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世纪格里高利圣咏音乐

2019-09-04 06:01陈帆
艺术评鉴 2019年14期
关键词:奥尔加礼拜格里

陈帆

摘要:西方中世纪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宗教而产生的,而宗教音乐产生和发展的核心就是格里高利圣咏。在西方音乐史上格里高利圣咏有着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它的音乐元素不仅是西方众多音乐家们创作的素材,同时也是欧洲宗教音乐和古典音乐发展的源头。

关健词:基督教   礼拜仪式   格里高利圣咏   复调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4-0065-02

一、背景概述

格里高利圣咏是西方天主教教会做“弥撒”的时候所用的音乐,历史上关于它的流传有多种说法。据史料记载:当时的罗马天主教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为了整合和统一教会礼拜仪式中所用的音乐,他将宗教吟唱的礼仪音乐、赞颂歌等收集起来整理成册,这个册子就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格里高利圣咏》。

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也不能完全归功于格里高利一世,尽管格里高利一世教皇在位期间努力制订了罗马统一的教会礼仪,修改整顿了礼拜音乐,并积极参与和推广新的圣咏音乐,但其实格里高利圣咏音乐是在教皇格里高利一世去世一百多年之后才开始在欧洲广为流传的。有记载:早期的基督教从开始传播时就已经意识到了音乐对宗教信仰的作用和音乐在宗教礼拜活动中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教会在罗马城和米兰城建立了两个专门教授宗教音乐的歌唱学校,以此来培养更多的宗教音乐人才。因此基督教在后期的传播和发展以及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后,它的音乐礼拜形式仍然存在,而且这个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十分漫长和复杂的过程。后来,在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在位时期,罗马礼仪和圣咏进一步被推崇,在当权者的重视下罗马教会礼拜礼仪在各地开始实行,罗马教会就将这种新的礼拜圣咏统称为《格里高利圣咏》。

二、圣咏的形成

公元4世纪,伴随着基督教从隐匿传播走向公开宣示,它的教义也开始飞速的向欧洲各地进行传播,它的礼拜礼仪式也出现了新的元素和要求,从原始杂乱无序的状态转变为规范、统一的完善化状态,因此在不同地方发展的教会都形成了具有自己本地特色的礼拜方式和礼拜音乐。

公元6世纪末,罗马教廷以自己地区的宗教礼仪为基础,吸收融合了古希腊、以色列、希伯莱等地区的民间音乐元素,发展形成了新的圣咏音乐,这也正使我们认识到已失传了的中世纪地中海区域的宗教音乐文化面貌。

圣咏音乐在流传的初期是没有谱例记录的,都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法来进行教授,因此最开始传播时从罗马带往高卢地区的圣咏音乐只有歌词而没有旋律,为了能够让法兰克人能熟练运用和学习这种罗马的圣咏,他们开始从罗马引进大批专业的歌手,兴办歌唱类的音乐学校。在查理大帝在位时更加不遗余力的积极兴建音乐学校来训练教会的人才,并且鼓励和支持学术教育事业,邀请了英格兰著名的学者阿尔昆(Alcuin,约735-804)来担任教会主持,负责管理全国的教会学校。后来随着圣咏歌曲数目的增多,查理大帝要求阿尔昆记录、增补完成统一的圣咏歌谱,给演唱者提供统一的旋律轮廓,因此圣咏音乐的记谱形式在高卢比在罗马地区得到更早的发展。罗马的圣咏音乐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进入高卢地区的,当圣咏音乐在新的土壤中发展生存时,那些高卢地区的宗教礼仪音乐的元素也不可避免得被融入到罗马圣咏音乐之中,由此就发展出了这种全新的圣咏音乐──格里高利圣咏。

三、基本特征

(一)唱词特点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点来自与它的价值与功能,因为宗教精神需要理性、禁欲和有节制,因此格里高利圣咏也呈现出了它朴质理性的风格。它的唱词为古典拉丁语,内容大部分都为《旧约圣经》里面的内容,它要求音乐的旋律要遵循于唱词,因此格里高利圣咏的旋律多为无伴奏清唱的形式,调性上是属于交换拍子以及平稳进行的單声部音乐,演唱形式多较为自由,主要以纯男声声部的演唱为主。

(二)演唱形式

格里高利圣咏的诵唱形式主要有4类:独唱、齐唱、唱诗班之间交替演唱、独唱和唱诗班之间的重复应答演唱。它的演唱内容主要是进行礼拜演唱和教堂诵经,就好像是歌剧演唱中的咏叹调和宣叙调,前者旋律优美、结构完整,故事情节较为突出,后者旋律性不强,节奏较为自由,以半说半唱式的朗诵为主要特点。

(三)旋律类型

格里高利圣咏音乐的旋律依据歌词长短句与人声之间的关系可以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1.音节式(syllabicstyle):一个旋律对应相应歌词的音阶。

