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19-09-05 09:21朱莹于美花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家属心功能

朱莹,于美花

(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1)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起病急、病死率高,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1]。协同护理模式为在有限条件及护理资源下,通过调动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将护理实践与护理新思路有效结合,进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对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4岁-85岁,平均(77±4.6)岁。观察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6岁-85岁,平均(78±4.9)岁。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方面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护理、生活护理等。观察组患者采取协同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患者入科时,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指导患者了解科室环境,并为其介绍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降低陌生环境对患者造成的恐惧感,对患者疾病状态、心理状况等进行评估,取得患者及其家属认可,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具体护理措施。(2)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急性心肌梗死知识,利用新媒体等方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知识了解的积极性。(3)护理人员对患者家属的护理能力进行评估,对家属在护理患者期间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可与家属共同研究讨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指导家属有效掌握生命体征测量、心肺复苏等技能。对于康复期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其进行康复功能锻炼,运动应循序渐进,可进行散步、打太极等有氧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护理人员每月定期对患者实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出院后情况。(4)集中对患者家属培训有关家庭护理措施及用药方面知识,对患者实行心理疏导。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干预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Mean±SD)

2 结果

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心功能状况:干预后观察组在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方面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供血不足,从而使心肌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据相关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与患者生活方式有密切关联,科学技术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进而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所以心肌梗死发病率在我国也逐年上升[2]。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LVDD、LVEF、LVSD、IVST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护理模式干预,抑制了左心室重构,提高了LVEF水平,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目的。相关研究表明,合理的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还可促进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管控能力,减少患者发病次数,降低其病死率。协同护理模式主要是围绕护理人员、家属、患者三者共同开展,护理人员运用合理方式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积极性,增强患者治疗疾病信心。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其以患者为主体,护理人员通过指导患者掌握疾病有关知识,并对其进行心理沟通及健康教育,改变患者及家属被动情况,促进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来,患者增强了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其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状态,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在临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家属心功能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