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道辉
(福建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对于广西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已经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做过此类研究。贺大州[1]认为广西存在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国际竞争能力弱等问题。张玉娥等[2]认为广西与东盟地区相比,在丝绸、活猪、蘑菇罐头和药材等农产品出口上优势明显。何勇[3]认为广西与东盟农产品存在互补特征。GH-Lin[4]认为广西农产品国际贸易虽然呈快速增长趋势,但出口产品结构简单,出口市场分布不合理,出口货物主要是资源密集型商品和劳动密集型商品,商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品牌缺乏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姚雨雪等[5]认为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广西与东盟地区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农产品出口结构单一、深加工不强等。李好等[6]认为广西的政策优势和要素成本优势明显,但劣势仍然突出,如港口基础设施陈旧、配套设施不全、货运量较同类偏低等问题,阻碍了农产品出口量的提高。黄智等[7]从广西和东盟两者的农业资源禀赋与分配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两者主要农产品的成本差异及生产能力的差异,认为双方农产品互补优势明显。
通过参考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针对广西省与东盟农产品出口近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为广西省对东盟农产品的出口提出一些发展对策。
近年来,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联系日益紧密。而广西与东盟接壤,地理与政策的优势使得广西与其最主要的对外贸易伙伴东盟在农产品贸易方面逐步“走到一起”。根据2018 年广西统计年鉴[8],2017 年广西对东盟国家出口总额1 062.46 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区总出口额的57.27%。2016 年广西对东盟出口总额为995.75 亿元,占全年广西对外出口贸易总值的65.09%。2015 年广西对东盟国家出口总额为1 211.74 亿元,占同期广西对外出口贸易总值的69.42%。2015—2017 年,东盟作为广西第一贸易伙伴的地位不可撼动,广西对东盟农产品出口总额依次为101.52 亿元、125.21 亿元和135.04亿元。
2017 年广西对东盟进出口1 893.9 亿元,增长3.7%,占同期广西外贸总值的49%,其中对越南进出口1 626.3 亿元,增长2.1%。占同期广西对东盟进出口的85.87%。越南与广西接壤,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高达80%的产品以小额贸易的方式通过祥浦寨口岸出口到东盟地区,另外,东盟地区中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也是广西潜在的贸易市场。
广西已经变成越南最大的水果出口市场,毗邻越南的边境口岸进口贸易发展的如火如荼。越南的火龙果、香蕉、荔枝和芒果源源不断地运往广西,再销往国内其他省区,不断满足我国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同时,通过实行类似我国特区的优惠政策,越南政府创立了谅山市经济区,先后批准成立了同登、新清、友谊口岸的开发区,以便提升边境贸易的竞争力。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上继续保持着增长势头,根据2018 年广西统计年鉴数据[8],在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中,越南始终排名交易对象的首位(见表1)。
表1 广西对东盟进出口总值 亿元
自取消农产品关税后,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就贸易结构看,广西出口东盟的农产品主要有苹果、大蒜、柑橘、绿豆等,进口农产品包括木薯干、龙眼、火龙果、芒果等[9]。广西从东盟进口的大类农产品总的来说可以分成3 大类——食用植物油、水果、木薯淀粉,这三大类的进口总额在总的农产品进口总额中超过了90%。主要出口4类农产品,包括中草药材、蔬菜、水果、豆粕,这四类的出口总额在总的农产品出口总额中也超过了90%。
根据2017 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广西对东盟地区出口的贸易方式主要有边境小额贸易、一般贸易、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和其他贸易(含边民互市贸易)。其中,广西与越南、老挝、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与马来西亚、新加坡、菲、泰、印尼则以一般贸易为主。2016 年广西与东盟的边境小额贸易总额为786.80 亿元,同比减少25.9%,与东盟的一般贸易总值为152.13 亿元,同比减少7.8%。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和其他贸易(含边民互市贸易)分别增长75.1%和1 763.7%[8]。
1)双边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共存。
广西和东盟地区在生产能力、产业结构和自然资源方面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只有双方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这就为贸易的互补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而使双方的农业合作成为可能。像可可、咖啡、棕榈油、橡胶等经济作物,限于地理条件以及气候原因,这些经济作物在广西难以生产亦或是产量不足,而在东盟地区却十分盛产,从东盟进口的农产品通过广西输送到中国的消费市场,而从广西进口的蔬菜也极大地丰富了东盟地区人民的菜篮子。
