条戍守古代东西交通要道的烽燧线向东直迄罗布泊西岸一座风沙半没的古城,这便是楼兰古城(曾为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后来将其编号为LA城)。国内学者也曾于1994年到楼兰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了实为一处佛寺遗址的LB城,之后东南行才到达楼兰古城。

2.楼兰概况

楼兰古城实际位置位于今天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西南距若羌县城220公里,东距罗布泊西岸28公里(89°50′53″E,40°31′34″N)。1949年后的新中国时期新疆考古研究所多次在楼兰古城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科学考察,1979年11月和1980年4月两次组织深入罗布泊地区对楼兰古城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系统的考察,获得了许多重要的考古资料。新疆考古研究所将考察测量的楼兰古城的城墙经过重新测定,东面长335米,南面长329米,西、北两面各长327米,总面积为108240平方米,基本似正方形,获得了许多一手的考古资料;为了进一步研究楼兰城的历史,还对距古城东北4.8公里处古墓葬群进行了清理,得到许多随葬器物(羊骨、铁镞、耳饰等),还出土了大量绢制品及中原汉五铢钱;前后的发掘整理测得的年代数据经校正为距今约1865±80年与距今约2040±90年,以及距今为1880±85年,显示了从石器时代开始,楼兰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古城中出土的各种文书简牍以及各地域的精美器物,无疑成为研究楼兰地区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生活和对外往来有着极大的价值。

二、“楼兰”以及楼兰王国

1.文献记载

在从楼兰遗址中发掘出土的佉卢文文书中一再出现Kroraimna(克罗拉依那)或Krorain(克楼拉那),只是因为中国的语言里没有“R”开头的对音,因此读不出这个音,故只有用类似的音补充,也就有了“楼兰”这一名词。中国古代文献关于“楼兰”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从中可知楼兰王国原在罗布泊附近;又有《魏书·鄯善传》中:鄯善国都治扜泥城,古楼兰国也。去代七千六百里。所都城方一里。地多沙囟,少水草,北即白龙堆路,从这一段文字中则说明了楼兰国曾经有过迁都的经历,并且改了国都的名称。既然这样,那么原来的楼兰国呢?此问题见于下文中解释。

2.楼兰文明的发展

在说楼兰王国之前我要先介绍楼兰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草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千百年来楼兰人一直过着半耕半牧的生活,这在过去发掘的孔雀河主河道北岸的古墓沟、孔雀河支流铁板河以及小河流域的距今3800年的楼兰古墓中出土的随葬品中,都充分反映了浓厚的游牧文化特征,以及在罗布泊地区发现的众多细石器也同样说明了楼兰人本为游牧人。直到西汉年间仍旧是“民随畜牧逐水草”。历史发展过程中,部落/族发展为国家的一个最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城市的兴建以及城市设施的逐步完善,于是就在这时,楼兰人开始发展城市文明,前文中说到《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楼兰,姑师邑有城郭,临盐泽,又有《汉书·西域传》言“汉使多言其国(指楼兰)有城邑”[1],这都说明了楼兰人这时正处于放弃游牧生活走向城市文明的重要历史转折时期,而这种转折特别是在絲绸之路开通后,域外文明(尤其是中原的汉文化)传入楼兰,加速了这一历史性的转折。[3]

3.楼兰国的政治

了解楼兰国的政治情况可从匈奴与中原王朝对楼兰国的管理中窥知一二。楼兰国,作为“西域三十六国”之大国,自然会引起匈奴王庭与中原汉王朝的重视,因为得到楼兰国的控制管理权就如同得到了整个塔里木盆地诸国的控制权。正因为匈奴控制西域以后获得了广大地区人力物力的巨大资源而日渐强盛,汉朝感到了危机感,于是在经过前几代帝王期间的休养生息政策,到武帝时,通过张骞之言的催化作用,汉武帝“即遣从票侯赵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击姑师。王恢数为楼兰苦,上令恢佐破奴将兵,破奴与轻骑七百人先至,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因暴力威以动乌孙,大宛之属……”,因此楼兰王即遣二子分质匈奴与中原汉王朝。汉王朝取得绝对性胜利即为汉昭帝时楼兰迁都一事,为避免楼兰国时刻受到匈奴贵族的挟制而阻断汉势力的西进,迎立长安城的楼兰王室成员尉屠耆为新王,《汉书·西域传》记载有“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迁于鄯善国(今车尔臣河)流域”[1],这也标志着西汉王朝对楼兰王国的统治又进了一步。

古往今来都有一个不可颠覆的法则:大国恃强,弱国依附。弱国依附于大国的表现即为隶属于大国并在临危时上书请待支援。在前汉末年时,莎车国的势力日益强盛,包括鄯善国在内的西域诸国深受其迫,因此在公元15年,鄯善国会同其他十七国遣使节诣朝廷,只因此时东汉政府疲于匈奴而爱莫能助,然后又共同上书敦煌太守表示愿遣质子求都护来保护自己,然而莎车王并没有被威吓住,还要求鄯善国与中国(指中原东汉朝廷)断绝关系;请求无果之后不得已又附于匈奴统治,之后又兴盛起来,一直到公元119年,任于楼兰长史的班勇建议建屯田点,“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阗心胆;北捍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使”,如此开启了中国的屯戍军区时代,这样一来也改善了楼兰地区的经济与人们生活情况,为维持西域之大国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4.楼兰国的经济发展

