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和pH值对孔雀鱼针尾病的影响

2019-09-06 03:38金士博姜志强黎睿君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氨氮pH值

金士博 姜志强 黎睿君

摘要 孔雀鱼是我国小型观赏鱼中最主要的养殖种类,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病害问题频发,尤以针尾病最严重。本研究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对辽宁某孔雀鱼养殖区针尾病开展了为期1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其中水质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孔雀鱼针尾病发病池的氨氮、pH指标普遍高于未发病水池指标。基于此结果,本研究开展了高浓度氨氮、pH值对孔雀鱼的急性毒性试验。氨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高浓度氨氮可导致孔雀鱼针尾病的发生,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3.56.4.683.54、2.08mg/L,其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为1.79、0.360.27、0.16mg/L,氨氮的安全浓度为0.21mg/LopH值对孔雀鱼急性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异常pH指标未导致孔雀鱼针尾病的发生,但导致孔雀鱼出现夹尾现象,其中pH=10时孔雀鱼夹尾率最高,为23.3%。综上所述,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孔雀鱼针尾病的发生,而且针尾病发病率与氨氮浓度成正相关;而pH指标未导致孔雀鱼针尾病的发生。

关键词 孔雀鱼;针尾病;氨氮;pH值

中图分类号 S96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8-0226-02

孔雀魚是小型观赏渔业中养殖规模最大、最有经济欻益的观赏鱼类。在孔雀鱼流行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孔雀鱼针尾病的暴发最严重,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为期1年的水质检测发现,针尾病发病池的氨氮、pH值普遍高于未发病池。发病池氨氮平均指标为0.539mg/L,为国家V类水,高于国家I类水27倍;pH值平均指标为8.63,属于国家IV类水。而截至目前,关于氨氮、pH值对孔雀鱼针尾病的急性毒性试验及孔雀鱼针尾病影响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开展高浓度氨氮、pH值对孔雀鱼的急性毒性试验,探讨二者对孔雀鱼针尾病的影响,以期为孔雀鱼针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试验鱼均购自辽宁省鞍山市某观赏鱼养殖区,鱼体长1.2~1.5cm,鱼体平均体重(0.05+0.01)go试验前先暂养1周,选择健康个体开展试验,试验期间停止换水喂食。

1.2试验方法

1.2.1氨氮毒性试验。氨氮毒性试验采用96h静水法,并采用纳氏试剂法检测。试验根据氨氮浓度不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0.0.2、0.4、0.8、1.6.3.2.6.4、12.8mg/L,其中0mg/L为对照。每个处理30尾鱼,分别在10L的玻璃缸急性攻毒浸泡96h,水温26C,pH值8.0,攻毒期间无换水投喂。攻毒期间及时观察孔雀鱼活动及中毒症状,同时及时将死亡个体取出,分别记24.48.72.96h时死亡的个体总数。并计算出氨氮浓度在各暴露时间下的半致死浓度(LCso)、安全浓度、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及死亡率。

1.2.2pH毒性试验。试验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用pH仪进行检测。根据pH值不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4.0、5.06.0、7.0、8.0、9.0、10.0,其中pH=8.0为对照。每个处理30尾鱼,分别在10L的玻璃缸急性攻毒浸泡,连续观察7d,水温269C,攻毒期间无换水投喂。攻毒期间及时观察孔雀鱼活动及中毒症状,同时及时将死亡个体取出记录数据。

1.3统计分析

所有的数据采用平均值t标准差表示,数据处理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P<0.05表示差异显著。以实测氨氮浓度计算各暴露时间下的半致死浓度(LC)和安全浓度(Sc),同时计算出对应的非离子氨的浓度和解离常数(pKa),计算公式如下:

Sc=0.1x96LCsfM";

非离子氨(NH3)=总氨(NH3+NH4*)/[l0(pKa-pH)+1]4);pKa=0.09018+2729.92/T。

其中,pKa为解离常数,T为开氏温度。本试验条件为pH=8.0温度26C。

2结果与分析

2.1氨氨对孔雀鱼急性中毒试验观察

孔雀鱼氨氮中毒表现分为3个阶段:①早期,鱼体游动缓慢、鳍条竖立、出现狂游焦躁不安;②中期,鱼体聚集在缸的四角,尾鳍、腹鳍下耷,侧游侧翻,鳃盖张合速度减慢,尾鳍出现夹尾症状;③后期,鱼体倾斜浮于水面上,尾鳍逐渐呈现针尖状,随后死亡(图1)。

2.2pH值对孔雀鱼急性中毒试验观察

孔雀鱼pH值中毒表现分为2个阶段:①早期,鱼体狂游焦躁不安、碰撞缸壁;②后期,鱼体游动缓慢,尾鳍、腹鳍下耷,侧游侧翻,鳃盖张合速度减慢,部分鱼体尾鳍出现夹尾(图1),随后死亡。

2.3不同氨氮浓度条件下孔雀鱼的存活表现

由表1、图2可知,12.8mg/L氨氮的孔雀鱼死亡率及针尾率最高,分别为100%、30%。6.4mg/L氨氮的孔雀鱼夹尾率最高,为66.7%。氨氮对孔雀鱼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xo)分别为23.56、4.68、3.54、2.08mg/L,对应的非离子氨浓度分别为1.79、0.36.0.27、0.16mg/L;96h的安全浓度(Sc)为0.21mg/L。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孔雀鱼针尾和夹尾的出现,针尾率、夹尾率与氨氮浓度和攻毒时间成正相关。

2.4不同pH值条件下孔雀鱼的存活表现

由图3可知,除pH=4时孔雀鱼死亡率为100%外,其他处理孔雀鱼死亡率均小于50%。酸碱性较大时,pH值的变化致使孔雀鱼死亡率、夹尾率有部分波动,其死亡率在pH=4时最多,为100%;夹尾率在pH=10时最多,为23.3%。在正常酸碱性的水体中,pH=8、pH=9时未出现鱼体死亡。研究结果表明,pH值不会导致孔雀鱼针尾的出现,但随着pH值的增加,孔雀鱼耐受性减弱。

猜你喜欢
氨氮pH值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生活饮用水氨氮的检测
次氯酸钠去除电镀废水中氨氮的研究
生活饮用水氨氮的检测
氨氮自动分析仪自设方法测定氨氮研究
园地主要经济作物氮磷钾与pH相关性研究
电镀镍钴合金镀液与操作
粉末树脂过滤器优化案例
水的酸碱性与健康无关
天然沙粒对氨氮吸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