但是,地理位置相近,气候条件相似,使得东盟地区和广西在农产品结构上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甚至是重合性。诸如荔枝、龙眼、芒果、香蕉等;而且,广西的水果市场整体处于下风,比如菲律宾的芒果、香蕉、菠萝等,泰国的龙眼、荔枝等,不仅上市时间早于广西,而且可采摘时间也远远长于广西。以龙眼为例,广西龙眼仅在8 月份可以采摘,可采摘时间十分短暂,而泰国采摘时期从7 月上旬一直到10 月上旬,越南龙眼则可以全年采摘,这肯定将会影响广西这些水果的生产和销售。广西出口的农产品在结构上与东盟地区具有相似性甚至可以说是重叠性,使得广西原本的的优势产品出口到东盟市场后反而处于劣势了,且由于东盟本土热带水果质量更佳,使得广西对东盟地区出口的热带水果处于不利地位,没有优势。
2)出口农产品附加值小。
从广西出口到东盟地区的大多数的农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并且附加值很低。很长一段时间,中小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占据统治地位,所占比例高达98%。绝大多数的农产品加工率仅有20%,加工率在90%以上的农产品只有烤烟、糖蔗和蚕茧。2011 年,全区大约存在5 万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中以中小微企业居多,甚至还有很多的家庭作坊,农产品深加工十分匮乏。加工模式非常粗糙,全区七成以上的产品为粗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微薄。出口的是廉价的初级农产品,而进口来的却是深加工的农产品,阻碍了广西农产品出口创收能力。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提升广西农产品加工技术,还会导致广西对外农产品收益逐年减少。
影响广西农产品加工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为农产品加工业布局不合理,在西北部农产品基地的加工企业不多,浪费了当地的市场潜力。省级以上重点农产品龙头企业大都分布在南宁和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总体优势因为极度失衡的产业分布而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使得整个行业效率低下、效益匮乏。
3)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
广西的本土特色产品在对东盟的出口中并没有体现出来,通常只是经过简单加工,并不是具有广西特色的土特产品,相对而言档次较低,往往难以打开东盟的市场。从整体来看,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仍然处于散户生产的模式,农产品加工业欠缺标准化生产,这使得农产品的质量普遍偏低,与东盟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差距明显。比如农业大国——泰国,其在农产品生产、包装以及保鲜技术上都颇为成熟。另外,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生产技术落后,广西农业生产多为粗放经营,这使得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质量的提升均受到极大的阻碍。长久以来,农产品加工技术和管理落后的问题没有得到深度改善,设备老化,缺乏加工精度和加工深度,名牌产品太少。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各自为政的小农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普遍存在,没有形成系统性生产制度。并且在农药残留这个敏感问题上处理不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相反,东盟地区把关于农产品加工的资金和技术纷纷纳入重点投入,东盟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同时广西农产品存在形象欠佳,品牌缺位,包装简陋以及缺少品质保障的问题。众所周知,越南的土特产品菠萝蜜、香蕉片和荔浦芋等享誉国内外,实际上,这些本来是广西本土特色产品,然而越南对这些产品进行精加工后就变成了他们的土特产,利用这些产品打开中国的市场。与此相反,广西的一些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水平低下,有些甚至直接进入市场,不经任何加工和处理,竞争力相对减弱。
广西优质的农产品并不少,然而在广西的中小企业品牌意识较弱,缺少打造本土知名品牌的能力和意识。比如山药作为广西本土的特色产品,物美价廉,在东盟的市场前景很好,但是山药在广西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个缺憾造成了广西相关山药企业巨大的利润损失。可以看出,广西并没有利用好自己的优质产品,宣传也不到位,从而无法树立属于自己的品牌,难以进一步拓展国外市场。
1)加强双边农业合作,增强贸易互补性。
由于广西和东盟地区气温相近,而且东盟地区大多数都是农业大国,广西想在农产品出口上得到提升,必须秉持比较优势的理论。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理论,广西首先该做的应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土地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转变为劳动、技术密集型具有互补优势的农产品。广西之前出口的农产品比如龙眼、芒果、菠萝等,东盟国家大多都有生产,并且质量还比广西出口的农产品要好,在价格上,由于存在国际运输费,人工费等,价格也并不占优势,在这双重压力之下,广西出口的农产品在东盟市场上举步维艰。所以,广西应该转变出口模式,避免用自己的弱势产品去比拼对方的强势产品。
