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丽丽
255120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山东 淄博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是由经过培训的专业药剂人员,根据药物特性建立的操作环境下,对静脉药物集中进行配置的场所[1]。静脉给药方式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护理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大量配置药物工作,工作比较复杂,而且大批量的药物集中配制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差错[2],降低了临床用药安全性。因此,提高静脉药物配制效率,降低配置差错率是目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研究重点[3]。为了减少配置药物的差错率,本研究通过统计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静脉药 物配置中心发生差错数量,总结原因,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2017年1月-2018年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生差错数量58 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有药剂人员10名,护理人员12名。
方法:通过总结差错原因,探讨预防措施。
差错统计: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生差错数量58例,差错率为0.035%。其中摆药差错与贴签差错构成比所占最多,摆药差错发生率为36.21%,贴签差错发生率为20.69%,见表1。
差错产生原因分析:⑴排药差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标签贴错:未严格地进行查对或因药物摆放错误导致的输液规格及溶媒品种产生差错,增加了用药风险,如将100 mL 0.9%氯化钠溶液标签贴到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上面[4];②用药批次差错:未认真核对药品规格,导致药品规格混淆;③排错外观相似但不同的药物;④排错药品名相近的药物;⑤错配不同厂家药物;⑥排错药物剂型[5]。⑵审方差错:药物审方差错主要由于临床药师专业知识掌握不佳,未与时俱进。不清楚新药的给药途径、药物不良反应、禁忌及用法用量[6]。主要表现在:药物配伍不当、溶媒选择不当、给药剂量不当、用药间隔不当。此外,还存在医嘱输入错误,如将“mg”输入为“mL”,电脑重复性输入等。⑶配置差错:主要由于因外在环境嘈杂及工作人员未仔细核对医嘱产生的差错[7]:①药物多加、少加及漏加;②未仔细查看药品及溶媒剂量;③在药品排错后,未认真核对,导致配错;④由于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药量吸取不准确;⑤药物进行集中配置时,注射器摆放混乱,加药时用错注射器。⑷复核失误:在药物使用前最后一个工作流程,若未及时发现错误,导致严重后果[8]。未仔细检查输液袋有无药物渗出、输液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漏配药物、是否有异物等,最终导致成品核对出现差错。⑸退药差错:①退药时,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漏找或未找退药,导致应该退回的药物被配制。②无及时进行沟通,及时找到退药,导致要退回的药品被送到病区。③未仔细查看退药医嘱,导致医嘱与退药不一致或发生退多退少的现象。⑹打包差错:在成品打包入箱时,将所要分往的科室搞错。
差错防范措施:⑴构建完善的工作制度:①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成立质量管理控制小组,由小组内成员记录科室日常工作,预测差错的产生,并提出预防措施[8];②要定期检查静脉药物配置的工作情况并总结,针对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提出可行的解决措施;③根据静脉配置中心各项工作的特点,制定标准的操作流程,以提高配置的工作效率及质量[9];④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重视风险的发生;⑤及时登记中心内出现的差错,详细记录差错产生的原因及内容,并集中进行讨论;⑥当发现有不合格处方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与药师进行沟通,加强用药安全。⑵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牢,未很好地掌握药物相溶及配伍知识。因此,要加强护理人员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定期组织学习药学知识,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使其能熟练地进行配置工作;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心各项制度、操作流程,可采取差错与绩效挂钩的模式,以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⑶提高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的责任心:①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可大声吵闹,以避免影响他人工作;②药物不可随意放置,可根据工作的需要,放置在最佳位置上,并经常检查药品数目,以防止取药差错;③高危药品可用颜色鲜亮的色标条贴在药架上,使工作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避免拿错[10];④工作效率重要,但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率,降低配置质量。因此,连续配药2 h 后,可休息15~20 min。⑷加强药师的审方能力: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药物的不断更新换代,临床药师也需要不断地更新知识,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要掌握药物的用药禁忌、相溶性、用法用量等。加强与临床医生、护理人员的沟通,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发现不合理的处方,要协助医生进行改正,选择合理的药物,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的产生,有工作人员的个人因素,也有管理制度的疏漏。通过不断地总结与分析配置中心差错,找出相应的控制办法,以提高静脉药物配置的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表1 差错原因统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