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霞,何炳钦
(1. 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 景德镇 333403;2.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任何艺术形式都离不开语言与表达。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通过语言可以表达情感与思想。语言是表象,情感是内在。透过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内在思想与文化内涵。[1]环境陶艺是20世纪80年代,在后现代艺术观念影响之下,陶瓷艺术观念发生改变之后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指艺术家借助陶瓷材料或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为公共环境与空间设计的陶艺作品。[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不只局限在物质层面,而且在精神层面上也出现更多的期待与渴望。面对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人情味的淡漠,都市人也越来越感到一种压抑和疲倦,深感与大自然的疏远。[3]这一现象与人们精神层面上越来越高的追求相悖。为实现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陶艺设计家们努力探索,丰富环境陶艺造型、装饰、空间关系等设计语言,并注重通过设计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从而达到美化环境、增强大众情感认同的目的。
艺术表达离不开造型,造型是基础,是艺术与大众沟通的介质。环境陶艺也不例外,必须借助于造型实现设计构思。环境陶艺与传统陶艺有所不同。环境陶艺处于多维的公共空间,具有公共艺术的属性,它融合公共艺术原则和现代陶艺语言,以适应多种不同的空间。环境陶艺最早兴起于日本、韩国,最初的形式是瓷砖装饰建筑贴面;在公共艺术的发展与影响之下,雕塑、壁画、装置、公共设施也越来越多地采用陶瓷材料,造型得以不断丰富,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其魅力,得到了大众欣赏与认可。我国现代环境陶艺起步晚,在以商业资本运营为主导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包围中,缺乏诗意和情趣,甚至出现“千城一面”的尴尬情形,为此,环境陶艺应服务于美化生活和环境的目的,设计师和陶艺家必须立足“环境要素”,首先考虑“良好”的造型,使造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不同的造型表达独特的情感。如何炳钦教授设计的《世纪彩虹》(见图1),整个作品由线元素构成。线条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最常用造型元素,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同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感,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常常以不同的线条造型表达其不同的思想情感、艺术追求和风格特点。[4]在造型设计中,线条是富有情感的造型元素,直线庄重严肃,曲线柔美温婉,粗线坚定,水平线宁静和平等。《世纪彩虹》环境陶艺创作,以线元素构成具有虚实、主次、疏密等特点的个性化造型,轻盈抽象的线性颠覆了陶瓷的厚重感,给周围环境增添了时尚与活力。陶瓷原本的充实、厚重的属性在线造型的设计中呈现出轻盈、舒展之美,直线和曲线相互穿插与构成,并结合不同釉色的装饰,正与作品名称“世纪彩虹”一样,《世纪彩虹》环境陶艺作品,似乎正以坚定与自信的姿态,春风扑面般地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图1 世纪彩虹局部Fig.1 Partial View of “Century Rainbow”
除了良好的造型语言,装饰语言也是环境陶艺的重要设计语言,通过不同装饰形式传达作者不同情感。和谐优美而又富于情感的装饰总能让环境陶艺更具情趣和审美特色,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并让人产生亲近感和乐于接受。环境陶艺的装饰可以通过题材、色釉和肌理来表现。
现代环境陶艺作为公共艺术形式,公共性是其核心,其装饰往往有别于传统陶艺,以满足公众需求和服务大众为目的,意在产生与欣赏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因此,现代环境陶艺往往围绕自然、生命、人性、生态的主题进行叙事,从而让大众对环境陶艺的关注不只局限于作品本身,还能深入到作品背后的文化意蕴。例如在被誉为“瓷都”的景德镇,许多环境陶艺的创作都以千年瓷都的历史文化为主题,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传承。通过主题创作让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升华,满足城市居住者提升自豪感的精神与心理需求。如何炳钦教授以青花元素设计的南昌万达茂的外墙装饰(见图2),以传统吉祥纹饰为主题,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用新的设计语言和形式加以诠释,表达出设计者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图2 南昌万达茂青花装饰Fig.2 Blue-and-white porcelain decorated curtain wall of Wanda Mall in Nanchang
