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曲麻莱大场地区金矿剥蚀程度研究

2019-09-04 12:40杨占凤孙婷婷王永德
中国锰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石英金矿矿床

杨占凤,孙婷婷,王永德,潘 鑫

(青海省第五地质勘查院,青海 西宁 810099)

1 区域地质矿产特征

矿区地处北巴颜喀拉山金、锑成矿带中段,区内蕴藏着丰富的金、锑矿资源,是我省重要的金矿产基地。区域矿产以岩金、砂金为主。岩金目前已发现大场、加给陇洼、扎家同哪、扎拉依陇洼、稍日哦等金矿床及扎拉依北、扎拉依、旁海、照大额南、格涌尕玛考及大东沟等金矿点。这些矿产主要分布于甘德—玛多区域性深大断裂的两侧,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金矿体或金矿化体往往赋存在这些次级断裂破碎带中,且具有成群成束(带)出现的特点,其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断裂形成的含矿破碎带普遍具有硅化、黄铁矿化和毒砂矿化,尤其是石英脉的活动影响着金含量变化,石英细脉发育,金含量往往较高。另外矿区砂金分布较为普遍,主要分布在岩金矿下游沟谷中,与岩金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砂金找岩金是本区的重要找矿方法之一。

2 大场地区金矿地质特征

大场地区共发现独立的金矿床5个,估算资源量达到230 t,成为青海省重要的金矿聚集区,各金矿床虽然在成矿特征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又相对独立具有自身特点。大场地区主要矿床特征如下。

加给陇洼金矿床:由31条矿体组成。矿体长度一般在100~1 240 m之间,平均厚度为1.81 m,平均品位为3.11×10-6。矿石中As、Fe、S、C、Ag及Sb含量较高,Cu、Pb、Zn及其他元素含量相对较低,矿石中的有害元素有Fe、C、As、Sb等。矿石矿物中未见自然金,金主要以银金矿的形式出现。金属矿物主要为毒砂和黄铁矿,脉石矿物一般为石英、长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高岭土等。矿体均赋存于巴颜喀拉山群昌马河组地层中,矿体严格受破碎蚀变带的控制,破碎带总体走向110(°)~130(°),倾向北,倾角25(°)~85(°)不等,分布于甘德—玛多主断裂带北侧。破碎带空间展布间距200~250 m,最大间距500 m,基本呈等间距平行分布。含矿破碎带均由不同原岩的碎裂岩及断层泥组成,大多数破碎带与围岩间界线清楚,其产状逐渐由陡变缓或由缓变陡特征较为明显;破碎带中的构造角砾多呈棱角状,略具定向排列特征;破碎带中岩石破碎强烈,多呈粉未状及泥状。地表具褐铁矿化,与金关系非常密切。

大场金矿床:大场金矿是大场地区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金矿床,位于甘德—玛多主断裂以南大场河以北,宽约5 km,长约10 km,呈斜列式排列。根据矿体集中分布特征、工程控制情况划分为北带、主带、南带3个矿带,各带总体走向北西—南东向,规模数千米不等。矿床受构造破碎蚀变带控制,由111条矿体组成,主要金矿体2条,次要矿体17条,其他矿体92条。矿体在走向上连续性较好,沿倾向矿体多出现分枝和夹石,个别出现“天窗”。矿体长度220~1 826 m,平均品位3.05×10-6。矿石中的主要有用矿物为自然金,其他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和毒砂。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大场金矿床自然金是以包裹体形式存在于黄铁矿中和毒砂的硫化物中。有害元素为碳和砷,碳会影响矿石的浮选效果和精矿金的品位;砷含量较高,虽是有害元素,但达到了综合利用评价标准。

扎家同哪金矿床:由138条金矿体组成,呈北西—南东向近平行展布,倾向南西,长度44~1 135 m不等,厚度0.79~9.19 m,矿床平均品位2.83×10-6,矿体受含矿破碎带控制。扎家同哪金矿成矿作用比较复杂,是以毒砂和黄铁矿为主要硫化物的金矿。矿石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银金矿、黄铁矿、毒砂;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中有害元素砷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0.2%),达到了综合利用评价指标,砷以毒砂矿物的形式存在,毒砂是矿石中除黄铁矿之外含量最高的硫化物,其结晶程度较高,多呈自形晶结构嵌布于脉石矿物中。矿石中毒砂的整体嵌布粒度相对黄铁矿要细,但分布较为均匀。

3 大场地区金矿的研究现状

大场金矿床发现后,围绕矿床成因、矿床剥蚀程度、矿床远景及成矿因素等方面的问题,青海省地矿局所属单位及相关院校开展了多次科研工作,为大场地区金矿勘查工作做出了较大贡献,为勘查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但总体上看,大场地区金矿研究工作程度仍然很低,主要集中于成矿物质来源及大的构造环境研究等方面。青海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成矿流体系一套中低温、低盐度体系,成矿流体早期主要为变质水和地层建造水,成矿期以来以大气降水为主[1-5];柴达木北缘—东昆仑地区是中国西部秦祁昆褶皱山系的一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里陆续发现了一批金矿产地,大多与这里的造山作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是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6-8]。

