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对话 走近人物

2019-09-06 06:21任莉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6期
关键词:碧云人物形象小说

任莉

手捧小说,往往被跌宕起伏的情节鼓动得心潮澎湃。小说中的人物也会随着阅读逐步浮现在脑海里。而“对话”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纵观古今中外小说,大量的对话充溢在文学作品中。“对话”也因比叙述、描写更易亲近读者,让读者快速进入对话中,融入小说情境。面对小说中的“对话”,除了关注对话的内容,我们还要做什么?解密“对话”的表达。这是深层次走进人物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在阅读人物对话的过程中,给大家提出三种阅读的方法:“再现”朗读;“还原”阅读;“比对”阅读。

“再现”朗读

古人讲“言由心生”,对话中的人物个性特征是具有质感的,不仅表现在内容,还表现在语气、语调上。读到对话的时候,先尽可能地去揣摩人物的语气,读出声来,就如同自己在说话一般。不仅如此,还要进行必要的想象,想象说话时的情境与画面感,将对话时的场景、人物在自己脑海中形成连续的活动画面,调动“一连串语言”,我们就能以直觉去发现和感受人物的内心。比如小说《西游记》中第一回: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再现当时的情景,读者将自己想象成石猴,模仿猴子发出声音的声调。再读这段话时,就会发现小说中石猴的语言多是短促、连续重复的语言。为什么?说明什么?生活中,猴子发声短促有力,给人一种“猴急猴急”的感觉,所以文章中猴子的语言多是短语,而且,这样的语言正好体现了小说中石猴的性格——不仅是性子急,还表现出他胆大好胜的一面。通过这种“情景再现”,会让读者在亲身体验中明白:什么样的人就该说什么样的话。举一反三,将这个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笔下的人物形象会像石猴一样有特点。

“还原”阅读

在阅读小说“对话”时,我们可以采用“还原”阅读。所谓“还原”阅读,就是通过恢复事物的本来的样子,从而达到来揭示人物的目的。如《别饿坏了那匹马》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有一次,我背着马草四处寻找买主,经过书摊时,坐在轮椅上的他叫住了我:“怎么不来看书了?”我抖抖手里的馬草,无奈地摇摇头。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闻声走出一个姑娘,可能是他的妹妹吧。

“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从小伙子的语言和提示语中,我们知道家里的马正需要马草,可提示语中有了马草后,妹妹的眼睛却很“茫然”,这一神态很明显不对劲。用还原阅读:马正需要马草,马草来了,妹妹应该是欣然接受,表情应该是欣喜的,可此时她很“茫然”,显然,客观事实只有一个——“家中根本没有马”, 文章很明显“心口不一”。但也正因为这样的矛盾,我们看到了“碧云哥哥”对作者“我”的那份善良的用意——希望“我”经常去看书。同时,也为小说的结局起到很好的暗示作用。

“比对”阅读

比对,就是拿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揣摩文章表达的得失。在阅读小说的“对话”,我们可以对对话的表达进行删、减、添、换后,再与原文在表达进行比较,也有利于我们读懂文章与人物。

谈歌的小小说《桥》中,面对汹涌的洪水和唯一的逃生通道——木桥,村民们停下脚步,信任地望着村长老汉准备听他指挥,这时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我们先用上面的“还原”试想一下:洪水肆虐,生命危在旦夕。此刻,人们心中的想法只有一个——活下去,而唯一的逃生通道木桥上挤满了村民,还有不少村民没有挤上桥,怎么办?情况如此紧急,如果有人指挥,指挥的人当然是能少说一句话就少说一句话,因为少说一句话可能多救一个人。所以,阅读时不妨改动一点对话的内容:“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与原句“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比对一下,少一句“党员排在后面”可以吗?显然不可以。少了这句,不仅老汉心系群众安危的人物形象会大打则扣,而且后面他和青年人发出冲突的情节根本不可能存在。由此可见,对话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

在阅读小说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面对人物的“对话”,声情并茂地朗读,再现人物说话时的情境,揣摩人物的性情,在还原中发现表达上的矛盾揭示人物的内心,在比对中关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对人物形象的影响。此三种阅读策略,既简单又高效,不仅能揭示对话的秘密,还能帮助读者找到隐形的人物形象。这是值得用来阅读实践的好办法。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碧云人物形象小说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插秧
倾斜(小说)
柴碧云:多面的灵气女孩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文学小说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