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北美国家公园的经验

2019-09-05 09:31林静怡陆桥生态中心EBC
生态文明新时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北美公园国家

林静怡 陆桥生态中心(EBC)

时汝婕 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

时 坤 北京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

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处于研创阶段。过去几十年,现代化发展导致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极速衰退,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地建设已成为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公众密切关注的话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形成有利于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两方面的可持续管理体制,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范例不失为一种选择。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我们发现最受青睐、体制建设最为成熟的国家公园大都位于北美地区(如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和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北美国家公园的成功得益于其悠久历史,也是不断对管理体制进行改良的结果。由于我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政治背景差异较大,对其管理经验不能完全照搬,但通过不断学习、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改进国家公园体制,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北美国家公园的管理体制和成功经验

经过仔细挑选,我们将对北美的三类国家公园体系进行剖析,分别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家公园及加拿大安大略省级公园,以及为保护两国交界处生态系统建成的国际和平公园。我们从文献中总结出这几类公园在管理策略方面的一些相似之处,这些共性极有可能是奠定成功的基础。

北美国家公园最显著的特征是采用了公私合作型管理策略,即国家机构与企业、教育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地方社区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向各类社会团体汲取信息,决策者能够对每个公园的社会环境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考虑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管理方要确保旅游业的发展不凌驾于环境可持续性和当地居民生活质量之上。

自然保护区不仅为全世界的人类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资源和生态服务,同时也是野生动植物的栖息之所,其中有很多物种还未被发现。为留住这些宝贵的自然景观,北美的国家公园为生态修复与保护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为保护珍稀、脆弱的物种,许多公园将生态结构较为完整的区域封锁起来,不对游人开放。除此之外,保持栖息地的连通性也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坐落于落基山脉的贾斯珀国家公园和班夫国家公园都修建了供动物安全跨过公路的地上和地下通道。1932年,横跨美国蒙大拿州、加拿大亚伯达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沃特顿-冰川国际和平公园正式成立,对维持两国交界处的栖息地连通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世界上的其他公园也以此为鉴,相继在栖息地斑块间建立水、陆生态廊道,增大野生动物的扩散面积。

北美国家公园的另一个成功因素在于所在地区的独特历史和文化遗产得到了拥护和发扬。对当地社区及其历史致敬的同时,为游览体验增添了文化内涵。保护区的民生问题也至关重要,强制本土居民迁出的做法是不公平,更是不人道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在陌生环境缺乏谋生手段的人们。在美加两国,成熟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会对居住在园区内的居民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是创造工作机会,另一方面是为当地的商业提供收入来源。园区内部及园区周边市镇的居民多以护林员、导游为业,或者从事其他旅游相关的工作,亦可以靠经营商店、餐厅,或旅店等服务设施保障生计。得当的管理能够提高当地社区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及配合管理部门工作的意愿。

在严格遵守规章的前提下,以科教为目的的专业研究团队和管理机构有权进入公园的管制区域。国家公园内每年都在进行大量的研究和监测工作,研究结果大多公开发布,管理机构和大众都有机会了解自然环境中的新发现。除了科研和外展活动,公园每季度都会向公众提供志愿者名额和实习机会,不仅向外界传播了环境知识,还有助于年轻人接触自然,积累野外工作经验(Sustainability, 2018)。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早期环境教育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佳途径之一。这些举措致力于提高公众的监督保护意识,同时吸引各地的游客,产生的效果是北美的民众大都对环保工作相当支持,也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民众的高度参与也使北美的国家公园成为了国家荣誉的重要象征。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国家公园和省级公园能够为所在地方、省,乃至国家创造大量的收入。比如规模较大的公园往往能够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游客,进而扩大了周边的餐饮、住宿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市场。多途径经济来源使得当地的社会经济体系更加稳定、更具可持续性。优质的国家公园不仅能够驱动旅游业的发展,更有助于扩大当地社区规模,丰富其社会结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倾向于购置接近大自然的住所,从而带动了园区周边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国家公园以其丰富的美学和精神价值吸引人才进驻。随着时间推移,国家公园和周边地区的常住居民数量呈上升趋势。社区人口和社会结构的多样化也与当地经济的增长和持续发展有着间接的联系。目前,北美多个国家公园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业和其他行业收入都在持续增长。

基于我国国情的实施思路

虽然北美国家公园有很多实用的管理技巧值得借鉴,但由于我国社会环境条件的巨大差异,很多看似成功的国外策略在我国是难以实施的。例如,为控制入侵物种、促进自然演替,计划性地人为放火是一种北美自然保护区通用的资源管理方式 。然而,我国的森林保护区高度片段化,栖息的野生动物数量也相对较少,若使用人为放火这种具有破坏性的手段,可能会完全摧毁仅存的自然生态系统,故不能采纳。出于同样的原因,我国对自然火灾加以严格的监测、管理和控制,防止其自然发生。此外,中国的社会制度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也有较大的差别,在参考如何对国家公园进行规划时,应考虑文化和政治背景的差异。

