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是如何炼成的

2019-09-06 15:48尹辉
新丝路(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结构特点

摘 要:自由主义是美国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成功实现了对国家和国民的领导和控制,实现了社会的一体化。美国大众媒介推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主流化。美国社会对媒介的规制具有隐性和刚性,媒介对主导意识形态的传播具有隐蔽性。

关键词:美国主导意识形态;结构特点;传播技巧

一、美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

1.确保自由主义核心价值的权威性

美国是世界上是由多种族和多民族形成的典型的移民国家,各种族和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深刻,文化也呈现出多元的特征,但是美国社会通过政治上的共识,也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核心价值来实现各种族关系的维系。美国社会在崇尚自由和个人主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美国独立战争及筹建联邦制国家的过程中,无不贯穿着其核心价值的广泛影响。1775年莱克星顿的枪声打响时,美国内部争取独立的思想并未统一,此时托马斯·潘恩以一本《常识》小册子分析了独立的必然性与条件,指出北美真正利益之所在。《常识》成为美国革命的圣经,在它的鼓舞下,追求殖民地独立、获得自由、保障殖民地人民利益成为民众的共识。正如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所言:“美利坚是一个高度注重意识形态的民族,只是作为个人,他们通常不注重他们的意识形态,因为他们都赞同同样的意识形态,其一致程度令人吃惊。”[1]为了维护意识形态上的这种一致性,美国主流社会和主流文化对构成威胁的任何来自外部的理论学说视为“非美因素”而加以拒绝。这就是为什么从法律上讲,今天在美国宣传共产主义是不违法的,但是共产主义言论会被主流社会事实上排斥和禁止。在两大制度对立斗争时期,1947年3月,美国杜鲁门总统签署“联邦忠诚令”,对全国公职人员的忠诚度进行调查,要求全国公务员、教师、科研人员公开宣誓效忠政府。同年7月《国家安全法》颁布。在美国,一个人如果拥护激进思想和激进制度,则会被怀疑对国家是否忠诚。

2.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传播使命

意识形态只有经过广泛的传播并获致较高的认同才有可能成為主流意识形态。美国大众媒介传播主导意识形态过程中,大量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挥了作用,并且形成了一定的引导机制和控制机制。独立战争前,欧洲的启蒙思想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独立战争和建国期间,乔治·华盛顿、本杰明·富兰克林、托马斯·杰斐逊、约翰·亚当斯等人无不是美国自由主义核心价值的有力阐释者和传播者。通过书写论战文章、辩论词等著书立说,他们将追求自由、民主和个人价值等理念广泛传播并促使其写入美国宪法。立法活动、宗教引导、教育宣传、媒介传播(主要指书报)等是美国主导意识形态散播的主要途径与载体。

19世纪中后期,历经内战实现南北统一的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得以普遍地应用,信息传输技术电子化对美国社会影响巨大。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通过大众媒介得以广泛传播,美国主流文化正是在大众媒介的助推下形成并传播的。美国的报纸、书籍和影视等大众媒介形式将与核心价值相契合的思想意识通过文章、评论、小说和影视形象渗透给民众。

19世纪中叶,美国出现的“天定命运”思潮,“美国伟大”、“白人种族优越论”、“民主制度优越论”等观点经社会精英人物和大众媒介的宣传深入人心。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首先提出美国伟大的概念,他认为美国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成为一个像欧洲那样在世界范围内起支配作用的国家,成为一个伟大国家。后来,这样的思想不断被传播和强调。美国的立宪民主制度被美国人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制度,美国人负有使命将其推广到全世界,美国应当领导世界,美国应当承担起天定的使命,将美国的统治拓展到上帝为美国的自由发展而指定的整个大陆。这些思想成为美国扩张主义的意识形态,今天我们从无数好莱坞的电影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桥段、情节和思想表达。

