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娅
[摘要] 目的 分析加强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在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7年1—12月该院实施常规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期间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视为常规组研究对象,将2018年1—12月医院实施肠内营养配置室加强管理期间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比较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1例院内感染,常规组发生9例院内感染,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率为99%,常规组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率为8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加强管理,能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院内感染;作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6(b)-0035-02
肠内营养液主要是针对于昏迷、身体机能较差且难以进食的重症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1]。通常情况下患者身体较差,易于发生感染,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时机与管理方式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2]。肠内营养配置室为感染控制的重要场所,其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也会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感染发生率。文章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实施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别实施常规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与加强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在分组调查的方式下,评估加强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的作用效果,且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12月该院实施常规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期间入院治疗的100例患者视为常规组研究对象,患者中男女占比54:46,年龄取值(47.81±2.21)岁。将2018年1—12月医院实施肠内营养配置室加强管理期间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纳入实验组。患者中男女占比53:47,年龄取值(47.69±2.44)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P>0.05),且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杨内营养配置室管理模式,对各类所需要的材料与药品进行记录、管理,做好无菌消毒工作等。加强营养支持配置室管理的模式,详细如下。
1.2.1 科學划分功能 适宜的功能分区方式下,能够降低肠内营养配置室医院感染发生率。比如可以根据工作流程实施划分,具体包含刷洗消毒区、配置区、发放区等。在各个功能区间需要具有独立的物理间隔及清晰标识。设置专门的传送窗口,工作期间物品不能逆向运行,避免交叉污染的问题发生。各个功能区分配需要有专门的仪器和设备,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2.2 健全工作制度 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期间,需要构建完善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制定后,需要严格遵循管理制度,各个流程也需要落实到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且在专门监督小组设置的方式下,对实际的工作情况予以检查。
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工作态度较好且工作质量较佳的人员予以鼓励,对工作中频繁出错且态度较差的人员进行处罚,保证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实。
1.2.3 增强专业能力 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期间,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其整体管理效果。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水平的快速发展,对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营养科人员管理期间,自身的知识与业务能力需要持续提升。根据当前营养科工作的实际情况,加强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参与医院感染管理技术的交流会、知识讲座以及技能竞赛活动等。在持续的培训及技能学习方式下,增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营养干预服务。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医疗服务满意度主要是在患者出院前予以评价,包含满意、良好及不满3个等级,整体满意率=满意率+良好率[3]。
1.4 统计方法
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作为分析工具,计数资料[n(%)]以两独立样本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出现1例院内感染的问题,常规组发生9例院内感染的问题,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率为99%,常规组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率为8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加强管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营养干预要求等展开,尽可能降低患者的医院内感染发生率[4]。①需要明确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的制度,在实施肠内营养液配置之前,需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的流程、操作等展开[5]。避免由于器具消毒不佳,管理不当等诱发的各类院内感染问题发生。坚持无菌操作的流程,在消毒灭菌完成之后,需要贴上灭菌日期与时效日期的时间标识,在无菌柜中保存,做好记录工作。肠内营养配置室中各类器材需要定期采用酒精予以擦拭,尽量避免发生间接感染的问题[6]。各类器具为基本物质的保障,和营养液直接予以接触,更需要加强消毒灭菌的管理工作。每一位工作人员均需要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制定各项操作,降低不良问题发生率。
②在肠内营养配置室内部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各个功能分区实施科学管理。在适当划分功能分区的方式下,保证各类物品的干净、清洁,物品放置整齐、有序[7]。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人员需要对每日数功能分区实施全面的清洁消毒管理,以消毒液实施地面的清洁工作。空气消毒1 h,且可以采用紫外线灯照射30 min之上,全面发挥消毒灭菌的作用价值。医院可以定期对配置室中环境实施生物监测,在指标合格后予以应用。详细记录每次监测的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避免医院内感染问题的发生。肠内营养配置室清洁度要求为30万级,且需要加强日常清洁、监测。比如可以每间隔1个月实施1次生物监测工作,保证肠内营养配置室的清洁度能够符合国家要求。
③则需要加强人员的管理。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期间,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会直接影响其整体管理效果。营养科人员需要加强自身知识与业务能力的持续提升。根据当前营养科工作的实际情况,学习先进的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的先进理念、技术方法等,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及应急处理能力。日常工作钱,需要严格按照“洗手六步法”实施消毒,进入肠内营养配置室前需要更衣,佩戴一次性帽子及无菌口罩等。
加强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能够发挥院内感染控制的作用价值,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及症状快速改善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避免患者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是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的重要途径。该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出现1例院内感染的问题,常规组发生9例院内感染的问题,实验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相对较低。实验组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率为99%,常规组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率为84%。在加强肠内营养配置室管理的方式下,患者的医疗服务满意度也会提升,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專业、全面的临床干预,控制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配置室的加强管理,能够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对良好医疗服务形象的塑造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适合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于新颖,范玲.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功能及生长速度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16(8):814-819.
[2] 孔玉显,张敬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医院内感染130例临床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1):27.
[3] 李帆,李靖,田彩琴,等.肠内外营养对胃肠肿瘤化疗患者营养和毒副反应的观察[J].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18,5(1):43-47.
[4] 王恒恩,陈玉辉,裴艳蕾,等.术前不同营养状态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感染风险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45(4):65-68.
[5] 吴文洁.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6(11中旬刊):154-155.
[6] 覃振添,李春梅,陈志玲,等.序贯性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观察[J].当代护士,2016(1上旬刊):34-36.
[7] 李莉.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近期预后及hGH、IGF-1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8):749-752.
(收稿日期:201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