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甘薯的优点及栽培管理技术

2019-09-06 03:38徐水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技术优点

徐水林

摘要 主要介绍了观赏甘薯的优点及栽培管理技术,为种植户提供相关参考,以期促进观赏甘薯的广泛应用,发挥美化城市及庭园的作用。

关键词 观赏甘薯;优点;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82.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8-0128-01

甘薯是我国主要杂粮之一,其营养价值高、用途广泛。衢州市甘薯常年种植面积0.68hm21,主要用于酿酒、饲料、加工薯条和粉丝等。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怀,观赏甘薯也应运而生。

观赏甘薯为旋花科番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2,集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于一体,而且生长迅速,具有耐贫瘠、耐干旱等优良特性3。目前,衢州市的庭园观赏甘薯主要有紫叶甘薯、金叶甘薯和三色甘薯等3种。叶菜型甘薯以食用甘薯茎尖为主,可作阳台蔬菜和庭园观赏两用;栽植方式有水培、块根植、茎叶扦插等3种,但以茎叶扦插为主甲。观赏甘薯因其多样的叶形、靓丽的叶色而深受人们喜爱,具有美化城市及庭园的作用。

1优点

1.1观赏期长

一般花卉以观赏花为主,周期短的10d左右,长的30d左右;油菜花观赏时间较长,也只有40~50d。而养护良好的观赏甘薯,通常3月中旬至12月上旬都可以观赏;如做好防冻措施,则可以全年观赏。

1.2美化庭园(和城市)

在农村,农民利用门前庭园,以花盘或长槽盆扦插观赏甘薯;在城市,可在阳台上以花盘方式扦插观赏甘薯,也可以沿街道用长槽盆来扦插观赏甘薯2018年开化县沿街扦插的观赏甘薯,不仅美化了城市,还得到了市民的好评。

1.3节约成本

观赏甘薯幼苗的繁殖快、时间短,同时病虫害发生较少,因而栽植成本较低。扦插观赏甘薯不仅苗木成本较其他花卉低,而且管理费用也较少。

1.4观食两用

選栽观赏甘薯时可以扦插叶菜型甘薯,不仅可以美化庭园,而且具有食用价值。

2栽培管理技术

2.1扦插管理

观赏甘薯以小盆栽培为主,花盆口径25~30cm,每盆扦插3~5株;叶菜型甘薯,可用长槽盆栽培,株距10~15cm。选择苗长10~15cm带2~3节嫩头的幼苗,扦插后只要水分充足,则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过程中应注意遮荫保苗。

2.2水分管理

观赏甘薯室内前期一般7d左右浇1次水用量依照盆内湿润程度而定,室外4~5d浇1次水,通常安排在早上或傍晚叶菜型甘薯要做到看苗施肥,并浇足水。为了保证茎叶的鲜嫩度,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勤浇水,以保持种植盆内的湿度。

2.3温度管理

观赏甘薯同甘薯一样需要温暖的气候条件,温度要求在10~30C,7-8月高温期需要遮荫;12月,上中旬低温来临时,将观赏花盘移人温室保留母株。

2.4光照管理

观赏甘薯喜光。农村农户门前栽植的观赏甘薯不缺乏光照,但在居民阳台栽植的观赏甘薯,建议将其摆放在有光照的窗户周边。有条件的建议在室内给予补光,例如盆栽上设置LED植物生长灯。

2.5虫害管理

病虫害的防治原则是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甘薯较其他蔬菜病虫害轻,也可通过人工灭虫控制虫害。药剂防治病虫害应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叶菜型甘薯盆栽用药要注意采摘安全间隔期。

2.6适时采摘

叶菜型甘薯茎尖只要达到适当长度即可采收,在4-11月,如水分充足,每隔7~15d可采摘1次,具体采收间隔时间视茎尖生长速度而定。做到适时采摘,一是可以防止基部茎叶变老变黄,增加株间通风透气性;二是有利于甘薯茎上的腋芽抽生,增加收获批次。观赏甘薯为保持其观赏美感,可依据喜好进行修剪。

2.7防冻措施

2.7.1移入室内。12月冷空气来临,要及时将观赏甘薯移入室内,如量大的可以部分移入室内,确保母株能够安全越冬。室内温度低于7C时,要适当增温,防止死苗。

2.7.2转移苗棚(或温室)。育苗棚内一般有加温措施,棚内温度高于10C,可以达到观赏甘薯的生长适温。因此,为了避免观赏甘薯发生冻害,应就近将观赏甘薯全部或部分转移到育苗棚内,确保来年有苗扦插。

3参考文献

[1]陈建明,徐南昌.1986-2015衢州农作物品种[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159.

[2]任韵,陆国权.国外观赏甘薯的培育和应用[J].北方园艺,2005(3):14-15.

[3]王晨静,陆国权,赵习武.观赏甘薯的观赏性综合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15(2):176-178.

[4]史新敏,唐君,张允刚,等.观赏甘薯冬季温室盆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7(1):48-49.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技术优点
哲理漫画
学生的优点单
神奇的优点表
简析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
12星座之优点大集合
厚皮甜瓜春季凉棚栽培技术
甜樱桃新品种晓文1号及栽培技术
食疗有何优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