3.大众媒介对主导意识形态的有力传扬

大众媒介对社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传统观念,推动了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演变,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大众传播。爱德华·汤普森提醒说,在西方现代文化中,意识形态和大众传媒存在着一种共谋关系,人们的生活极易受到大众传媒的支配和引导。詹姆斯·凯瑞以电报为个案,探讨了早期电子媒介对美国现代生活的影响,电报作为信息传播手段、信息本身与美国主导意识形态关系密切。电报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这种电子(技术)至上的赞歌声中,有人发现了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中心原则:‘传播、交易、动机带来了人性、启蒙、进步,孤立与断裂是野蛮的象征,是有待克服的障碍。”[2]电报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互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它的影响下产生了新的语言形式与新的概念系统,带来新的社会关系结构,同时,这些变化意味着旧的语言和书写形式的衰落,意味着传统社会的消逝,并推动了美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全面控制。电报之后是电影、电视、互联网,谢·卡拉-穆尔扎认为,当代西方的形成与言论自由以及大量制作信息技术的实现密切相关。

当然,应当正确地看待大众媒介的影响,过分地强调和夸大媒介的作用极易陷入媒介技术决定论的巢窟,而媒体的生产模式和作用、媒体方面的权力组织结构以及媒介内容都是受人的活动的影响。技术不仅仅是出于个人智慧的发明创造,它的出现、传播、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相关的争议、适应、改变,这些都与人有关,满足人的需要、受人的思想意识的支配。

二、美国大众媒介服务主导意识形态的制度机制与传播技巧

1.政府调控媒介手段的隐性和刚性

施拉姆曾总结说,任何社会对传播机构的控制都出自社会本身,代表着其信仰与价值观。他认为,美国对媒介控制的态度是:实行最低限度的政治控制和政府控制,容许大量的经济控制,而经济控制是通过私有制达成的。[3]在美国,大多数大众媒介是靠市场生存的,因此表面上看它们跟政府的关系并不密切,但是事实上,媒体与政府的关系十分微妙。媒体是有着突出利益取向的营利机构,获取利益是它的根本追求,它们无法忽视与其利益密切相关的政府和资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一般而言,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媒体的活动,但是政府掌握着信息频率、电波传输、许可证批准、税收等方面的控制权,同时资本集团投入的广告是媒体的主要经济来源,为了自身利益,大众媒体必须与政府和资本集团搞好关系。

美国大型的广播公司、电视台等如时代华纳集团、迪士尼集团、新闻集团、NBC环球公司等都在不遗余力传播着美国社会核心价值。可以说,美国的大众文化一直处在美国主导价值的控制之下。在美国统治阶级的统治技巧尚不纯熟或处于敌对制度的对抗时期,美国社会的意识形态控制也是很直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中情局特工卡尔顿·艾尔索普以制片人和经纪人身份为掩护在派拉蒙制片公司工作,并定期为中情局和心理战略委员会撰写报告。他的工作是确保如何让观众在电影中看到一个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好美国形象。[4]

美国对媒体的管理主要是以法律为主的。从相关法律的发展来看,美国直到20世纪60年代,待到国家的操纵技术比较成熟、不容易出故障时,才从法律上取消了对信息自由的限制。[5]在美国历史上,争取言论自由和加强控制的斗争从未停止过。曾有24位报刊编辑和发行人因《惩治煽乱法》的规定而被起诉。1917年,《反间谍法》规定对未经授权擅自取得、接受和传播国防资讯的行为进行惩罚。1940年,《史密斯法案》规定:凡密谋宣传暴力革命思想的人均犯有颠覆罪。20世纪60年代,民众因为自己的权利受损而将对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警察局长的批评信作为广告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美国最高法院根据1798年制定的《惩治煽乱法》(该法规定,任何阴谋反对联邦法律实施煽动叛乱,发表反对、丑化、中伤美国总统、国会的言论和文字者,将被处以最高为5000美元的罚款或最高为5年的监禁。)裁定《纽约时报》受处罚。无论根据当时的法律还是在实践中,没有美国地方或联邦政府的许可是不准公开发表演说的,对政府的任何批评当然可定为犯罪。直到1964年美国最高法院才宣布《惩治煽乱法》违反1791年宪法第一修正案,最高法院裁定,以抗议书或请愿书的方式表达对政府的批评在美国将不再被看作是犯罪。[6]谢·卡拉-穆尔扎对此分析认为,只有到了美国政府的社会控制技巧成熟之后,美国才赋予公民表达的自由。在最近几十年来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国政府越来越多地采取法律途径以外的手段对大众媒介实施严格的控制。

