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光
内容摘要:联盟化发展是共同配送深入推进的重要手段与保障,本文分析了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的内涵与意义,构建联盟竞争力模糊评价模型,从竞争力评价的视角探寻制约共同配送联盟发展的因素,提出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提升策略,为共同配送实践与研究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共同配送联盟是物流联盟形式之一,本文成果也可为物流联盟等物流合作组织的构建、运行与深入发展提供重要参考范式。
关键词:竞争力评价 共同配送 物流联盟 模糊评价法
近年来,作为物流业的重点工程之一,共同配送在我国逐渐兴起,但深入推进仍存在诸多困难,究其原因,合作松散、资源共享难度大、企业间协调管理水平低是重要因素。共同配送的核心在于优化配置资源、“共同化”经营、形成规模效应,日本学者汤浅和夫(1986)认为,共同配送要通过企业联盟、集零为整,最终提高车辆利用率。建立共同配送物流联盟是促进资源共享、加快企业合作由松散型向紧密型过渡、推动共同配送取得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共同配送由试点转向全面深入发展,共同配送联盟得到业内广泛关注,农产品、商贸批发等共同配送联盟纷纷成立,联盟化将是共同配送的发展形式与趋势之一。从现阶段企业实践来看,大多数共同配送物流联盟仍处于浅层次运行阶段,甚至流于形式,如何激励从业者组建联盟或合作组织,提高共同配送的协调运行水平,构建社会化共同配送体系将是业内研究重点之一。
当前,我国学者关于共同配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共同配送模式、收益分配、效益产生、车辆调度、系统优化等方面,从研究成果看,共同配送模式众多、能创造显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代表城市配送发展趋势,学术界对共同配送收益与投入、运筹管理与系统优化等运营问题采用了模型或算例分析,对实践操作有指导意义。从研究领域看,学术界对共同配送合作组织构建与具体运营还未引起足够多的关注,还未完全从物流联盟或配送联盟领域过渡到共同配送联盟,在物流与配送联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联盟成员选择与构建、收益与成本分配、博弈与竞合机制、联盟模式等领域,对物流联盟管理能力的研究相对薄弱,部分学者对物流联盟竞争力进行研究:苑雅文(2011)解析了物流联盟竞争力,提出物流联盟竞争力提升路径,刘志英等(2004)在阐述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提出物流联盟构建策略。
本文站在联盟竞争力评价的角度,从共同配送合作经营主体方探寻制约共同配送联盟发展的因素,为共同配送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由于物流业的交叉学科特点,本文参考前人研究成果,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系统论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借鉴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理论,对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的内涵与意义进行探讨,结合实例运用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法,构建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体系,并提出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提升策略,对破解共同配送发展困境、建立长效运营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当前,很多配送企业虽然没有成立正式联盟组织,但企业间业务合作已初步具备共同配送联盟模式,文中的评价体系、思路与方法既适用于共同配送正式联盟,也适用于参与共同配送的非正式联盟组织。物流业涉及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领域,伴随着物流业整合力度的不断加大,联盟已成为业内关注热点,物流联盟可细分为运输联盟、仓储联盟、配送联盟等形态,共同配送联盟是传统城市配送联盟的升级形式。本文研究成果可对其他形态的物流联盟竞争力研究提供范式,对推动物流联盟发展具有较强参考价值。
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的内涵
联盟是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形态,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联合体,共同配送联盟是多个配送企业以契约为基础,为开展共同配送结成的物流合作组织。从参与联盟的主观动因看,企业更加关注外部资源利用、自身实力提升与收益增长状况;从外部环境看,联盟要以获取经营收益为根本目标。因此,共同配送联盟既要克服内部机会主义、提高管理效能,又要提高配送水平、搶占市场优势,这种内部治理能力与外部市场竞争能力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的合力,可归结为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本文将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定义为:共同配送联盟企业在资源高度整合与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低成本、高效率、柔性化服务客户的整体实力与比较竞争优势。如果联盟竞争力较弱,意味着开展共同配送的实力不足,联盟组建后共同配送的运行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是对企业结盟后整体实力以及比较竞争优势的综合评判,是对共同配送经营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深入考察。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以对经营主体实力的评估、评价为主要内容,形成对联盟组建与运行的反馈意见与修正的思路和观点。显然,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对推进共同配送联盟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具有积极意义。