2.纽姆式(neumaticstyle):多个音符对应歌词的一个音节,旋律具有较为灵活的流动之感。

3.花唱式(melismaticstyle):由花唱片段旋律对应歌词的某个音节,花唱片段有时音符众多,能最大限度的体现出华丽装饰的特点,突出旋律的“花唱性”。

(四)音乐形式

格里高利圣咏音乐在后期传播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比较固定的音乐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以下这几类:

1.诗篇歌调(psalmtone):这是神圣的宗教歌曲中流传最古老,最原始的旋律,其歌词演颂唱的内容多为《旧约圣经》之中的一百五十余首经诗。这些经诗格律并不严谨,而且经诗的长度也不同,仅以上下句做为一节押韵的框架,在演唱时多以稳定均匀的同音反复演唱为主,因此它的形式属于“一音一对”的“音节式”圣咏。

2.交替圣歌(antiphon):开始时是以为咏唱诗篇的方式进行演唱,经诗每节的上下句分别交给两个唱诗班进行交替轮唱;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歌词中的这个交替部分被独立了出去,演变为后来的“交替圣歌”,它的形式属于“纽姆式”的圣咏。

3.赞美诗(hymn):这是初期格里高利圣咏中唯一一种属于“诗体”结构的音乐。它的格律严谨,音调谐美,专门用于做日课礼拜的仪式中,它在歌词与人声的关系上属于“音节式”圣咏。

4.圣歌(canticle):与圣经之中的诗篇类似,但是诵唱的歌词是圣经之中的其他内容,调式的音阶旋律更具有装饰性。

5.短诗曲(versicle):以应答的形式演唱,与应答圣歌的区别是它的歌词选自圣经一百五十首唱诗篇之外的内容。

四、影响与意义

(一)对中世纪音乐的影响

中世纪的音乐主要以宗教音乐为主,而教会礼拜仪式中最早的音乐形式就是格里高利圣咏。它是纯粹的单旋律式音乐,在发展时期已经出现多利亚调式、利底亚调式、弗里几亚调式和混合利底亚调式等四种调式类型,后期的西方音乐体系也是围绕着格里高利圣咏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这个时候的多声部复调音乐也在它的影响下逐步开始形成和日渐趋于完善。

(二)对人类音乐的影响

在9世纪时,圣咏音乐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的变化来体现格里高利圣咏地位的变化和宗教与音乐关系之间的变化。圣咏中音乐与宗教的关系最重要的体现便是在圣咏垂直方向上的扩展,也就是多声部的复调音乐的雏形,这种形式的发展体现了圣咏的形式地位在下降,而它的音乐地位在逐步上升,并且逐渐从教会向社会转变,成为了一种音乐艺术永远独立出来。

9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实现了在教会音乐之中的正统地位,随之而来的复调音乐形式──平行奥尔加农也是围绕着格里高利圣咏而扩展建立起来的。它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下方附加一个“奥尔加农声部”,与上方圣咏声部构成了一个四度、五度或者八度的平行进行关系,这也就是格里高利圣咏对早期中世纪复调音乐产生的影响之一。

11-13世纪是中世纪音乐的兴盛时期,开始出现了另外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华丽奥威加农。它与平行奥尔加农的区别就是其中的圣咏声部变成了奥尔加农旋律的下方声部,圣咏声部只起着一个支撑旋律的作用,而富于流动性和装饰风格的奥尔加农声部成为了上声部,最大限度的体现出了旋律华丽装饰的特点,这便形成了“花唱式”关系的华丽奥尔加农风格。上声部节奏即兴、自由,旋律活跃、华丽,而下声部圣咏的节奏缓慢、旋律平緩,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到了13世纪,在格里高利圣咏的不断影响下出现了“经文歌”,它的出现使得奥尔加农声部的内容不断变得世俗化,甚至做支撑声部的圣咏也开始被世俗曲调所取代,经文歌从宗教体裁逐渐的变成世俗音乐,也推动复调音乐进入了高潮时期。

五、结语

总之,格里高利圣咏是欧洲中世纪重要的文化财富之一,正是因为有了它,西方音乐才得以传承和发展,自此它不再是专为宗教而服务的工具,格里高利圣咏音乐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为人们去欣赏和发掘。它既是生活又是艺术。

参考文献:

[1]陈勇.论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与发展[J].考试周刊,2008,(42):239-240.

[2]钟力.论格里高利圣咏在西方音乐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0,(01):921+962.

[3]周闻.早期基督教对西方中世纪音乐的影响研究[J].文艺生活旬刊,2012,(05):77-78.

猜你喜欢
奥尔加礼拜格里
神回复
俄罗斯画家在水下作画
田字格里写反义字
节俭教育
猜字谜
拼音大比武
趣味填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