“公元前77年,楼兰王被杀,楼兰国迁都婼羌,改名鄯善后楼兰城就成为后汉在西域的军事基地和屯田重地。……因为楼兰城地处丝绸之路塔里木盆地[4]南北两道的交叉口,水土资源丰富,又属汉政府直接管辖……因此成为西汉政府在西域驻军的大本营,经常驻有屯田军一万多人……这些屯田部队很多带有家属,平时屯田,有敌情就参战。他们挖井修渠,开荒种地,建仓积谷,既保护了屯田官兵的安全,又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2]西汉在楼兰的屯田以军屯为主,其次有民屯和犯屯;同时还有政府招募和鼓励内地志愿人员前往楼兰屯垦,并对支边军民实行厚惠政策;军事上对屯田卒发给武器(犊丸、藏矢用具);为了鼓励屯田军英勇杀敌、卫国立功,还在政治上对有功军民赐予官爵;西汉屯田军民的主食主要是粟、小麦、稷,因此也成为楼兰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可见只有对屯田军民在物质和政治上都实施比较宽厚的政策,才能解除他们的各种顾虑,全身心的为国立功。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人们生活和谐安定富足,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璀璨文化以及吸收更多的优秀精华。

5.丝绸之路上的楼兰

西汉时,张骞凿空西域之后,在这条东起长安、西迄罗马的迢迢大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当时的楼兰城一年中接待的往来使团商队多达2000多人,少至500-600人,在《汉书·西域传》中曾这样记述:楼兰国“常主发导,负水担粮,送迎汉使。”楼兰人在丝绸之路上常常要为东西来往的各国使团商队解决粮食和清水供应,而且还要为他们派出向导,提供牛、马、骆驼等运输工具,甚至派士兵和百姓,为使者们守卫安全和提供劳役,可以说古楼兰在早期开辟的丝绸之路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正是由于它的存在,这条道路才能保持畅通,同时商旅的往来也促使了楼兰的繁荣,在这个中间站上,中原的丝绸大放异彩,西方的玻璃及香料也是争奇斗艳。楼兰的作用就在于它是一个交汇点,又同时是一个大熔炉,吸收的同时又传播,在丝绸之路上,楼兰这一驿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

6.精神层面

物质生活好了,到了一定的层次,精神生活就有了一定的细腻感。贵商的庭[3]院一定会有雕梁画柱,到处是熠熠生辉;楼兰人的音乐天赋也是久负盛名,史称“善善摩尼”,琵琶是西域著名古乐器,一种梨形的小型乐器也在东汉年间传入中原,才有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曲韵风荷;[4]楼兰人的手工技能也是很独到的,这从考古发掘资料中可得详览一番,而佛教传入的大夏希腊化艺术和犍陀罗艺术,赋予了古老楼兰的木雕艺术以新的活力,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添入新的划时代的元素,这是极富价值的。

二、楼兰古国的灭亡以及楼兰文明的消失的原因探讨

1.罗布泊的变迁

然而斗转星移,万物转换,再美好的事物也敌不过沧海桑田的捉弄。关于罗布泊是游移的湖,这在早年科兹洛夫用来批驳斯文·赫定之说而散发的小册子中就用大量的实地考察资料论证了,“认为只有喀喇库顺湖才是‘古代的、历史的、真正的地理学意义上的罗布泊,因为这座湖已经持续了几千年,并将永远如此”[3]。而“另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汉代盐泽、元代罗布泊和清代地图上标注的罗布泊不在同一个位置。汉代的盐泽相当于今天的罗布泊,元代的罗布泊相当于唐代的蒲昌海,米兰古堡所出古藏语文书分别标之为Nob-chung(大罗布)和Nob-ched(小罗布)。大罗布应当是近代喀喇库顺湖,而小罗布泊则是近代台特玛湖。历史上两湖相通,所以有同一名称。”[3]而历史上塔里木河发生过几次重要的改道,也对罗布泊的变迁有重要的影响。

2.河流改道造成的影响

塔里木河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历史上发生多次改道。光绪年间(1875年)新疆巡抚刘锦堂等派员探查古道时,发现罗布泊的主体“黑泥海子”已南迁至喀喇库顺中心,其面积“水涨时东、西长七、八十里,南、北宽二、三里及数十丈不等。由于河水和东北风带来的大量物质堆积在湖泊周围,使塔里木河及其支流为沙丘所阻,改道向南注入台特玛湖,再加之气候干燥湖面蒸发加速,罗布泊面积大大退缩;同时,由于罗布泊北部雅丹塔格地区地壳抬升,南部地堑下陷湖盆逐渐向西南倾斜,这也是造成湖水西南移的因素;而在1921年,由于尉犁县豪绅在穷买里克塔里木河干流上筑堤堵水,使南流注入台特玛湖的塔里木河被迫向东,冲垮尉犁县东的小水磨渠,通过长达一百二十里的拉依河与孔雀河相汇;孔雀河又向东越过沙漠沿着一条被当地居民称作库姆河和库鲁克河已干涸的旧河床注入40°-41°N的罗布泊,罗布泊又再次北移并扩大起来;近年来,由于原先注入罗布泊的几条主要河流(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等)流域新辟了大规模的农场,截去了这些河流的水源,罗布泊正趋向于全面干涸,湖底显现出一片白茫茫结着盐皮的碱土;随着人们全面利用塔里木河的水利资源,對这一变化不定的河流的征服,位于塔里木三角洲的孔雀河下游的河道亦将消失,罗布泊将成为历史上的遗迹。

