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情况分析

2019-09-05 09:34陈晓飞阳明袁云华通讯作者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2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颈动脉

陈晓飞 阳明 袁云华(通讯作者)

646000泸州市人民医院,四川 泸州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神经影像学得到了快速发展,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从影像技术中受益最大。目前在大多数医院,CT仍然是急性卒中患者首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随着多层螺旋CT 技术的发展,使空间和时间分辨率已满足血管造影的要求。颅脑CT 血管造影(CTA)是指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后,在脑血管内对比剂浓度达到峰值时,进行螺旋CT 容积扫描,经计算机后处理,重建颅靶血管立体影像,可对血管腔狭窄或扩张程度测量、血管壁斑块大小和性质等作出判断,提高CTA 显示血管病变的准确性[1]。CTA 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三维立体显示血管全貌,任意角度观察血管腔内、外的病变,不受病情限制,检查时间较短,已被广泛用于脑血管疾病诊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常规血管造影检查。本研究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55例,对头颈部脑血管CTA 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355例,均进行了头颅CTA 检查。ICVD 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217 例,女138 例,平均年龄61.42岁。

仪器与方法:采用Revoluition 256排CT 机,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注射碘海醇75~90 mL(1~1.5 mL/kg),行头颈部CT 扫描经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建工作,血管三维重建后记录颈部血管狭窄及斑块情况,颈部血管狭窄分级标准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环切术)分级标准:轻度狭窄0~29%,中度狭30%~69%,重度狭窄70%~99%。血管闭塞为狭窄达100%。

结 果

355 例患者中,头颈部CTA 结果为阴性92 例(26%),发现各种斑块(钙化斑、软斑、混合斑)248 例(69.8%),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处和颈内动脉虹吸段。355例患者中动脉狭窄222例(62.5%)。同时存在2条以上动脉狭窄者166 例(47%),颅外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颈内动脉起始部。颅内动脉狭窄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闭塞25 例(7%),闭塞血管中颈内动脉15例,椎动脉10例。CTA检查各动脉狭窄程度及发生例数,见表1。

表1 CTA检查各动脉狭窄程度及发生例数[n(%)]

讨 论

通过本研究显示,纳入研究患者中大多有1~2 支血管病变,梗死面积大者可找到责任血管。因此,除常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头部CT检查外,还应重视评估与检查颅内外血管的情况,以利于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动脉严重狭窄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途径,此外不稳定性斑块脱落也与发病过程紧密相关。本组脑血管内斑块检出率为69.8%,斑块好发部位为颈内动脉起始处、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虹吸段,可能与此处血管走行迂曲、血流速度比较快有关。MSCTA 显示为高密度斑块者,是稳定性斑块,又称“硬斑”,考虑病理斑块构成以大片钙化及纤维化为主,相对危险小。低密度斑块的病理基础为坏死性脂质的聚积,是不稳定性斑块,易出血,有破裂倾向,富含脂质及坏死物质,又称“软斑”,是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不稳定性斑块的检出对评估脑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及选择治疗方式是有帮助的。脑血管病的影像学检查对于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检查手段有CTA、MR 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超声成像中的经颅多普勒(TCD)和颈颅彩色血流成像等。与DSA的对比研究表明[3],脑CTA可以对颅内动脉的第3 级分支进行100%的显示,对大脑中动脉的4~5 级分支显示率甚至仍可达94.5%。在病理状态下,脑CTA 仍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颈动脉狭窄的患者,CTA 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3%,CTA 与DSA 的一致性为96%。并且CTA 可以同时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双侧颈动脉、Willis环,利于对颅内动脉供血全貌进行观察并比较两侧血管情况,这是DSA 难以做到的。同时CTA 显影不受钙化、局部血流状态(如涡流)和血栓形成的影响,亦是优于MRA、DSA 之处。CTA 耗时较短,能在常规CT 上完成。一项研究显示[4-5],患者接受CTA 检查的倾向性为76%,远高于DSA 和MRA(分别为22%、21%)。但同时CTA也存在一定缺点:①空间分辨率不及DSA,对小血管分辨率差或病变显示不清。②不能提供血循环动态变化过程等血流动力学信息。

本研究分析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致血管狭窄前循环发生率高于后循环,虽然CTA 对比DSA 而言仍存在一定缺点,但由于CTA 具有微创、简便、价格低廉的特点,是患者最容易接受的检查方式。多层螺旋CT造影可对颅内外血管状况进行比较准确地显示,显示血管内各类斑块的形成情况,评价脑动脉狭窄的程度,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颈动脉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