一些西方国家的自然保护区采取封闭的保护措施,这种措施不一定适用于我国。由于我国人口密度高,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等自然栖息地往往建立在远离城市中心的偏僻地区。这些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天然的状态,是因为交通设施并不发达。这种隔绝看似对栖息地保护有所帮助,但也是导致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自然保护区内的村镇得不到发展,基础设施老旧,经济条件较差,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生活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保护措施若不能驱动发展变革或带来经济利益,当地人往往不会去关心环境问题。上文提到,在规划国家公园时,获得当地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合作是重要的一环,所以有必要制定一个共赢的战略,使国家公园及其周边社区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及对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的了解,我们发现,建立成功的国家公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我们必须考虑以下两个问题:如何将当地社区纳入保护范围?人与自然如何和平共处? 北美的人口密度偏低,这使得公园管理工作相对简单,自然保护地的建立也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支持。尽管腾退和土地所有权等问题仍然存在,但居民的选择余地较大,问题往往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我国自然保护地的乡镇人口更加密集,迁移人口的工作本身就很困难,供人们重新安置的土地也无法保证。大部分家庭世代居住在原地,从未离开家乡,也不懂在陌生的地方如何谋生。这种复杂的文化现象进一步加重了治理的难度。

对国家公园进行规划时,保护措施是否符合国情是考虑的重点。首先要明确的是,国家公园应具有国家代表性。例如,我国的国家公园应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规范、社会和政治制度等因素。即便将一个体系完善的北美国家公园放在我国,也很可能无法正常运作。同样,将我国较有成效的国家公园放在海外,有可能会引起争议。其他国家或许会对我国国家公园的成功经验有不同看法,但不管各国的差异有多大,能够以适合自身的方式运作且长久屹立的国家公园就是成功的。结合这些观点和上文的实施思路,我们从北美国家公园的管理办法和技巧中找出了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对管理工作的建议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是一场持久战。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且规模升级,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科学界的精英们终于开始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为了尽量减少对自然区域的破坏,一些公园已将耗材替换成有机、可降解的产品,并建立了非常有效的废弃物管理制度,旨在将垃圾数量和人为污染降到最低。其次,北美国家公园已摒弃大部分商业旅游活动,主推对环境更为友好的生态旅游活动,其优势不仅在于降低了对基础设施的依赖,如果管理得当,还益于产生更高的收入,也是整合公共教育资源和促进环境管理的途径。这些办法相对容易操作,也能够起到长期的积极作用,可以为我国国家公园所用。

我国建立可持续性国家公园所面临的另一大挑战是人类与野生生物间的冲突。在许多发展程度较低的农村地区,村民们大多以畜牧和种地为生。他们将干扰作物产量或对牲畜造成伤害的野生动物视为害兽,并将其捕杀。在过去,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部门会从农民手中收购土地,或者制定损害补偿计划,以弥补野生动物干扰造成的损失。尽管管理者鼓励村民与自然和谐相处,但计划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产生反作用。此外,家畜有时会与野生动物交配,对其基因库造成污染。向村民传授新的生活技能,帮助他们找到对当地社区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都有利的其他收入来源,很可能会比原来的方法更有效果。说服人们摆脱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协商和教育工作,但不是完全不可行的。

另一个中西社会的差异在于,西方国家有非常成熟的志愿服务体系,能够为公园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而我国则是另外一种情况。由于国情和社会结构的不同,我国的自然保护地大多远离城市人群,位于经济支持水平较低的地区。很少有人自愿前往这些基础设施匮乏和生活条件落后的地区工作,更不愿免费提供服务。针对这一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为当地居民提供国家公园的工作,这样既可以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又补充了人力资源。由于工作地点离家很近,村民们也省下了通勤和租房的费用。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家附近上班的员工会对工作更为上心,因为他们有更强的归属感,愿意承担更多职责。

合理利用大众传媒、有效开展环境教育也是西方国家带给我们的启示。目前,中国野生生物和栖息地保护的宣传工作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为了获得更多的公众支持和合作,应建立健全教育外展体系。只有各方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责任,才能维持可持续发展,所以不能忽视公众意识培养的重要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开始宣传环境保护和野生生物保护的重要性,环保产品和新能源的使用也更加普及。此外,学校和其他教育平台应多为青少年提供接触环境教育的机会。为了建立民众的可持续发展观,应从小就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结论

研究表明,北美国家公园的成功经验是经过数十年的实验、求解和不断适应积累而成的。系统管理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一个通用的正确答案。每种体制都有其独有的特点,虽然北美公园管理体制中有很多可借鉴的经验,但如果忽视我国与北美国家的社会和文化差异,这些成功经验很难发挥作用。相较于北美,我国的人口密度要大得多,很难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的社区隔离开来,谋求异域共存。其次,北美积极倡导将环境教育纳入学校课程和大众传媒节目,使得大部分公民拥护环保举措,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存在上述差异,我国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仍可以学习北美等国家的经验,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成本,产生最大的成果和效益。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国家公园应符合国情,学习借鉴的目的不是简单复制西方的模式,而是建立不违背初衷、功能健全的国家公园体制。

猜你喜欢
北美公园国家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北美灰熊被杀案
在公园里玩
向西!穿越北美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北美纪行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一见如故
只身闯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