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比较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2019-09-06 07:41谭冠斌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比较法教学效率高中化学

谭冠斌

[摘   要]比较法是中学化学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得当可以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通过概念比较,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通过结构比较,有助于学生掌握物质的性质;通过实验比较,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原理;通过正误比较,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等等。

[关键词]比较法;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0-0063-02

比较法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的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对所学习研究的事物的各方面进行对照比较,揭示其中的相同性和差异性,得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发挥比较法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时将各种类型的知识进行对照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区分和掌握事物的共同属性和个性特征,从而更清晰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由于比较法简单方便、易于掌握,利于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同时适用范围广,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较强的逻辑性,教师普遍乐于应用,大多数学生也容易接受,是师生认同的高效学习方法。

比较法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学科思维、探究知识、开发智力的重要手段。下面谈谈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的一些有效做法。

一、概念比较,掌握本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出现及新概念的不断引入,学生对于比较接近的基本概念常常抓不住要点,搞不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加以解决。比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这“四同”概念可以列出如下表格进行比较。

然而,有些概念很抽象,单纯地讲理论或列表比较并不能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感性材料进行比较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感性材料包括实验、实物、图表和模型等。比如,在进行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导电性对比实验后,就可以很好地引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在进行某些盐溶液的酸碱性对比实验后,就可以很好地引出盐类水解的概念;通过比较金刚石和石墨晶体的结构模型,可以得出金刚石比石墨结构紧密、密度硬度更大的结论。

二、结构比较,掌握性质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而物质的某些性质又可反映它的结构组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结构与性质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使学生深刻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又反映物质的结构”这一化学规律。

(1)某些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对比。例如,Na2O与Na2O2,Na2CO3与NaHCO3,CO2与SiO2,Mg与Al等物质,可列表比较它们的性质,从而掌握它们性质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2)各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对比。例如,在讲授金属元素时,首先重点讲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钾、铷、铯的原子结构与钠进行充分比较,注意找出它们之间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推出它们性质的相似性和特殊性;然后再推断出它们性质的递变性。在进行复习时,让学生整理归纳出碱金属元素、碳族元素、氧族元素、卤素的原子结构及性质的异同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纵横对比,总结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明确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差异,以及各同类元素在结构、性质上的异同,使学生牢固掌握各族元素的性质。

(3)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对比。有机物的性质主要由其官能团决定,但烃基对有机物的性质又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乙醇、苯酚、乙酸中均含有—OH,但这些—OH上H原子的活动性却不相同。让这三种物质分别与钠、NaOH溶液、NaHCO3溶液反应,对比反应现象,就可以得到醇羟基、酚羟基、羧基的性质及异同点。另外,苯与甲苯,甲酸与乙酸的结构与性质也可以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各类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了解有机物中不同基团间的相互影响,更好地掌握有机物的性质。

三、实验比较,掌握原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高中化学中要求掌握的气体制取方法并不少,如果每种气体的制取方法都靠记忆,必然容易出现混乱。因此,在学习完每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后,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掌握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后,对制取装置及收集装置加以比较,总结出制取气体的三大类型装置。

同样的,掌握气体的性质后,可确定收集气体的方法:

①难溶或微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如H2 、O2 、CH4  、NO;

②分子量大于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如O2 、Cl2 、HCl、CO2  、SO2 ;

③分子量小于29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如H2 、NH3 、CH4 等;

④分子量接近29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如NO、C2H2等。

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中学阶段的所有气体的制取装置及收集装置了。

四、正误比较,完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会根据“未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这一现象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针对此种情况,可做以下实验进行比较:分别取少量的Na2SO4、Na2SO3、AgNO3溶液,各加入少许BaCl2和HNO3溶液。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就能清楚得出上述生成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有三種情况:溶液中存在Ag+、SO42-或SO32-。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归纳出鉴别SO42-的正确方法:先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再加入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一定有SO42-存在。

通过正误比较,能有效帮助学生找出差距、弥补不足,达到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能力的目的。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通过比较来掌握的内容有很多,若能对不同的内容采用适当的比较方法,科学地与逻辑、推理、判断、归纳、整理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引导,就能做到既使学生牢固系统地掌握化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和运用比较法,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就能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对于比较法的运用,有很多教师的做法和研究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学习和借鉴。

(责任编辑 罗   艳)

猜你喜欢
比较法教学效率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比较法:立法的视角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