东盟地区的蔬菜生产品种不多,产量较低,蔬菜产业总体相对落后,其中发展蔬菜产业比较好的只有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广西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质优秀)和良好的蔬菜种植条件,以及强劲的蔬菜种植势头。蔬菜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广西应该大力发展蔬菜产业,避开东盟具有比较优势的水果产业,减少弱势农产品的生产面积,建立并发展一大批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的农产品企业,使之在东盟地区中形成良好口碑,从而达到增加农产品出口,打开东盟市场的目的。另外,对于老挝、缅甸、柬埔寨这些经济欠发达且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技术十分落后的国家来说,广西应该充分发挥农业技术的领先优势,将单一的农产品出口模式转变为农产品和农业技术的双重出口,造福两地的普通农民,实现广西和东盟地区农产品贸易的稳定增长,达到农产品领域共同开发、共同进步的双赢局面。并且,广西在向东盟地区输出农业技术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广西的农业机械、农药以及化肥等产品的出口。
2)深挖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收入。
在农产品出口比例中,广西应努力提高高级农产品所占的比例。不能只满足于出口附加值低的初级农产品。广西农产品企业应该摒弃家庭小作坊式生产,对农产品的粗糙加工。缺乏深度开发农产品是这种家庭式企业最大的弱点,各式各样的中小企业导致农产品产业链脱节。首先,广西应该大力培育一批具有经济实力强、辐射范围广、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扶持本土农产品出口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本土企业是拉动当地中小企业及农户收入的最好办法,而龙头企业能够使该产业的产业链更加完整,具备深度开发农产品的实力。出口没有深加工的初级农产品是远远不够的,应特别重视深加工过的农产品出口,农产品深度加工是提高企业利润的最有力的手段。其次,努力吸收外资,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以及高科技人才。最后,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基础,缩减投资成本,对于原有农产品加工业,政府在税收及资金方面应该做到减免税收,增加资金投入,充分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把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的能满足人们高层次需求的产品摆在生产的第一位。在农产品加工业上突出自己的技术优势,突出地方特色,从而打造出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带动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优化出口的农产品结构,实现出口多元化。
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上来看,广西与东盟相差不大,那么避免过度竞争的关键就在于实现产品差别化和多样化。根据经济学消费者偏好原理,只有满足不同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企业才能掠夺更多的消费者剩余,从而取得最大效益。广西地处中国西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秀,没有遭到工业的迫害,这对于进一步发展优质农业具有远大前景。可以通过努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食用菌、桑蚕、蔬菜、花卉、无公害茶叶、中草药,以及优质家禽、水奶牛、瘦肉型猪、优良草食动物、名优水产品等。在水果行业上,优先考虑发展优质柑橘,在已有的桂中、桂北优质脐橙、夏橙生产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桂西南地区的柑、橙生产,通过柑、橙产品的深加工,在鲜橙类及橙汁生产、加工和出口方面实现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一条龙服务,使广西成为一个新的脐橙加工基地,依托广西本土水果资源,逐步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同时,在进行农产品种植之前,不能根据市场上何种农产品的需求量高就大肆种植,要在对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科学客观预估的基础上,确定种植生产和出口的农产品。另外,展开实地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按照东盟地区本年度的需求进行种植生产和出口。根据目前广西与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存在的困局,在出口环节中,要调整出口农产品的结构,尽管季节气候与地理位置难以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针对出口到东盟的农产品的主要特点,在农产品的加工和生产上富有针对性,改变一般出口初级农产品为主的出口模式。
4)合理运用电商平台,打造国际品牌。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提升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在这个新的历史潮流下出现了一种新的行业—电子商务,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提高了销售机会,有力地拓展了市场。打造符合现代农业市场流通需求体系,建立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从而扩大农产品出口渠道,让更多的农户得到更好的收益,更好的补强农产品出口上的薄弱环节。提高基层农产品生产者的营销手段和品牌意识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但是,广西农产品出口还存在着采收技术不成熟、采后处理不经济和包装水准不发达这三个方面的问题,究其症结所在,恰恰是因为没有成熟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因此,广西应该在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属于广西自己的品牌。然后,借助互联网快速、及时的信息传递功能,面向广大东盟地区大力宣传,打响品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