第一,联盟竞争力评价是对共同配送联盟整体实力的评价。根据系统论思想,共同配送联盟是一个有机整体,联盟竞争力评价并不是对成员实力的简单叠加评价,而是对设施与工具等物质要素、企业主体要素以及管理运行机制等“软件”要素综合运作水平的评价,是对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产生的外部“合力”的评价。
第二,联盟竞争力评价是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从规模经济效益角度看,共同配送联盟能集零为整、产生边际成本递减效应,组建联盟会存在“搭便车”或机会主义行为,在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过程中,管理协调成本又会迅速上升,在效率与成本之间存在“二律背反”现象,因此,联盟竞争力评价也是系统在克服“二律背反”基础上的资源配置效率的考察,包含联盟治理能力(包括协同运行能力、成本投入与利益分配机制、冲突管理、风险管理等)、成本控制能力、客户服务水平、内外部经济效益提升能力、市场扩张能力等诸多方面。
第三,联盟竞争力评价是对共同配送联盟比较竞争优势的评价。共同配送是企业联合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价值的过程,组建联盟必然要在市场角逐中赚取更大利润。根据价值链理论与企业能力理论,联盟可以促进企业在价值链上相互合作,扩展资源利用边界。如果企业在结盟后形成资源互补,但是并没有占有更大市场份额、创造出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企业参与联盟的积极性也必将削弱,因此,联盟竞争力评价也是对共同配送同行的比较竞争优势评价,是对联盟竞争相对优势地位与生存能力的评价。
整体来看,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比较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其中,综合性体现在联盟整体实力的评估,其评价内容也成为涵盖联盟各要素的完整体系;联盟服务水平、效益提升与市场扩张能力则超越了内部治理水平的评价,体现了开放性特征;比较性特征则体现在比较竞争优势评价过程中;受外部市场环境与内部成员变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具有动态特征,是在联盟运行过程中持续评估与优化的过程。
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的意义
(一)推动联盟治理水平考察,提高协调运行效率
共同配送产品对象多样、客户分布不均衡、业务流程复杂,对联盟治理水平提出很高要求,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有利于全面考察联盟宗旨与内部运行管理情况,从成员选择、机制设计、业务运行到成效反馈形成闭环管理,及时掌握影响联盟稳定性、协调性与长远发展的因素,融合企业文化、规避机会主义,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与责任,化解内部矛盾,增强内部凝聚力,借助完善的契约与制度体系约束各方经营行为,提高协调运行效率。
(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通过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有利于盘点资源共享程度与流通衔接效率,考察资源共享共用对固定资产投入的影响,以及共同配送规模经济效益与成本控制情况,提升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
(三)拓展配送服务领域,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共同配送联盟服务水平是联盟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联盟竞争力评价,有利于了解客户资源分布与产品需求特征,及时掌握客户信息反馈,进行动态调整,完善服务功能,有利于开发客户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提高配送柔性化水平,打造同业比较竞争优势,提升客户价值创造水平。
(四)挖掘联盟发展潜力,打造协同发展格局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资源占有不足、竞争实力弱的物流企业生存状况堪忧,联盟是快速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联盟成员本质是竞合关系,合作伙伴必须做到优势互补,才能实现整体效益最优。联盟竞争力与成员企业竞争力是协同发展关系,评价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有利于对比考察联盟业务运营与个体经营效益变动情况,强化联盟平台的组织力与影响力,提升个体成员在联盟运行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在提高联盟竞争力的同时,让成员企业获得共同发展。
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体系与方法
进行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首先,要考虑内外部各项因素,选取代表性指标,全面、客观地反映经营现状,降低主观评价的影响。与物流联盟、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不同,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更加强调共享性、集约性与协同性。共享性是基于共享经济理念,考察联盟资源共享利用水平;集约性是从共同配送本质要求出发,考察配送的规模效应;协同性着眼于联盟内部治理与协同作业水平。其次,评价方法要具备操作可行性与合理性,指标设立必须考虑资料、数据的可获得性,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保持评价的动态性。
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体系,很多数据无法用精确数据表示,具有模糊性特征,精准数据的获取与分析难度非常大,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操作简便、系统性强、适用面广,非常适合进行联盟竞争力评价。建立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体系要将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结合使用,通过层次分析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评价得到定量计算结果,然后对评价过程与结果进行定性分析,探索该联盟组织存在的问题。以下为建立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具体步骤和使用操作方法:
(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现场调研、资料查阅与访谈法,根据行业企业共同配送的特点与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選取能代表行业特征的评价内容,构建多层次指标评价体系,包括服务能力、仓储能力、配送能力、财务状况、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与发展潜力七个方面(见表1)。
服务能力是客户对联盟配送质量的直接反馈,是管理水平的外在集中展现,可以采用客户访谈、作业现场调查等方法,着眼于客户满意度反馈、订单处理水平、货物损坏赔偿三个方面。
仓储节点是开展共同配送的硬件设施,既可以集中仓储,也可以进行流通加工。仓库共享利用水平考察联盟成员对仓储节点共同利用程度;仓库周转能力决定仓库利用水平,同时也反映货物出入库频率;仓储成本要结合财务核算进行考察;先进的仓储设备将直接决定仓储与流通加工效率与质量,因此,仓储设备除考察规模外,要着眼于先进设备应用情况与流通加工效率。
配送能力考察车辆规模、利用效率与配送时效;车辆返程利用是当前共同配送难点之一,决定配送成本与效益;配送准时性与安全性反映配送质量;配送成本也要结合财务核算进行考察。
财务状况是共同配送联盟经营效率的集中体现,主要考察赢利能力、负债情况、资产利用情况等方面,直接从财务报表考察可得。
推广共同配送,必须基于信息平台实现协同作业,信息技术水平将直接决定共同配送能否深入开展。因此,信息技术水平重点考察监控定位、物联网、EDI等先进信息设备应用以及网络化信息共享水平。
管理水平是提取运行协同度、风险控制能力、沟通机制、投入与分配机制等代表指标,通过联盟管理制度、日常运行情况访谈等手段对联盟内部治理水平进行评价。
发展潜力评价则考察订单增长情况、市场拓展能力等方面,更加关注企业创新水平与增长趋势,是联盟在稳定协调运行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考察。
总体来看,最终评价结果是对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的系统化、整体评价结果,是各要素综合运作能力的评价,但是整体结果容易被要素分化或极端现象掩盖,因此,还要从层次指标进行细分评价。仓储能力、配送能力、信息化水平、管理能力是对基础资源配置效率的考察,体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协同化特征。服务能力、财务状况与发展潜力则是考察同业比较竞争优势与增长潜力。
(二)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评价指标体系建成后,要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权重用于衡量各指标重要程度,也是计算联盟竞争力的关键要素。本文中由于一次性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比较困难,但是确定任意两个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比较简单,因此使用层次分析法获取每一层中各指标权重。
一级指标权重确定。依据“1-9标度法”,对一级指标要素重要程度进行两两比较赋值,构造判断矩阵(见表2)。
对判断矩阵一致性进行检验,求出一级指标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λmax =7.075561,代入一致性检验公式CR =CI/RI ,其中CI=(λmax -n)/(n -1),求得CI=0.014,CR=0.010<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经计算指标权重向量分别为:0.06、0.20、0.213、0.175、0.13、0.175、0.039。
二级指标权重确定。一级指标权重确定后,同理分别对二级指标构建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计算得到二级指标权重(见表3)。
(三)模糊评价模型构建
根据上述评价体系与指标权重,运用模糊评价法进行评价,步骤如下:
对评价因素集合U,按某个属性c将其划分成7个子集,使其满足:
得到二级评价因素集合U/c={u1,u2,u3,u4,u5,u6,u7},ui={uik}(i=1,2,…,7;j=1,…,nk)。
确定评语集V={v1,v2,v3,v4},将联盟竞争力确定为四个等级,其中v1表示“优”,v2表示“良”,v3表示“中”,v4表示“差”。
邀请若干名经验丰富的物流行业专家对被评价联盟进行打分,然后对打分情况经过统计分析,整理确定评语集(见表3)。为便于计算并清晰显示权重,将上述权重计算结果进行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四)联盟竞争力模糊评价
根据模型与评价数据构建二级指标矩阵:
对U/c中的7个子集进行综合评价,根据二级指标权重,经计算建立一级指标矩阵:
根据一级指标权重A=(0.06 0.21 0.21 0.18 0.13 0.18 0.04),计算得到评价矩阵与综合评价结果为:
B*=A·B=(0.346298 0.312094 0.216122 0.080286)。
归一化后得最终评价结果为(0.363 0.327 0.226 0.084),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评价集中的0.363为最大,对应结果为“优”,而且评价等级“优”与“良”的合计隶属度达0.69,该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较强,下文将结合评价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五)分析与讨论
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和实际调研,当前我国建立社会化共同配送体系还任重道远。现阶段,由大型龙头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牵头组织共同配送是可行方案,通过实力较强的公司构建“盟主型”联盟可以规避共同配送组织主体缺位的弊端,从而逐步打造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上文分析的实例系某大型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公司牵头组建的共同配送联盟,具有较强代表性。从上述实证研究结果看,该联盟竞争力较强。如何使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过程更加科学,评价结果更具有指导意义和价值,还需要对评价结果作进一步分析。