色釉也是环境陶艺的重要设计语言。绚丽多彩的色釉装饰是陶瓷艺术特有的品质,通过色釉装饰能够丰富环境陶艺在景观空间中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随着科学技术和窑炉烧成技术的发展,陶艺家们探索出丰富的釉色表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使之成为环境陶艺中最独特的设计要素。
色釉的选择问题,不只是色相的选择、色调的配置那些简单的色彩问题,更是通过色料在火的洗礼后发生的千变万化的效果,传达出的是更多的审美价值。或干涩或纯净,或炫光万彩,或晶莹剔透,可自然朴实,可高贵华丽,可五彩斑斓,一切的可能在瞬间定格,激发起大众的审美体验。
肌理是现代陶艺的独特的形式语言。在环境陶艺中,发掘独特的肌理美也是重要的表现方式。肌理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段来完成。首先,质朴的粘土材料可以产生丰富的肌理效果。在环境陶艺创作中,陶艺家把熟练驾驭“泥性”看作是陶艺创作的基本要素,以泥为语言,借助泥土,发挥泥性,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泥土象征生命与大地,是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在我国墓葬文化中,泥土以其“易碎”和“脆弱”的特质隐喻着“短暂”“易逝”,可以说,延续几千年的陶文化也处处蕴含着“生”“死”之叹。因此,泥土自身承载太多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关怀。如今,在陶艺创作中,它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陶艺家们对泥性的掌握更加自如,通过泥土的收缩、扩散、龟裂、起泡等,使得泥土在高温烧制后呈现各种不同质感与肌理变化,是陶艺家发挥创造力和表现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次是表现手段。陶瓷材料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环境陶艺创作中,可以通过雕刻、镂空、堆贴、刮擦、拍打等肌理表现手段,配合不同的施釉方法,形成或粗犷,或细腻,或自然、或严谨的效果,也可以将泥的软、硬、稀、稠、润、燥等特性通过制作者的手语痕迹,产生顿挫、节奏、韵律、连续等“触觉”感知的美感,进而表达不同的情感,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体验。因此,陶艺家根据环境需要结合大众审美需求,运用材质和表现手段等变化创造出具有轻重、缓急、软硬的质感体验和情感联想的作品。
现代环境陶艺与其他陶艺的不同之处,还体现在其丰富多变的空间语言上。环境陶艺属于公共空间艺术,所以在创作和构思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空间因素,把空间因素作为一种语言可以体现其独特性。环境陶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空间语言。一是综合材料的应用。陶瓷和多种材料的综合应用是近几年环境陶艺发展的新动向,陶艺家可以借助玻璃、木材、藤编等多种材料与陶瓷材料共同完成构思与思想的表达。如陶艺家吕品昌先生创作的《太空计划》(见图3),作品以陶瓷和不锈钢材料,以太空飞行器为原型进行创作表现,材料的使用蕴含语意特征,以不同材料的特质发挥了不同的意义,透露出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陶瓷艺术发展走向的思考。其次,现代环境陶艺的空间语言的表达还在于环境陶艺作品与影像、音乐、灯光配合使用,产生情景空间的情感化特征,或称之为“陶艺环境”。在以陶艺形成的一个独有的环境空间,人们不仅用眼睛去观赏作品,更是用心去体验以陶艺形成的情境空间。[5]如陶艺家朱乐耕先生创作的《生命之廊桥》(见图4),由两个错落屹立陶艺墙相对组成,中间搭建一座小桥的装置,陶艺墙内侧立面全部由卷泥片卷制而成的花朵、珊瑚、树叶、嫩芽等表达生命的有机形态堆积排列而成,另一面的高温色釉陶艺板,代表着养育生命的土地,生命与土地相结合传达对自然的情感。当处在一定距离观看时,土地与生命交响呼应。表现土地的一面与展厅地面连接,在暗淡的灯光下,它们融为一体。而表现生命的部分有意离开地面,在聚光灯照射下表现出与地面的分离,像一幅独立的长卷画,构成一个陶艺作品包裹的空间,人可以在这一空间中穿行,实现近距离的情景化审美体验。这是陶艺与情境的结合,也是一番情境叙事的功能表达,是环境陶艺创作的新的探索。再次,环境陶艺创作可以利用空间元素取得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融入环境。环境陶艺不是独立的,它的价值是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相融的过程中体现。环境陶艺与周围的自然或人造景观,如树木、流水、建筑物等,相互契合,相互联系。如陶艺家黄焕义先生创作的《取景》(见图5),其造型如同照相机的取景器,可以取得不同的景象,或远或近,或高或低,都有不同的画面感产生,以“借景”的方式达到不同的审美体验。当观众不自觉地参与到其中,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知。
图3 太空计划Fig.3 Space Program
图4 生命廊桥[6]Fig.4 Life gallery bridge
图5 取景Fig.5 Landscape
综上,现代环境陶艺不同于其他陶艺创作,它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为目的,以环境要素为文脉,以美的语言穷究自然物理之本真。作为设计师,在环境陶艺的创作中,合理地利用造型、装饰、空间等丰富的设计语言,可以表情达意,取得与大众之间的情感共鸣,提升大众的审美鉴赏力。设计语言是环境陶艺创作的基础,也是情感表达的元素,值得当代设计师长久探索与研究,以发挥它的最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