2.电子媒介娴熟的意识形态默化操控

在媒介化社会中,只有进入媒介通道的信息才可能影响社会,大众媒介可以成功地引导民众思考什么问题甚至如何思考。西奥多·怀特在《总统的诞生》中这样描述大众媒介的作用:“除非新闻界已经为公众的头脑作好准备,国会的任何法案、任何对外冒险、任何重大的社会改良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新闻界捕捉住了重大的问题并将其塞入讨论的议程时,问题就能自动运行、促使人行动了……”[7]实证研究证明,在特定的时空里,民众关心和讨论的主要问题正是新闻媒介里强调的问题。G·席勒对此的分析是,由于媒介的私人所有性质导致信息产业具有垄断性质,由于媒介所有者思想和利益的相近性而使媒介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信息的选择。除一小部分的优秀的居民了解自己的需求,大部分美国人都陷入了毫无选择的信息陷阱中。[8]

媒体很早就证明自己在塑造媒介人物时的巨大能量,报纸、杂志和书籍提供的长篇(连载)故事吊足了民众的胃口,电台、电影和电视造就了星光熠熠的各界明星,主导意识形态不是靠理论的力量而是依赖这些资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实现了意识形态的默化。在这一过程中,意识形态是以一种隐性的、间接的、渗透式的方式传播的。大众媒介信息充分肯定美国的民主、自由等社会主导价值,极力展示美国强大的国家实力,鼓励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大众媒介通过各种手法和技巧影响普通民众的思维和信息环境,使他们无法产生或者放弃意识形态抵抗。“它们(大众媒介)实际上是在控制我们的整个文化,给它过筛子,把个别成分从整体文化现象中分离出来,使之具有特殊的分量。他们提升某种思想的价值,贬低另一种思想,使整个文化天地两极分化。”[9]对此,施拉姆也只好无奈承认“如果想要争辩说,这个社会、经济阶级的思想并没有支配美国的报纸社论且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新闻报道,那还是难以成立的。”[10]

大众媒介通过其特殊的技巧摧毁人们的观念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它还构筑新的思想、愿望和目标。通过模式化、肯定/重复、简化/分解等叙事方式,制造轰动效应、娱乐化等信息传播手段使一个完整的事件被肢解或片面使用,或是使严肃事件娱乐化,受众生活在被操纵的符号系统中,这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形式,控制着人们的情感系统、想象力、注意力甚至记忆进而实现了意识形态的操控。这些意识操纵手法摧毁了大众社会的人们通过真实的历史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大众媒介特别是电子媒介成功地安排了美国人的思想和生活,可是绝大多数美国人却对此毫无感觉。

参考文献:

[1]张骥等著.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21页

[2][美]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页

[3][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何道宽译.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3-174页

[4]姜辉、龚云、梁孝、赵培杰.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N].李慎明、武寅主编《中国国情报告(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2页

[5][俄]谢·卡拉-穆尔扎,徐昌翰等译.论意识操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28页

[6][美]达洛尔·M.韦斯特,董立译.美国传媒体制的兴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7][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何道宽译.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62页

[8][俄]谢·卡拉-穆尔扎,徐昌翰等译.论意识操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35页

[9][俄]谢·卡拉-穆尔扎,徐昌翰等译.论意识操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30页

[10][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何道宽译.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74頁

作者简介:

尹辉(1973--)女,辽宁瓦房店人,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博士。

猜你喜欢
结构特点
浅谈车载一体式隔膜压滤机的结构特点及优势
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
试论壳牌气化炉的结构特点及操作维修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及基础结构设计探讨
浅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二十九首
索膜结构体育馆发展综述
网架式客车底架的结构特点及焊接工艺
浅谈矮塔斜拉桥的优缺点
浅议外注式液压支柱的结构特点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