根据权重指标与评价数据计算结果来看,被评价的共同配送联盟的仓储能力、配送能力与信息化水平的最大隶属度都为“优”,分别为0.352、0.378、0.44,与现场调研情形一致。从评语集数据分布分析得到,该公司近年来投资自建的大型仓储配送中心装备先进、设施优良,应用了大量先进信息化设备,网络覆盖率非常高,能够满足共同配送的技术装备基本要求,但是仓库、车辆与信息共享程度还有待提高。另外,服务质量评价最大隶属度为0.44,结果为“良”,该公司在客户服务水平方面还需要继续提高。从实地调研与管理水平评价结果看,该公司虽然设施装备具有较大优势,但还需加强内部治理,特别是在风险防控、协调运行等方面。虽然该联盟竞争力最终评价结果隶属度“优”与“良”合计达0.69,但是在管理的“软实力”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与利润增长水平。基于上述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评价内涵与意义的分析以及实例评价与讨论,以下将结合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要素,提出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提升思路与举措。
共同配送联盟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构建共享仓储系统,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
物流设施设备是开展共同配送的“硬件”条件,构建共同配送中心是设施基础,将联盟内部众多企业的货物共享仓储、大规模集中处理,可有效降低仓储成本,减少仓库设施重复建设。首先,依托联盟成立共享型共同配送中心,建立配送中心投入与收益分享机制,要提高仓库储位的共享水平与仓库周转使用率,提升仓储规模效益与运行效率;其次,建设分拨中心、配送中心、共享型提货点的节点设施网络,提高货物配送转运效率、配送准时率,打造一体化、连贯式配送系统,做到车辆停靠便利、装卸快捷;再次,根据客户需要进行流通加工是提高配送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联盟共同配送中心还要根据商品类型配置流通加工设备,进行包装、分拣等作业,提高客户满意度;最后,依托大规模集中仓储提高车辆满载率,提高车辆规模化运输效益。
(二)搭建联盟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共享水平
先进信息技术是共同配送深入开展的重要驱动力,将信息化技术贯穿于共同配送全过程,实现信息快速流动与充分共享是共同配送的客观要求。首先,要建设共同配送联盟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客户、仓库、车辆的集成管理,提高订单信息采集、处理与传输效率,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虚拟共同配送;其次,要基于RFID、物联网等先进信息设备,做好仓库储位规划利用、车辆空间在线监控、车辆运行在线调度,借助信息化技术提高仓库周转使用、车辆配载管理水平,提高车辆返程装载率。另外,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标准化物流技术,只有在标准化托盘、周转箱使用基础上,才能实现规模经营,信息化技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进而形成共同配送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三)加强联盟内部治理,提高管理效能与服务水平
管理水平是联盟的“软实力”,决定共同配送开展质量,对大量分散的中小企业进行整合管理是共同配送的难点之一,如果无法做到精细管理与持续盈利,联盟合作的稳定性将会动摇,最终无法获得可持续发展。首先,要重点加强共同配送联盟内部分配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性等方面的管理,打造系统性、实效性制度安排,将投入分配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加大成本与收益核算,制订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体制,在联盟利润增长过程中促进个体成员共同发展;其次,联盟要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控制配送成本为管理工作出发点,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客户沟通、重视客户反馈,提高订单处理效率,要根据经营淡旺季运用“先行物流”管理理念,提前布局车辆与工作人员,以高水平管理手段将设施、设备、信息化技术高效利用。
综上,发展共同配送联盟,首先要树立联盟竞争力提升理念,以联盟竞争力提升统领联盟内部管理;其次要从联盟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入手,客观、全面的评价联盟的综合实力与比较优势,要从联盟系统要素的关联性与协调运行水平等方面进行持续提升,推动共同配送向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汤浅和夫.物流管理入门[M].中国铁道出版社,1986
2.李美燕等.城市共同配送模式与收益分配研究综述[J].商业经济研究,2017(8)
3.高卉杰等.国内外物流联盟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3)
4.苑雅文.物流联盟竞争力的提升路径[J].环渤海经济望,2011(11)
5.刘志英等.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物流联盟的建立[J].科技和产业,2004(8)
6.唐友明等.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糊评价[J].物流技术,2014,33(11)
7.杨叶勇.基于模糊评价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J].物流技术,2014,33(4)
8.高功步等.企业物流联盟的现状及运营策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1(3)
9.徐扬等.物流联盟的形成机理与协作博弈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1(4)
10.马庆喜等.企业竞争力理论及其评价研究[J].商业研究,2005(4)
11.石晓烽等.构建物流联盟基础上的现代物流配送[J].经济问题,2005(8)
12.于承鑫.共同配送企业联盟的构建及利益分配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
13.桂丹.共同配送联盟内物流资源整合的研究—基于作业成本法[D].山西大学管理学院,2011
14.王雄.动态物流联盟运作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