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

2019-09-05 09:14王玲俸永平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梗风险管理重症

王玲,俸永平

(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全科医疗科,重庆 40236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过度疲劳及摄入大量的糖类、脂类物质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心脏监护室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发展迅速,对护理工作风险管理和护理质量有较高要求。护理工作中易发生护理不到位、各种风险事件,对患者预后不利。风险管理是指一个管理程序,是指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对现有和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处理,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及改善医患关系[2]。护理风险的主要特点表现为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护理风险管理作为护理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对护理服务的保障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2014年4月-2018年5月间我院诊治的急性心梗PCI术后重症患者304例,对比分析急性心梗PCI术后重症患者加强护理风险管控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8年5月间我院诊治的急性心梗PCI术后重症患者3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2例,对照组采用CCU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对心脏监护室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中男性102例,女性50例,年龄42岁-76岁,平均(63.51±5.26)岁。诊断为:急性前壁心梗合并心率衰竭者63例,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者49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肾功能不全者40例;对照组中男性99例,女性53例,年龄43岁-79岁,平均(64.12±6.15)岁。诊断为:急性前壁心梗合并心率衰竭者66例,前间壁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者53例,下壁心肌梗死合并肾功能不全者33例。本次研究在患者知情同意后进行。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梗死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护理方法 住院期间对照组采用CCU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依据患者病情建立静脉通路,药物治疗,定期巡视,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临床疗效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心血管重症患者多伴有脏器功能性疾病,同时由于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药物易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休克、心动过缓甚至心脏骤停等并发症,在正确的风险评估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措施;(2)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药物种类繁多,对输液速度、剂量应严格核对医嘱,输液中加强巡视,避免如静脉留置针脱落、注射泵速度改变等情况的发生;(3)急性心梗PCI术后重症患者常用仪器有心电监护、心电图机、呼吸机、除颤仪等,及时对相关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如操作人员不熟练,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杜绝可能的风险事件发生;(4)提高CCU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专业知识薄弱、风险管控意识差等情况,进行加强培训,杜绝如心电监护患者出现多源室性早搏,而护理人员不能识别及进行干预措施的情况。(5)成立CCU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主管护师及高年资护士组成风险管理小组,负责CCU的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进行预见性干预。严格按照本院加强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护理人员严密监护,保障患者休息,避免如因药物渗漏引起静脉炎等。保持舒适安静、清洁干燥的护理环境,患者住院期间,详细观察并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患者出院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综合满意度,所有患者均完成问卷调查,答卷均有效。

1.3 观察指标 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Mean±SD)来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当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心梗PCI术后重症患者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总不良事件发生率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 两组急性心梗PCI术后重症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 实施护理风险管控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控制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综合满意度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Mean±SD)

3 讨论

急性心梗PCI术后重症患者因突发性大、变化性大的特点,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其多发于中老年人,中老年患者由于反应缓慢、免疫功能不高,因此对其得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尤其是重症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有时后果严重。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患者来说,可有效的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医院通过建立自己的风险管理组织,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对现有和潜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处理,做好预防措施,可较大程度的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保障患者护理安全。对医院来说,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从而保障护理安全,减少不良医患关系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分析急性心梗PCI术后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如疾病因素、药物因素、护理人员人为因素、管理因素等可能的影响因素,针对风险因素,实施注重护理人员管理,排班上采取新老搭配原则,对新护士实施“一带一”制度,帮助新护士完成理论、技能的学习及培训,把认为因素的影响尽可能降到最低,减少失误操作,提升护理质量。重视细节管理,如在药盘里及药物执行单上标注特殊药物栏,以免出现错服、漏服;加强重症患者监护,及时发现并纠正重症患者意外拔管的隐患等。成立护理质量监督小组,确保规章制度得到执行,并每月对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分析、讨论,制定相应对策。通过执行上述一系列的风险管控措施,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我院收治的152例急性心梗PCI术后重症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26%,在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质量控制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综合满意度方面比较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心梗PCI术后重症患者护理工作,加强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及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了护理质量的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心梗风险管理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梗患者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