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萧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 徐州 221200)
目前,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在冠心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就是心肌缺血,主要是因为患者的心脏血流灌注减少,最终使心脏不能正常运转[1]。其中导致心肌缺血最重要的一个致病因子就是冠心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在临床上需要加强治疗的方法。本次探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方法,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时间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对象是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共100例。所选对象均经心电图、血液学等检查被确诊为该病,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以及心悸等。A组中男性有22例,女性有28例,年龄介于46岁-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1±1.7)岁;B组中男性有21例,女性有29例,年龄介于47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可进行组间分析。
1.2 治疗方法 A组、B组均接受冠心病常规治疗,包括扩张冠状动脉、抗血栓等。A组在此基础采取的是替格瑞洛(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90 mg)进行治疗,一次用药一片,一天用药两次,口服。采取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5 mg)进行治疗的是B组,每次用药一片,每天一次,口服。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1 d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临床各项指标,包括收缩压、心率以及舒张压。(2)本次疗效分为三个指标,即无效:临床各项指标没有变化,病情甚至有所加重;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显效:临床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3]。
2.1 对比临床各项指标 对比两组的ST段下降次数、ST段持续下降时间,B组的各项指标均比A组高,差异显著(P<0.05),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对比临床各项指标(Mean±SD)
2.2 对比A组、B组治疗结果 A组50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29例显效,20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49例);B组20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0%(35例)。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没有A组高,差异显著(P<0.05)。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造成血管狭窄或者阻塞。而冠心病患者常常伴有心肌缺血,这主要是由于心脏血流灌注减少引起,最终出现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4]。该病在老年患者中比较常见,再加上老年患者身体免疫力有所下降,致病的危险性提高。
冠心病心肌缺血不仅会累及左心室心肌和乳头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起搏传导系统造成影响,出现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导致心肌细胞减少,最终出现冠状动脉闭塞,会引发严重病变出现。因此,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关键。本次对比两种药物治疗,即替格瑞洛、氯吡格雷,结果显示:对比两组的ST段下降次数、ST段持续下降时间,B组的各项指标均要比A组高,差异显著(P<0.05);B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没有A组高。说明替格瑞洛治疗效果更好,能够帮助患者很好的控制病情。对于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而言,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冠状动脉供血进行改善,以及确保心肌营养,并且需要对心力衰竭以及心律失常进行控制。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氯吡格雷起着重要的作用,该药物属于血小板抑制剂,能够有效的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的结合。虽然该药物在抗血小板凝聚上效果明显,但是长期治疗的效果并不明显,持续性较差,并且有着较差的药物耐药性。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不仅在抑制血小板凝聚上其中有效作用,而且具有高选择性,能够促使血小板活性得到提升[5]。同时药物起效很快,并且药物作用很稳定,长期治疗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对于心病心肌缺血采取替格瑞洛效果更好,能够帮助改善血液微循环,缓解病情,故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