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内涵及意义

2019-09-05 04:28丛林王珺韩旭
祖国 2019年15期
关键词:当代中国

丛林 王珺 韩旭

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知识理论,而是将历史、行动、批判、阶级这四种知识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不管是对以往中国社会的发展还是对当下中国社会的进步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及可靠的方法指导。而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代中国的新内涵以及意义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当代中国   新内涵及意义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一百多年前产生之后,就为促进整个人类历史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不仅在以往的人类历史进程中有其独特的社会内涵及意义,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言,也是具有新的价值内涵与社会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下的时代中,能够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有利的影响,更是为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概述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包括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以及价值量和价值规律这三方面的知识理论内容。

第一,所谓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对于劳动本身性质的认知观点,他认为进行商品生产的劳动本身具备双重属性,即是指具体性的劳动与抽象性的劳动。具体性的劳动则是对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反映,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劳动,其能够生产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而抽象性的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对进行商品生产的人之间经济关系的一种反映,它不同于具体性的劳动,而是区别于具体形式下的劳动,是人类在生理意义上消耗的劳动力,它表现出的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价值。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内部问题矛盾的揭示,也是展现了资本主义时代下被隐藏的社会生产关系[1]。

第二,马克思对于商品二因素理论的阐释,明确表述了生产商品的使用及交换双方价值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而且在对交换价值进行考察时将价值概念单独抽出来,并认为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其本身则具备使用价值与价值这双重属性,而且用于交换的商品也是这双重属性的对立与统一的结合体。其中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对人们日常生活需求能够进行满足的一种能力属性,并且也是指商品的自然属性;而所谓的价值表现的是商品的社會属性,它是指商品本身对于人类进行商品生产的无差别的劳动力的凝结。

第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量以及价值规律的知识理论是马克思对于商品价值的认知观点。在马克思看来,商品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而商品所具有的社会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进行决定的,若进行商品交换就要按照商品本身具有的价值进行等价交换。商品的价格受到经济市场需求以及生产供应的影响,使得商品的价格是围绕商品在经济市场上的价值上下波动的。商品的机制规律是在经济市场中自动运行的,这也使得经济市场对于社会生产资料以及社会资源能够进行合理的分配。商品价格的波动对于商品的生产者进行生产技术的改进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样也使得商品的生产率有所提升,让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而商品价值规律在经济市场中的自动运行则会造成市场经济中生产者之间的优胜劣汰,使得效益差的生产厂商逐渐被淘汰,而效益高的生产者则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也使得社会中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提高[2]。

二、新时代下马克思劳动价值面临的“过时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已经产生了一百多年了,而当下时代的社会生产方式也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也使得社会生产劳动体系出现了新的问题,而新时期的人们也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应用提出了疑问,认为在信息化时代下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早就已经过时了,并且当下的市场经济问题已经无法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来解决了。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研究。

首先,若是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分析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前提下,当前时代的经济社会仍然是以商品交换、买卖的形式存在,而人们也没有对商品产生较大的依赖性,产生一定变化的也只是某些商品的形态;作为人类进行社会生产活动用以获得日常生活物质资源的方式,劳动依旧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获得生产商品的最终途径,而对于生产商品中凝结的剩余价值量相比以往却是增加许多;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人们为取得一定的自然资源进行商品的生产,而其中付出的代价则成为了商品生产的成本,而这个商品的成本与商品的价值完全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因此与劳动价值之间并无任何冲突;而生产出的商品作为一种劳动产品,其本身依旧具有一定的价值以及使用价值。通过以上阐述可见,在人类社会中,只要劳动依旧作为人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之一,人类依旧进行一定的社会分工,社会经济依旧在进步发展,商品的价值规律以及经济规律仍旧会存在,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也就永远都不过时[3]。

其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对当时社会劳动理论基础的继承与发扬,并且是对当时所有的劳动价值论的思想理论中进行一定的分析以及研究,结合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内容经过一定的发展并进行相应的演变,使得整个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系统逐渐从简单、抽象的理论范畴逐渐演变为复杂、具体的理论范畴,直至整个劳动价值论体系的完善,其内容原理的完整性以及逻辑结构上的严谨性,是当代人们无法超越的存在,更不用说其是过时的知识理论了[4]。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内涵及意义

(一)新内涵

在中国进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一直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而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得科技这一影响因素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地位从根本上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对于科学技术而言,其本身是无法进行劳动价值的创造的,这是因为现代的先进技术及其设备都是由人类进行社会劳动而获取的成果,并不是社会生产劳动本身,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本身是不能够对价值进行创造的。科学技术作为应用于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一种要素,能够对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水平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从而使得劳动创造价值,而对于掌握先进科技的劳动者们来说,他们所创造的劳动价值将会更多。

因此,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新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赋予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内涵,这就是人们口中经常说的创造性,当前经济社会生产力能够有所发展,就是劳动者的创造性以及智能化程度有所提高的原因,从这一方面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思想观念是非常值得坚持的,主要是因为人们所具有的创新能力体现于科学技术劳动中,它能够在信息化的时代对社会生产方式有所改进与创新,使得人们的社会生产能力能够获得提升,进而促进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当代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5]。

(二)新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表明,若想使得生产商品具有一定的价值,那么在这样的社会时代下,就要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计划性以及分配的合理性,在以货币为媒介的条件下使得商品能够流通,进而实现商品价值。而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的制度依旧不够完善,使得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无法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其中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较高的社会生产力,以及更为稳定成熟的社会生产关系,这样才能对整个社会经济进行有力的支撑,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出,市场经济不是只有按劳分配这一种分配方式,还有其他生产要素在分配制度中的参与,而这一理论观点的指出使得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得到了有效的指导,对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我国“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强调了人对于商品价值以及劳动价值进行创造的本质,认为人的劳动价值是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突显出人的创造性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马克思明确了其劳动价值论中以人为本的特點。而对于我国目前实际的国情以及制度来说,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否定人在我国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就是打破进行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将会导致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难以继续发展,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我国贯彻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光伟.劳动二重性实践之路:从批判到蕴涵批判的建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诞生意蕴[J].江汉论坛,2013,(02):80-86.

[2]顾海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意义[J].教学与研究,2002,(02):13-20.

[3]韦镇坤.现阶段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路径及意义[J].宁夏社会科学,2016,(01):101-106.

[4]刘冠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及其逻辑展开[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6):22-28.

[5]吴俊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当代启示[J].统计与管理,2018,(02):30-32.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猜你喜欢
当代中国
论当代中国文化格局的优化路径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人格精神塑造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