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军 刘艳 李梦姣
摘要 茎基腐病是危害河南省夏玉米的主要病害,已成为制约玉米持续增产的重要因素。本文介绍了茎基腐病的症状、致病病原菌和发病规律,分析了致病原因,并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茎基腐病的预防及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茎基腐病;症状;病原菌;发病规律;防治措施;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S435.13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8-0104-02
河南省作为黄准海冬小麦一夏玉米连作生态区的主要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在300万hm2左右"。玉米茎基腐病已成为危害河南省夏玉米的主要病害,大田发病率一般为10%~15%,严重地块高达80%以上,甚至完全枯死凹,一般导致减产20%左右,严重的减产50%/34。
玉米茎基腐病一般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分青枯、黄枯及青黄枯等3种发病症状。当品种比较感病、雨后暴晴田间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易发病,病叶自下向上呈霜打或水烫状,迅速枯死,呈灰绿色,表现出青枯状;当品种比较抗病,发病后遇田间湿度较小、气温偏低等不利环境条件时,病发后叶片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逐渐变黄枯死,显症历时较长,表现出黄枯状;如果发病条件由不适宜转变为适宜,病害发展速度突然由慢转快,则表现为青黄枯状。
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病斑一般环绕茎基部发展,后期基部1~3节变褐发软,严重时明显收缩,玉米易从发病处折断,倒伏;拔出病株后可见须根减少,初生根和次生根变为褐紫色并伴随腐烂破裂,病根皮层常见剥离间;剖开维管束间隙可见白色菌丝或红色霉状物叫。细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的典型症状是在玉米中部的茎秆和叶鞘上发生水浸状腐烂,引起组织软化,并有严重的恶臭味"。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病株往往提前枯死、倒伏,造成玉米果穗下垂,籽粒松瘪,千粒重穗行数和行粒数降低8。细菌性玉米茎基腐病前期发病植株一般不能抽穗和结实。后期感病的玉米植株,多数不倒折,但病部以上器官会枯死”。
2病原
玉米茎基腐病按致病菌种类可分为真菌性茎基腐病和细菌性茎基腐病。袁虹霞等研究表明,河南省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由多种镰刀菌复合侵染引起,包括禾谷镰孢(Fu一sariumgraminearum)和轮枝镰孢(Fvericillioides),极少数由腐霉菌(Pythiumsp.)引起,其中禾谷镰孢分布最广、致病力最强。这与石明亮等[5研究结果一致。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是由菊欧文氏菌玉米致病变(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Sabet)Victoria,ArboledaetMunoz)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中部茎秆和叶鞘。
3发病规律
玉米茎基腐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各种病原菌在病残体、土壤和种子中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细菌病原菌主要借灌溉水流、风雨传播,通过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染而引起全株发病。真菌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借助风、雨、灌溉、机械和昆虫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病菌从根部伤口或表皮侵人引起全株发病。
玉米茎基腐病始发期在灌浆末期至乳熟初期,发病高峰在乳熟后期至蜡熟期。发病与否及发病轻重与气候、品种、土壤耕作栽培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玉米抽雄期至成熟期,高温、高湿是茎基腐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尤其是雨后骤晴、气温剧升,该病容易暴发流行。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密度过大施氮过多、通风不良、虫害伤口多的植株发病重2。
4发病原因
4.1秸秆还田
随着政府秸秆禁烧力度的加大与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大力推广,河南省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基本做到了全覆盖。秸秆还田虽然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但也导致大量病残体滞留田中,第2年初侵染的病原菌增多,病害发生加重。4.2气候因素
7-8月,河南的玉米處于乳熟末期至蜡熟期,其间河南省往往降水偏多,如果又遇到雨后暴晴的天气,形成高温高湿的气候,容易造成玉米茎基腐病的暴发流行。
4.3推广耐密品种
