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锐锋,李 慧
(古交市第一中学,山西太原 030200)
教育部新课标实施以后,中小学在体育课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淡化了学校体育的核心功能。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也渐渐地失去了固有的精髓,学生的运动负荷很低甚至没有,体质也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部分学生适应了当下的体育课模式,养成了不好的锻炼习惯和方式。
2017版的新课标要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要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体育课的练习密度要求达到75%,学生们的平均心率也要求达到每分钟140到160次左右。本次研究通过测试分析以及研究调控,提供掌握高中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的理论指导,开发创新对等的教学手段使高中体育课更加趋于合理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质和提高高中体育科学化水平的目的。
根据《天津教育报》报道,在中日韩三个国家的中小学生体检数据统计及调查分析得出我国的中小学学生综合体质在三个国家中是最差的。
经过对古交一中2100名学生的50米和立定跳远测试得出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经过抽查750名学生的平均心率(采用面积计算法)得出心率也离最佳范围值有很大的差距,高中学生的练习密度远远达不到要求。
图1 古交一中学生上课时间-平均心率变化图
高中体育课中学生的平均心率变化规律呈现“WM”型(如图1),没有呈现出正常的抛物线型,说明我国高中体育课无法满足课标规定的学校体育要求达到的功能。
体育课的密度一般指课中一切运动的有效运用的时间和上课总时间的比例。练习密度专指体育课中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与体育课的所有时间(45分钟)的比例。体育课的负荷(生理负荷)专指在体育课中受到的身体与心理的所有刺激及其应激的值,包括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
体育课负荷所依据的测定数据主要的包括有体育课的平均心率、练习密度、心率曲线图。能够较为全面地科学的反映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强度的数据是实践课的平均心率与练习密度。因此以平均心率和练习密度作为测定体育课运动负荷的两个重要指标,在古交一中抽查高一8个班、高二5个班、高三2个班750名学生并且测试平均心率和练习密度。
高中体育课中,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的组织与教法、教学内容的顺序以及结构性质都会带来运动不同的密度与负荷,学生身体与心理得到体验与感觉不尽相同。体育课不同的教材对应的心率、密度的也有一定的规律。球类对应的心率、密度大,田径、体操对应的较小。
学生有独有的身体结构,体形各方面不同,基本素质和运动技术也不同。强度大小会影响学生的发育,甚至会带来伤害。
体育课每班一周2节课,排课不是很合理,有的学校一天2节体育课,学生上课既达不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极有可能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我校体育课时间分为45和40分钟。课的长短也有很大影响,学生真正练习的时间到不了课标要求。
我校5块篮球场,1个足球场,室内2个篮球场地由于年久失修,基本不能使用,这样同时会在有限的场地内上8个班的课,限制了学生的活动范围。另外,器械得不到补充,只有损耗,学生根本不能同时使用排球、篮球、足球,学生只能交换练习,这样即浪费时间,又达不到所需运动的密度与负荷。
一些大型活动挤占体育课时间,这些都影响体育课的密度与负荷。
学生的心理因素、家长从小的培养与教育也是微小因素、教师的优秀与否也是微小因素,优秀的体育教师,高中学生都喜欢,上课积极性特别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比一般教师的课要高出很多。
表1 353班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决定选取的中学田径性质的100米教学内容且属复习课,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较合理以及测试得出的学生平均心率与练习密度(见表2)得出我校高二学生在尽力上好课的前提下也还是满足不了新课标要求,平均心率达到每分钟140次以上。通过观察这节课学生的状态,有一个学生抽筋,大部分学生都满头大汗,很明显学生负荷已经达到很大的程度,练习密度到达37%,离要求还有差距。
表2 352班
选取中学球类性质篮球运球教学内容且属于新授课,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较合理以及测试得出的学生平均心率与练习密度(见表2)得出我校高二学生在篮球课中的平均心率仅仅达到每分钟106次。通过观察学生的状态,感觉明显学生负荷达到大的程度,练习密度到达43.7%。
6.1.1 结合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各年级教学内容,适当开设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高一到高三分别为必修343模块、共216课时,12个学分。
6.1.2 调整三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时间与顺序、教学的组织与教法以及结构性质,安排合理的教学。微调教学练习的要素,调整教学内容的性质,可以改变方向、变速、改变高度、距离的长短等等。学生的练习与休息交替进行,把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充分利用时间。
6.1.3 学校招生时可以把身体素质条件作为参考,整体提高生源学生的能力。进校后进行军训或者素质拓展户外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体质。
6.1.4 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时间段,每周两节课分开,达到45+45分钟。每周开设各种社团活动、每年举办两次运动会、举办年级之间的拔河赛、趣味运动会也可以适当增加。
6.1.5 学校增加器械,配足改善器械条件,让学生可以同时使用。拓展其他限制的条件,给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定期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6.2.1 结合学生、体育器材设备、气候等具体情况,从有助于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设置了年级内教学内容选项、班级教学选项、年级与班级结合等方式。教师吃透教材,做到有备无患的教学,提前准备好教学目标,合理安排体育课中各项练习活动:基本部分35分钟、准备和结束部分10分钟,让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时间。
6.2.2 教师树立新的知识观,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争取样样通。教师上课时的讲解力求简明扼要、教具演示恰到好处、指导与纠错区别对待、合理安排学生练习次数。
6.2.3 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主动练习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技术动作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的情境中。
6.2.4 教师充分发挥作用:调控学生活动、调动队伍、布置场地器械、分组轮换、鼓励学生小组竞争练习等等改革体育教学形态,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提高学生信息核心素养。
6.2.5 转变我校学生对体育课的陈旧观念。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体育技能,比如鱼跃前滚翻,可以在绊倒的情况下运用。此外,让学生知道体育可以让他们有更好的体育精神、道德和品格,他们可以体育课上全面发展,在解决复杂的情况时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总之,高中在体育实践课上的运动密度和负荷的安排,遵循有利于安全的科学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争取早日让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