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学前儿童的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探讨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希望能改善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美术教学 现状 对策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学前儿童的审美情感需要,培养培养学前儿童理解、感受、欣赏及创造美的能力,而且使其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这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的艺术素养,通过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来感染学前儿童,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审美与创造力的培养
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教师较多重视对学生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美术训练,美术基础薄弱,使得其在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忽视了审美和创造力的培养,这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此外,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教学的效果,容易形成畏难的情绪,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失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单调,忽视课程之间的融合
美术教学内容多以基础造型训练为主,如儿童简笔画、基础素描、幼儿国画及简单的手工等。教学内容较为单调,缺乏具有新形式和新内容的幼儿美术教学内容,难以满足幼儿的多样需要。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也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激情。此外。教学中也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是综合性的,提倡综合式、主题式的美术活动。通过美术活动与手工活动、音乐活动、社会活动等活动的结合,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理解艺术中的感情,而且可以借助美术活动来了解其他活动。
(三)忽视学生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能力,而且也要从事各种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偏向专业化的美术学习,忽视了对学生美术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这脱离了教学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服务的宗旨。大部分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教学之中。学生中不仅要具有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行美术教学,而且还要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技能,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单一落后
在美术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讲解、师范学生来画或者让学生直接临摹一些素描作品、简笔画作品。教学中倾向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只是学习美术的知识技能,缺乏对其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缺乏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师资队伍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大多是毕业于专业的美术学校或者师范类美术专业,教师们对美术专业的知识了解多,也具有一定的美术教学基础,但是教师对于学前教育大多没有相关的学习背景,不能教授给学生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学习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以及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等理论知识,了解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特点以及具有幼儿园美术教学实践能力。
二、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对策
(一)重视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需要符合学生的特点,降低对画画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更注重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如何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和评价美。审美能力的培养先从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开始。首先,学生通过对周围环境和对美术作品的赏析来了解感受美术,开阔视野,培养对美的敏感性。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对作品中的色彩、线条等特点展开交流,把美术作品中的情绪传达给学生,体会作品的精神内涵,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来形成正确的艺术鉴赏观。其次,在自由自在的美术教学中,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情感的体验。最后,在美术教学中學生通过运用多样的美术材料和工具,对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美术形式语言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以简笔画为例,当学习达到基本的形象表达准确,动态造型合理美观后,可以让学生用连环画的表现形式表达绘本、童话故事的内容,也可以联系幼儿美术教育的需要展开有效的实践,如教学挂图制作和教学道具玩具的制作等。
(二)拓展美术教学内容,注重课程间的融合
首先,学前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美术活动需要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对象。这需要丰富的教育内容,满足幼儿的多样需要来积累审美经验。需要具有新形式和新内容的幼儿美术教学内容,比如在美术教学中加入纸版画、吹画、刮画、线描画以及儿童创意美术等教学内容,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多样的美术教学。同时教学内容的设置也要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适合幼儿操作以及在教学中突出儿童化和趣味化,培养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其次,随着综合课程的发展,学前教育也将向综合方向发展。在教学中开展综合主题教育,关注戏剧、舞蹈、音乐等与美术有关的课程。创设良好的氛围来开展富有情感的活动,教师通过课堂在教学中的讲解、分析实际问题,有效促进学生理解。
最后,可以将当地的美术资源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感受和表现民间美术,学生在有趣的美术活动来提高学习热情丰富审美经验,从民间美术中获得灵感,并呈现在作品中,使美术作品具有个性特色。
(三)重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美术教学实践能力,为以后更好的展开幼儿园美术教学工作做好准备。通过到幼儿园的实习和见习,深入到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学习教学经验,使学生了解各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学前儿童美术发展规律,熟悉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步骤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了解幼儿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和所需要的美术知识,从而积极主动的来调整自己,完善自身的美术技能水平,实现美术课程的专业学习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工作接轨。学生见习时,教师带队进行讲解,对幼儿园教师的备课、讲课、教学的组织及教学评价等进行详细讲解,实习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写出实习报告。
(四)探究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美术课堂由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学,增进教学互动。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或者学生主讲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共同探讨,发挥群体的互助性,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言,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培养主动学习品质。同时,通过模拟教学真实情景,让学生扮演角色,从事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另外,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将各种绘画资料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通过网络资源浏览报刊网站,让学生观看少儿美术作品,拓宽美术视野,提升美术专业技能学习。 (五)建立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师资队伍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美术理论与专业技能,同时还要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为了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教师也要认真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敢于探索不断总结,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学校也要组织广泛的交流、学习和培训等活动。教师在职前职后参与培训,有更多的机会外出交流和学习,接受新理念,掌握有效的教育教学知识方法。鼓励教师到幼儿园积累经验,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的需要。此外可以聘请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到学校兼职,以及学习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从多方面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学前美术教学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课程,要提高对学前美术教学的重视,改进教育内容,培养优秀的师资,为幼儿园输送优秀的老师。
参考文献:
[1]刘玉平.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间,2015,(32).
[2]刘沛芬.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2013,(07).
[3]陈旭凤.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J].美与时代,2018.
[4]魏友宽.高等专科學校学前教育美术课程设置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
(作者简介:盛媛媛,在校研究生,延安大学,美术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