为了提高产量,高密度的高产耐密品种很受农民欢迎,但种植该类玉米的田块往往光照不足、通风透光条件差、田间湿度大,为病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4.4偏施氮肥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民施基肥和追肥时往往选用尿素,氮肥偏多,导致玉米生长偏快,长势过旺,玉米植株及根茎较嫩,为病原菌的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5防治措施
5.1种植高抗或抗性品种
选用高抗品种浚单08981"1先玉335或抗病品种郑单958、郑黄糯2号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避免种植洛玉818和浚单20等高感玉米茎基腐病品种4。
5.2轮作
玉米可与蔬菜、马铃薯棉花等非寄主作物进行2~3年轮作,防止土壤病原菌积累。
5.3平衡施肥
刘晓燕等2研究表明,施钾肥可明显增强抗、感病品种抗茎基腐病的能力,且对感病品种的防治效果优于抗病品种;孔晓民等031研究表明,施用氯化钾300kg/hm2、磷酸二氢钾4.5kg/hm2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效分别为52.20%、50.60%,施用硫酸锌30kg/hm2和有机肥45t/hm2也有一定的效果,防效分别为39.36%和34.54%.温瑞!研究报道,在玉米生育前期施用氮(尿素)、磷(NaH2P04)、钾(KCl)的比例为1:4:5,生育后期(抽穗期后)为1:1:5,可以有效提高玉米抗茎基腐病的能力。
5.4药剂防治
对于真菌性玉米茎基腐病,张丹丹等5研究表明,敌委丹+金阿普隆复配剂1:500拌种处理效果最好,防效达到68.96%;韩成卫等呵研究表明,适乐时和多菌灵拌种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4.2%和55.4%。对于细菌性玉米茎基腐病,王满强等叼报道,在发病初期茎基喷施72%农用链霉素SPx2000倍液可控制病害进一步发展,防治效果达70.1%~71.6%。张虹研究报道,播前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按种子用量的0.2%或用5%根保剂按种子用量的4%进行药剂拌种,消灭种子带菌能有效预防玉米茎基腐病。在发病初期采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4000倍液、77%”可杀得500~800倍液.47%春雷霉素·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对玉米茎基腐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6参考文献
[1]徐永伟.河南省玉米蚜的发生与防治对策[J].河南农业,2011(7):26.
[2]吴海燕,孙淑荣,范作伟,等.玉米茎腐病研究现状与防治对策[J].玉米科学,2007,15(4):129-132.
[3]陈德辉.玉米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D]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86.
[4]范志业,崔小伟,施艳,等.河南省玉米茎基腐病主要病原茵鉴定及主栽玉米品种的抗性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12):87-90.
[5]石明亮,黄小兰,陆虎华,等.玉米抗茎腐病研究进展及其鉴定与育种方法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4):1-4.
[6]谢富欣,黄秋平,赵花周,等.我国玉米茎基腐病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5(3):93-94.
[7]张虹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J].吉林农业,2015(18):98.
[8]陈润玲,檀尊社,赵保献,等.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D].西北农业学报,2005,14(6):157-160.
[9]袁虹霞,闵营辉,张丹丹,等.河南省玉米茎腐病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J].玉米科学,2011,19(6):122-124.
[10]李守信,谢燕飞,冷大宾.阜南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8):111.
[11]黎东亮,鹿红卫,李保峰,等.豫北地区主推玉米品种抗茎基腐病分析[J].安徽農业科学,2015,43(5):146-147.
[12]刘晓燕,金继运,何萍,等氯化钾中的钾素和氯素对玉米茎腐病防治效果研究[J].玉米科学,2007,15(6):97-102.
[13]孔晓民,韩成卫,宋春林,等.不同营养元素对玉米茎腐病的调控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16,45(9):69-72.
[14]温瑞.磷钾、蔗糖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J].河北农业科学,1999,3(3):26-27.
[15]张丹丹,闵营辉,袁虹霞,等.9种化学药剂对玉米茎腐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J].河南农业科学,2010(8):90-92.
[16]韩成卫,孔晓民,吴秋平,等.不同化学药剂对玉米茎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6,48(7):114-117.
[17]王满强,陈光华,郑小惠,等.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发生与防治[J].陕西农业科学,2016,62(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