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
罗布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由于形状宛如人耳,罗布泊被誉为“地球之耳”,又被称作“死亡之海”,或罗布淖尔。经过地质工程者的改造,这里变成了“希望之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此湖迅速干涸,后成为探险乐园,吸引众多人前去探险,同时也给众人留下太多悬疑。
关于罗布泊的干涸时间,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谜。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帶,这里曾是一片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这里曾座落着一个人口众多的楼兰王国。
罗布泊湖的上游共有5条河流,其中孔雀河和塔里木河是它的主要水源。有人认为,1940年,罗布泊上游的孔雀河水流减少,导致罗布泊湖体收缩后消失;也有人表示,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因为塔里木河下游修筑水库,孔雀河上先后筑起多道堤坝,使得罗布泊日渐干涸。1972年,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下干涸的罗布泊湖卫星图,因此,许多人认为罗布泊的干涸时间为1972年。
2008年,通过29个专家的共同努力,谜底终于揭开。“罗布泊干涸的时间,是1962年。”科考专家夏训诚说。他持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济1959年在罗布泊湖上划橡皮船测量水深的照片。那时,罗布泊刚经历了1958年的一场特大洪水,照片中的罗布泊水波荡漾,水域面积达5?000平方千米。此次科考,夏训诚邀请已经78岁高龄的赵济重访现场,再次来到罗布泊,赵济证实了他当年的确是在位于罗布泊北岸的孔雀河三角洲拍摄下那张照片。
如此大面积的水域,为什么短短三四年就干涸了?通过这次科考,夏训诚终于得出结论:罗布泊是一个宽而浅的湖面,湖底平均离地面仅三米。这么浅的湖,水体变化会非常快。夏训诚进一步以罗布泊附近的博斯腾湖为佐证,这个内陆湖紧挨着罗布泊,位于罗布泊正西面。据夏训诚介绍,博斯腾湖在没有任何水源补充的情况下,一年湖水深度因蒸发可减少一米。由此可见,罗布泊在短短三四年时间里完全干涸就不足为奇。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最终问题没有解决,却引出了争论更加激烈的“罗布泊游移说”。此说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提出的,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00年。
斯文·赫定这一学说,虽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但对此质疑的人也不在少数。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根据对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扑朔迷离了。
就在人们对罗布泊一个个未解之谜争论不休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2年7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罗布泊的照片上,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至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由20世纪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科学家们众说纷纭,争论不已,也许对于罗布泊的争论永远都不会结束。
为揭开罗布泊的真面目,古往今来,无数探险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不乏悲壮的故事,更为罗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纱。有人称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大陆上的一块“魔鬼三角区”,古丝绸之路就从中穿过,古往今来很多孤魂野鬼在此游荡,枯骨到处皆是。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到“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许多人竟渴死在距泉水不远的地方,不可思议的事时有发生。
1949年,从重庆飞往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
1950年,解放军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千米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0年,哈密有7人乘一辆客货小汽车去罗布泊找水晶矿,一去不返。两年后,人们在一陡坡下发现三具干尸。汽车距离死者30千米,其他人下落不明。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三人乘一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千米处发现了其中二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却完好无损,水、汽油都不缺。
1996年6月,中国探险家余纯顺在罗布泊徒步孤身探险中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他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
罗布泊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疑惑,等着人们不断去探索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