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央吹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以来,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十九大也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给云南省云龙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发展方向。本文结合县情和作者驻村扶贫经历,阐述了加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生态乡村建设,以带动云龙县经济发展,进而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
关键词:生态乡村;建设;精准脱贫;精准扶贫
2019年,是云南省云龙县精准脱贫的“摘帽”年。全县将紧扣“两不愁三保障”,贯彻精准方略,围绕“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等5条贫困县退出标准,聚力攻坚,确保脱贫“摘帽”达标。笔者结合自身驻村扶贫经历,结合云龙县情,从云龙加强生态乡村建设,发展全域旅游视角,阐述助推精准脱贫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云龙县生态现状和精准脱贫工作状况分析
地处横断山南端滇西澜沧江纵谷区,怒山山脉、云岭支脉和澜沧江、沘江(澜沧江主要支流)由北向南纵贯全境,怒江绕西部边境而过。属典型的山区地形,从西到东依次呈南北向排列有崇山山脉、盘山山脉、清水朗山脉,占全县面积的90%以上。受江水的强烈切割,山势磅礴,谷地幽深,形成了高山峡谷相间的破碎复杂的地貌形态,古有“岩疆”之称。境内山青水美、风光秀丽,有天子山、志奔山、凤凰山高原森林草甸等众多优美壮丽的自然景观。
近几年来,云龙县依靠建设生态乡村实现经济增收,进而实现精准脱贫。充分发挥麦地湾梨、云龙茶、诺邓黑猪、诺邓火腿、云龙矮脚鸡五大地理标识优势,以“党建+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党组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党组织+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群众积极参与产业发展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已经建成生态茶园4.2万亩、麦地湾梨4.9万亩、泡核桃130万亩,中药材产业动态保有量达15万亩;2018年,云龙实现2个乡镇、25个贫困村、10000人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6%左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一直在不断提高。云龙人民群众依靠建设生态乡村实现经济增收,进而实现精准脱贫,提高民族贫困地区民众的经济收入,进而提高其生活水平,最终让其摆脱贫困。
二、云龙县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生态乡村对于精准脱贫工作的意义
1.在民族贫困地区加强生态乡村建设能够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进而实现依靠旅游产业的扶贫,为该类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国际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那么旅游业便能够进入某区域老百姓日常消费的阶段。简单来说,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即“这是有钱人才可以消费的项目”,因此依靠旅游业实现精准扶贫往往更有效果。近两年,云龙县的人均GDP已经接近5000美元,所以云龙县已经进入了依托旅游业展开精准扶贫的有利时期。云龙县是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进程中备受关注的地区,该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若能够将其建设成民族旅游基地,对其后的发展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结合县情发展全域旅游,有力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在云龙县,多样民族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历史遗存遍布全境。“耳子歌”“吹吹腔”“力格高”等具有鲜明的山地白族风情,“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沘江古桥梁群”“顺荡火葬墓群”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势磅礴,谷地幽深,出现了世界罕见的地貌“天然太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原明珠”天池,壮美的澜沧江高峡平湖等自然奇观。所以在生态乡村建设或全域旅游发展层面上云龙仍有广阔的空间。实际工作中若能够顺势而为,由建设生态乡村着手为其创造更具优势的旅游业发展资源,便能够为该地区的民众营造脱贫致富的新渠道,对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加强生态乡村建设,能够实现民族贫困地区的“五位一体”产业发展
民族贫困地区想要实现脱贫致富,就必须顺应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的协同发展才能够真正造福我们的子孙后代。推动生态乡村建设,在不断挖掘生态乡村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既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又能够刺激消费。就经济发展而言,投资与消费至关重要。旅游业属于朝阳产业,呈现出了蓬勃向上发展的态势,它能够实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等要素的“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是推动社会主义生態文明建设必须要重视的元素,而建设生态乡村则是这一切的起点。
4.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却在逐渐向往一种自然、生态化的生活方式。建设生态乡村便能够为民众提供一个贴近生态、贴近自然的旅游环境,为游客营造了一个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当地居民也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三、结合县情,依托生态乡村建设,实现精准脱贫的路径探索
1.依托生态乡村,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品牌
一方面做实旅游服务产业,完成龙云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推动诺邓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创建宝丰古镇3A级景区,加快诺邓4A级景区创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推出精品力作。力争白族“吹吹腔”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努力将“力格高”打造成响亮的白族文化旅游融合品牌。另一方面深入落实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太极健身等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完成诺邓白族乡土建筑群消防工程和沘江古桥梁群修缮一期工程建设,积极开展云龙古盐井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工作,完成宝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申报。总之,紧抓白族“力格高”舞蹈在云南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中荣获金奖机遇,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工作,实现旅游收入4.16亿元以上,使旅游产业成为云龙县支柱产业之一,成为促进云龙“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惠民产业。
2.依托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休闲农业
一方面,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积极开展“诺邓火腿”统一标准制定,继续推进“云龙茶”统一品牌整合,充分发挥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优势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三区一园”规划建设目标,推进林果业、诺邓黑猪等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加大绿色农特产品供给。另一方面,紧抓“诺邓火腿”制作技艺等3个项目入选全省第四批非遗名录机遇,全力推动诺邓黑猪全产业扩繁和深加工项目投产达效,推进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带动诺邓火腿加工基地建设。第三方面,建成天池麦地湾梨现代农业庄园,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3.强化生态乡村规划的引导,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龙云县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加快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实施,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18年实施人工造林2000亩,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1.1万亩、国家储备林2700亩,义务植树50万株。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划定水源保护区,加强饮用水安全管理和水质监测,巩固天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创建成果。
今后,云龙县要持续提升人居环境,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注重制度机制落实和群众主体作用发挥,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要坚守生态底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实施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修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云龙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高对民族贫困地区生态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今后工作中要将生态乡村建设以及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放在关键位置之上,着重解决这部分工作中潜藏的问题。要根据云龙县旅游生产发展的实际现状,做好交通、城建、国土以及环保等工作的规划,以确保生态乡村建设能够与社会发展进程紧密融合,真正实现依靠旅游带动“脱贫致富”的工作思路。
4.强化人才建设,做好人才培养
想要确保生态乡村建设工作能够在民族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强化人才建设,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既需要让旅游产业的发展能够与旅游人才相适应,又需要确保生态乡村建设工作中的细节能够准确落实到位。具体来说,要围绕着生态旅游产生的发展以及精准扶贫性质来培养一批有能力的干部,以发挥好带头作用。此外,旅游业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产业,需要大量的管理、服务以及营销人才,因此更需要引进专业化的管理人才,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在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基础上,要强化导游、农家乐服務人员等基层从业人员的培训,以达到规范市场经营环境并提升本地旅游产业品牌效应的效果。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输送机制,尤其要保证贫困对象能够得到培训、学习、参与的机会。确保贫困对象能够真正参与到生态旅游产生的经营发展之中,强化其就业能力,让他们能够真正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以及政府部门颁布实施的各项旅游产业政策实现“脱贫致富”。
总之,精准扶贫不仅能够从真正意义上帮扶困难群众,亦是保障社会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云龙县地势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当地居民若想脱离贫困落后的现状,必须依托当地的旅游产业,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发展相关的旅游副业,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真正让贫困户的腰包“鼓起来”。
作者简介:
杨会(1974--),白族,云南大理人,现为中共云龙县委党校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