4 矿床剥蚀程度分析

4.1 地层

大场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二叠世布青山群马尔争组(P2m);三叠纪巴颜喀拉山群早—中三叠世昌马河组(T1-2c);第三纪沱沱河组(Et1)及第四系(Q),如图1所示。

图1 青海省曲麻莱县大场地区区域地质矿产

从图1可以看出:大场地区不仅三叠纪昌马河组地层保存比较完整,而且南部还存在三叠纪甘德组地层,甚至还有少量第三纪沱沱河组地层存在,说明大场金矿床处于矿床剥蚀的早期。根据矿区现有的钻孔勘探资料也可以说明这一点,从北东向、东西向选择了多条剖面作钻孔剖面图。再综合地层层序和成矿层位的判别认为:总体上,从西往东,剥蚀程度逐渐增强;而从北往南,剥蚀程度逐渐减弱。

4.2 异常特征

李惠等[9]统计分析了中国58个典型金矿床后,得出中国金矿床原生晕综合轴向分带序列为:As-Hg-F-Sb-Ba(矿体前缘晕及上部)—Pb-Ag-AuZn-Cu(矿体中部)—W-B-Mo-Mn-Ni-Cd-Co-V-Ti(矿体下部及尾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地表原生晕为尾晕,则指示矿体基本被剥蚀殆尽;若地表原生晕为近矿晕,则指示矿体剥蚀程度中等;若地表原生晕为前缘晕,则指示该矿体基本未被剥蚀。在矿体原生晕综合轴向分带序列中,不同的元素(组合)处于矿体的不同部位。一般地处于分带序列左边的元素其化学性质活泼易挥发,是矿体前缘晕或其上部的元素;处于序列右边的元素其化学元素往往不活泼,是矿体尾晕或其下部的特征元素。

表1~2是加给陇洼、大场及扎家同哪金矿地表水系沉积物异常和土壤异常对比表。从表1~2中可以看出:无论水系异常还是土壤异常,无论是异常的峰值还是异常的总体规模,砷、锑元素强度和规模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加给陇洼—大场—扎家同哪这3个矿床剥蚀程度呈依次递减,与As、Sb元素减弱方向一致,从地表横向上说明大场地区剥蚀程度自西向东可能呈递减的趋势。

表1 大场、加给陇洼、扎家同哪金矿床水系沉积物异常对比

注:Au元素质量分数×10-9;其余元素质量分数×10-6。

表2 大场、加给陇洼、扎家同哪金矿床土壤异常异常对比

注:Au元素质量分数×10-9;其余元素质量分数×10-6。

另外通过对大场金矿床钻孔中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分析, Au、As、Sb、Hg、W、Sn、Bi、Cu、Pb、Zn等10种元素,Cu、Pb、Zn、Sn等元素异常较弱,规律不明显。其他元素异常显示各元素异常均呈带状,围绕矿体分布。其中Au异常紧裹矿体,异常内带与矿(化)体对应一致,As异常内带比矿体范围稍大。Sb、Hg等元素异常的高浓度带有分布于矿化带前缘和上部的趋势,形成前缘晕,Bi异常分布于矿化带的中下部,为已控制的矿化带尾部晕的反映。大场金矿钻孔岩石样分析大场金矿床的元素组合,略微显示一定垂直分带。垂直分带(自上而下):Hg、Sb→Au、As→Bi。矿区剥蚀程度东部高于西部,北部高于南部,说明由西向东,由北至南其剥蚀程度逐渐加深。

4.3 成矿期流体活动阶段

根据大场地区包裹体的研究,大场地区金矿成矿期的流体活动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①贫矿化石英阶段,主要形成干净的贫矿化石英大脉,成矿温度约为350℃(均一温度为280~360℃);②石英硫化物阶段,形成矿区分布最广的金—石英—硫化物碎裂岩型矿石,成矿温度为301℃左右(均一温度为220~280℃);③石英辉锑矿阶段,主要形成金—石英—辉锑矿型矿石,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60~220℃;④含明金石英阶段,该阶段主要形成明金—石英脉型矿石,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60~220℃;⑤石英方解石阶段,主要以各种矿石中少量石英—方解石细脉形式存在,在少数前阶段矿石中镜下可见到石英—方解石细脉穿插早阶段石英,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小于160℃。

从以上5类石英脉在大场地区的分布情况看,明金—石英脉型金矿石在大场地区基本没有发现,仅在大场河砂金矿石中出现较多,可能全部被剥蚀。金—石英—辉锑矿型矿石在加给陇洼金矿床中较为多见,大场北矿带中也有发现,而在扎家同哪金矿床中基本看不到,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场地区的剥蚀程度。

5 结 论

1)通过对大场地区异常分布特征、原生晕分布规律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大场地区金矿床剥蚀程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强。

2)加给陇洼金矿床处于矿床剥蚀的初期,矿床的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大场金矿床北矿带也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从整个大场地区的找矿前景看,向西是该地区下一步找矿的一个重要方向。

猜你喜欢
石英金矿矿床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中国十大金矿排名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Premier金矿公司简介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
西岭金矿——中国最大单体金矿
大别山东段脉石英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