大概正是由于这河流改道的原因,塔里木河下游时而与孔雀河汇合而注入罗布泊,时而又向西南流去;加之自然气候变迁与人为改道和取水诸多因素,古时的泑泽(大且深的湖)逐步变成结壳的盐碱地,变成鬼魅的沙海,然而正是这种变化,或许成为致使楼兰古国被湮埋的原因之一。

河流水量的减少自然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存,“水乃万物之源”,水源直接影响农业以及畜牧甚至是人的生活 。那水源又怎样成为了楼兰的致命点了呢?实则又与这片地区的河流的改道问题有莫大的关系,有一说法又认为河道的游移断绝了楼兰的水源,致使居民弃城而逃,古楼兰国也随之渐渐荒疏,这一点也被当年的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其著作中有所认可;此外,有一点也值得推敲,由于塔里木河与孔雀河等在罗布泊河口汇聚,致使大量泥沙淤积,河道渐渐被淤塞,加上地壳活动的因素,使河道自然地另辟新的低洼地,汇聚成新的河流湖泊,而原有的罗布泊由于没有新的水源补给,又因为蒸发量高于降雨量,就渐渐地蒸发为荒漠了。

这样的信息在从楼兰国出土的文书上也可以得到反映,一些文书上记载着上层人士号召人们节约用水的文字,表明楼兰的水源确实日益匮乏,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专家分析这样的结局也与当地战争的频繁有关,因为战争频繁统治者不顾生态环境,过度砍林种田,使原有的胡杨林等良好的植被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利及农业等设施面临致命危机,最终导致一个国度被恶劣的塞外风沙所掩埋。

3.外族入侵

一个城市国家的衰亡是诸多因素并行的结果,当然,楼兰古国也不曾例外。这一方面要谈谈外族入侵:历史发展到公元5世纪末时丝绸之路沿线的国际贸易也越来越成熟,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绿洲国家之一的楼兰古国自然避免不了至南苏毗人叨扰抢掠,也无法避免北至草原柔然人和高车人毫不留情的直接占领。“……丝绸之路南道原在北魏统治之下。由于柔然人大举南下塔里木盆地,北魏孝文帝被迫于公元472年从西域撤军。他将原来设在鄯善的军镇迁往西平郡(现青海省乐都),仍然称鄯善镇。”[3]“这些在《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九“鄯州”条有说明:‘后魏以西平郡为鄯善镇,孝昌二年(526)改镇立鄯州;另有《梁书·西北诸戎传》记载,‘永明中(492),(芮芮)为丁零所破,更为小国,而南移其居。南朝人所谓“丁零”不是史书通常说的丁零国,而是指北朝人说的高车。高车是北方草原一个古老的游牧部落,又称“铁勒”。‘高车是游牧民族,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唯车轮高大,辐数至多,因而被称作高车。学界一般公认鄯善国亡国年为公元5世纪末,这在史料中也有所反映,“《南齐书·芮芮虏传》中记载有:‘益州刺史刘浚遣使江景玄使丁零,宣国威德,道经鄯善、于阗。鄯善为丁零所破,人民散尽……丁零僭称天子,劳接景玄使,反命”[3]

关于鄯善国亡国,从考古资料中也有反映:苏联考古学家在南西伯利亚突厥墓葬中发现过相当于中原唐朝——7至8世纪——的铁鍑,而库鲁克塔格山出土的一件铁鍑远比突厥铁鍑早得多,器型与5世纪中国北方草原流行的青铜鍑十分接近,同时又与阿尔泰山地区正是高车人主要的活动区域,因此学界认为这件铁鍑极有可能为高车人南下塔里木盆地时的遗留物,关于其出土地点,有理由说明高车人可能从吐鲁番的托克逊翻越库鲁克塔格山,首先攻克楼兰城,然后回师南下鄯善河(车尔臣河)流域,进而攻破当时的鄯善都扜泥城。

参考文献:

[1]《汉书》卷96上《西域传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

[2]苏北海著.《西域历史地理》(第2卷).新疆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第16页

[3]林梅村著.《寻找楼兰王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

[4]阿尔伯特·赫尔曼著,姚可崑、高中甫译.《樓兰》〈德〉.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罗布泊楼兰
楼兰一直在沉默
楼兰古城究竟因为何种原因突然毁灭?
罗布泊之咒
罗布泊之咒
罗布泊之咒
楼兰楼兰我爱你
彭加木 拓荒罗布泊
楼兰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